中国HIV.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83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HI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HI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HI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HIV.docx

《中国HI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HIV.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HIV.docx

中国HIV

中国HIV

【摘要】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和扩散。

中国的艾滋病也进入了快速传播期。

本文章综述了中国,尤其是云南省和中部地区HIV-1的主要流行情况。

【关键词】中国HIV-1流行状况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它属于单股正链核糖核酸(RNA)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3]。

该病毒在体内独特的复制方式(无校正功能)和基因重组使其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多样性[4~5],并形成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

到目前为止,HIV-1已有A~K9种亚型和16种重组模式CRF1-16(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USA,http:

//)。

1云南省HIV-1的流行情况

我国于1985年首次报道了HIV-1感染者[6]。

云南省是中国HIV-1的第一个暴发流行区。

1989年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瑞丽市发现了以IDUs为主的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流行区[7~9,10],约有146例IDUs感染,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70%。

敲响了中国HIV/AIDS流行的警钟[8]。

亚型分析结果表明,最初在云南省IDUs中发现的是B亚型和B’亚型[7,8,10,11]。

后来B’亚型逐渐取代了B亚型占据主导地位,从1990年占所有亚型的20%增长到1996年的90%[8,10,11,12]。

1992年,在云南的IDUs中又发现C亚型,是由印度的IDUs传播来的。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C亚型已通过毒品运输传播到中国的南部、中部甚至西北地区,引起了中国的广泛流行[8,12]。

1994年末,在泰国从事商业性工作的返回云南的一名妇女体内发现CRF01-AE[12]。

从这一年起,云南省HIV-1的感染人数开始呈指数增长,并且出现了基因型的多样性[10],BC重组和CRF01-AE重组出现。

1995年,HIV-1开始在中国云南省之外的地方快速传播[12],到199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报道发现HIV-1感染[10]。

云南省的HIV-1感染情况由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首次爆发到现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感染亚型:

1989年最初分离到的是B亚型,到现在B’亚型、CRF01-AE(A)重组和CRF07-BC/CRF08-BC重组多种亚型共同占主导地位。

其中,CRF07-BC/CRF08-BC重组是中国特有的亚型。

第二,感染人群:

由IDUs占主导地位,向其他高危人群和普通人员传播,包括农民、无职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女性性工作者、服务人员(%)、卡车司机(%)、学生(%)、移民人员(%)、儿童(%)、军人(%)和未知人员(%)[8],其中性工作者、孕妇和同性恋人员的感染率开始上升。

第三,传播途径:

20世纪80年代末,吸食毒品和共用注射器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逐渐地,异性性传播和其他传播途径的比率开始增加。

通过性传播而感染HIV-1的人数比例由1996年的低于5%上升到2006年的20%左右。

性病患者和女性性工作者是主要的原因。

第四,感染民族:

从少数民族向汉族转移。

傣族和景颇族的感染率由1989年的80%下降到1994年的50%,到2006年,HIV-1在其他的10个少数民族中也发现,但汉族成为主要的感染人群,占总感染人数的80%。

第五,大量感染的农民开始取代无职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农村到城市的移民工、工厂的工人已占总感染人数的50%。

这个变化和HIV-1沿着毒品运输路线从农村向城市传播是一致的[12]。

最后,HIV-1在孕妇中感染率由1995年的少于%上升到2006年的%。

所有这些变化都加速了HIV-1在非静脉吸毒人员中的传播。

2中部地区HIV-1的流行情况

中国中部的河南省及其邻近省的有偿献血人员感染是中国HIV-1的第二个流行区,主要是B’亚型感染[10],这个地区HIV-1的爆发流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这些地区的非法有偿献血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2~1996年达到高峰,主要指采集献血者的血液,体外分离血浆,再把血细胞等有形成分输回到献血者体内。

由于器械没有消毒或消毒不严格,污染越来越重,以及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造成了HIV-1在当地人群中广泛的传播[10,13,14]。

HIV-1在河南省的几个乡村的感染率达17%~60%。

除了河南省,其周围的省份,包括山西、安徽、湖北也是通过这种途径感染HIV-1。

到2003~2004年,官方报道的有偿献血人员占总感染人数的%,这个数值估计已超过50万[10]。

3中国HIV-1流行的主要亚型

目前,中国主要的流行株有HIV-1的B’亚型,BC重组型和CRF01-AE重组型[15]。

除了B’亚型,三个CRFs对中国HIV-1的流行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CRF01-AE重组最初在泰国发现,后来遍及东南亚[11,16],主要通过异性恋传播[12,17,18]。

中国的CRF01-AE由在泰国工作过的商业性工作者传来的[10,12],主要在西南边境和东南沿海地区流行[5]。

两个相似的CRFs,CRF07-BC和CRF08-BC,1997年首次在中国的IDUs中发现。

CRF07-BC是在西北地区新疆的IDUs中发现,CRF08-BC是在东南地区广西的IDUs中广泛流传。

它们是不同的B亚型片段插入到C亚型的骨架上,和不同的毒品贸易陆路路线相关:

从共同的起源地-云南省出发,CRF07-BC是向西北方向的新疆传播,而CRF08-BC向东传到了广西[11],据专家推测CRF07-BC在国内的流行时间早于CRF08-BC[19]。

  2001~2003年我国进行了第2次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共发现A、B’、B、C、CRF-BC、CRF01-AE和CRF02-AG8种类型的HIV-1亚型。

在这8种HIV-1毒株中,CRF-BC亚型占%;B’亚型占%;CRF01-AE亚型占%;B亚型占%;A亚型占%;C亚型占%;CRF02-AG亚型占%[17]。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HIV的亚型主要以CRF-BC、B’和CRF01-AE为主,与1996~1998年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相比,B’亚型已由原来的第1位降至第2位,而CRF-BC亚型则上升为第1位,同时CRF01-AE亚型所占比例也有所增加。

这说明重组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播优势。

HIV-1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特点是:

在吸毒人群中以CRF-BC亚型为主;献血人员中仍主要以B’亚型为主;性乱人群则以CRF-BC、CRF01-AE和B’亚型为主[17]。

4结语

在中国的东南部和缅甸的北部,新的重组亚型似乎不断地出现。

现在的研究证明HIV-1不同亚型的混合高度地暴露于中国东南部的人群和社会中,很可能在第一代重组亚型之间产生第二代重组亚型[20]。

这种新重组毒株的产生预示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将更加复杂,控制难度也将增大,使HIV-1疫苗的研发更复杂。

【参考文献】

1CenterforDiseaseContro1.Kaposissarcomaandpneumocystispneumoniaamonghomosexualmen-NewYorkCityandCalifornia.MMWR,1981,30:

305-308.

2CenterforDiseaseContro1.Pneumocystispneumonia-LosAngeles.MMWR,1981,30:

250-252.

3张喜红,袁均林,詹发先,等.HIV-1基因分型及其研究意义.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

1.

4邢辉,梁浩,万卓越,等.中国CRF01-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

300-304.

5黄海龙,郑健,颜苹苹,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AE重组亚型毒株全长gp120基因序列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6,86:

3104-3108.

6ZengY,FanJ,ZhangO,etal.DetectionofantibodytoLAV/HTLV-Ⅲinserafromhemophiliacsin Res,1986,2(Suppl1):

S147-S1491.

7马瑛.首次在我国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0,11:

184-185.

8YongZhang,LinLu,LeiBa,etal.DominanceofHIV-1SubtypeCRF01-AEinSexuallyAcquiredCasesLeadstoaNewEpidemicinYunnanProvinceof Medicine,2006,3:

2065-2076.

9LingSu,MarcusGraf,YuanzhiZhang,etal.CharacterizationofaVirtuallyFull-Length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GenomeofaPrevalentIntersubtype(C/B9)RecombinantStraininChina.JOURNALOFVIROLOGY,2000,74:

11367-11376.

10LinqiZhang,ZhiweiChen,YunzhenCao,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andHepatitisCVirusinPaidBloodDonorsandInjectionDrugUsersinChina.JOURNALOFVIROLOGY,2004,78:

13591-13599.

11RonggeYang,ShigeruKusagawa,ChiyuZhang,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ewClass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RecombinantsComprisedofTwoCirculatingRecombinantForms,CRF07-BCandCRF08-BC,inChina.JOURNALOFVIROLOGY,2003,77:

685-695.

12SUCHEEPPIYASIRISILP,FRANCINEE.MCCUTCHAN,JEANK.CARR,etal.ARecentOutbreako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InfectioninSouthernChinaWasInitiatedbyTwoHighlyHomogeneous,GeographicallySeparatedStrains,CirculatingRecombinantFormAEandaNovelBCRecombinant.JOURNALOFVIROLOGY,2000,74:

11286-11295.

13冯福民,李敬云,鲍作义,等.我国中部HIV-1B’亚型分离株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中国病毒学,2004,19:

444-448.

14ZUNYOUWU,KEMINGROU,ROGERDETELS,et ofHIVinfectionamongformercommercialplasm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