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357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docx

高二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问卷答卷及答案教材

实验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问卷

出卷人:

刘井岩时间:

100分钟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碑帖(tiè)豢养(huàn)瞥一眼(piē)戎马倥偬(cōng)

B.愤懑(mèn)作揖(yī)刽子手(kuài)莞尔一笑(wǎn)

C.堵塞(sāi)眼睑(jiǎn)汗涔涔(cén)恬不知耻(tián)

D.着陆(zhuó)昵称(nì)捋虎须(luō)博闻强识(zh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萃、时代光芒的灼射、抚慰心灵的旋律;同样书法要成为彪炳书史的赫赫名作,应该是具象的诗、流动的诗。

B.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铁项目是墨西哥讫今为止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一项目向社会公布后立即引来全球高铁巨头的竞逐。

C.在浮躁暄嚣、尘土飞扬中,很多人在为个人奋斗的过程中,渐渐变得好斗、复杂、神经质,要么一脸浑浊,要么面带愁容。

D.一条浅溪萦绕万康村,平添了几分灵气:

清泉山中来,淙淙溪流,汩汩有声,鱼虾嬉戏水藻间;远处,奇峰、怪石、绿植层见叠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应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尽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B.当长久的压抑和郁积终于在影片最后一刻得到宣泄的时候,自由的光芒如同凉爽的海风、辽阔的海洋和明媚的海滩一样,启发人们永远无可名状的渴望与遐想。

C.走进“龙游民居苑”,仿佛走进历史隧道,——白墙黛瓦明清书院民居,与散布其间的街巷、池塘、戏台辉映,已成为当地一个颇具人文内涵的旅游景点。

D.消费者一致认为,就业形势和工资预期的改善以及油价持续走低,是推动美国经济预期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4分,只选2小题,每空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②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③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6.请依循下面提示语的表达意图,重新进行拟写,使之真诚友善、合情合理。

字数,句式不限(4分)

(示例)护林提示语: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改写为:

把青山留下,把火种带走。

(1)候车室提示语:

吸烟就是放火,放火就是犯罪。

改写为:

(2)反扒提示语:

一次行窃,终身是贼。

改写为: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与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较早地关注视觉文化。

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他感觉:

“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

”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种文盲”的概念给予了最好的解释。

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

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

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大声疾呼,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

图像的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近90亿元,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当年的广告收入就接近这个数字,这让许多人不解:

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

这就是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

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

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聩了。

当然,这种振聋发聩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

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

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感觉,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选自孟建《让眼睛学会思考》,有删改)

7.下列对同济大学那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楼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作是贡布里希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9.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共13分)

归来(又名《幸福的黄手帕》)

(美国)Pete  Hamill

几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故事,是在纽约格林尼治碰到的一个女孩子说的。

她说当时那些人里有她。

此后别人听我提起这件事,便说他们记不起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大致相同的故事,或说听熟人讲过,是那位熟人的朋友的亲身经历。

这故事很可能就是那种深藏在人们心底的神秘民间传说,每隔几年,就以不同的说法流传一次。

尽管故事中的人物不同,寓意却始终如一。

我倒愿意相信某时某地真有其人其事。

他们到佛罗里达去,3个男孩,3个女孩。

他们用纸袋带着夹肉面包和葡萄酒,上了长途公共汽车,梦想着金黄色的海滩和海潮。

灰暗寒冷的纽约,在他们后面消失了。

长途汽车隆隆南驶,温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他坐在他们的前面,身穿一套不称身的褴褛衣服,动也不动,灰尘蒙面,使人看不出年纪。

不断地咬嘴唇内部,寡合得仿佛处身愁茧,默无一言。

长途汽车深夜驶抵华盛顿郊外,停在路旁一家餐馆门外。

大家都下了车。

只有温哥没下,像在座位上生了根似的。

这批青年觉得奇怪,就猜想他究竟是何等人物:

也许是船长,是抛妻别家的人,是解甲归田的老兵。

他们回到车上,有个女孩就在他旁边坐下,向他自我介绍。

“我们是到佛罗里达去的,”她爽朗地说,“听说那儿风景很美。

“不错。

”他淡然回答,仿佛勾起了想忘却的事。

“要喝点酒吗?

”女孩问。

他露出笑容,喝了一大口。

然后谢谢女孩,又闷声不响了。

过了一会儿,女孩回到自己一伙人那里,温哥在点头打盹。

早上,大家醒来,车已开到另一家餐厅外面,这一次温哥进去了。

女孩一定要他一道吃。

他好像很难为情,叫了杯不加牛奶的咖啡,那群年轻人闲谈着露宿沙滩的事,他却紧张地抽烟。

再上车,女孩又和温哥同坐,不久,他不胜辛酸地慢慢说出了自己的沧桑。

他在纽约坐了4年牢,现在获释回家。

“你有太太吗?

“不知道。

“你不知道?

”女孩问。

“说来话长,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他说,“告诉她我要很久才能回家,要是她受不了,要是孩子老在问这问那,要是觉得太丢脸,就忘掉我吧。

我会理解她的。

她是个了不起的女子,真好的女子,我说另找个男人,忘掉我吧。

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她没来信。

3年半没有消息。

“你现在回家,还不知道情形怎么样吗?

“不知道,”他很腼腆地答,“是这样的,上周我确知可以假释了,又写了封信给她。

镇口有棵大橡树。

我告诉她,假如还要我的话,就在树上挂条黄手帕,我就下车回家。

假如不要我,就不必了——没有手帕,我就不下车,一直走下去。

“喔唷,”女孩叫了起来,“喔唷。

她告诉了别人,不久大家全知道了,快到温哥故乡时都紧张起来,看温哥拿出的几张照片,照片中是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他妻子自有一种朴实的美,孩子还很小,照片抚弄得太多,满是裂痕。

他们离镇只有20里了,年轻人都在车右边靠窗而坐,等着看那棵大橡树出现。

车厢里气氛沉郁,寂静无声,想到生离之苦,青春虚掷,大家都默然无语。

温哥不再眺望,沉着脸,重又流露出出狱犯的神情,像是怕会再遭挫折,先在心理上加强准备似的。

还有10里,还有5里。

接着,突然之间,所有的年轻人都离座起立,狂喊狂嚷狂叫,雀跃不已。

只有温哥例外。

温哥坐在那里惊得呆了,目望着橡树。

树上挂满了黄手帕——20条,30条,也许好几百条,就像旗帜迎风招展欢迎他。

在年轻人欢呼声中,这个刚出狱的人离座起身,走到前面,下车回家了。

(选自《读者文摘》总第22期,有改动)

 

10.画线句“仿佛勾起了想忘却的事”,是指怎样的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女孩听了温哥的话后,为什么接连两次发出“喔唷”的叫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结合内容简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