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983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周灭商后,将商人的至上神上帝,转换为天,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是诸侯的领袖。

天子可以不必再通过自己的祖先,直接祭天、向天祈祷。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权开始高出神权                                B.最高执政者权力提高

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                                D.家天下格局开始动摇

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

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3.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

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粟;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

这说明秦汉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

“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

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7.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8.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室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

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对史实完全不予尊重                            B.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C.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9.《清会典》记载:

“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

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

”这说明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

10.格罗特《希腊史》指出:

“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

”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A.实现分权制衡    B.背离民主原则     

C.存在权力集中    D.具有法治保障

11.“公益捐助制度”是古典时代雅典让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起初出于对政治回报的预期,富人自愿踊跃捐助。

公元前5世纪末,由于富人的不满和频繁逃避,捐助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

这种变化反映了

A.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                        B.法律保障公益活动进行

C.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                        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衰弱

12.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

“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

”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13.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

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

这说明罗马法

A.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B.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

C.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                        D.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

14.据金色财经2017年5月3日报道: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

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

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

15.1787年宪法规定:

总统对国会两院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因国会休会而使该项法案不能退回,在此情况下,该项法案不能成为法律”,因而总统常借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议案,被人称为“口袋否决”。

这表明“口袋否决”

A.明确了总统立法否决权                        B.导致了总统权力扩张

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异化                        D.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

16.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17.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1875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

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

“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

”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

A.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B.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C.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

D.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

18.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

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

19.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20.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天王批道:

“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

”这一举措

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                            B.吸引地主阶级参加革命

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1.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

李鸿章说: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郭嵩焘也说:

“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

22.容闳(1828—1912),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

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

“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

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23.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

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

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

“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

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24.(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

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

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这一过程表明

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                        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

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                        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