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642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共42页.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共4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读读背背内容汇编

(一)四字词语:

练习一

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文思敏捷:

指写文章的灵感和思路非常顺畅。

聪明过人:

智力和理解力超过一般人。

青出于蓝: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一鸣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桃李争妍:

桃树和李树的花竞相开放,好像在比美。

后继有人:

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练习二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

横眉冷对浩气长存

以身许国:

把自己献给国家。

碧血丹心:

珍贵的热血,赤诚的忠心,常用以称颂为正气事业牺牲的烈士,也作“丹心碧血”。

疾恶如仇: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对待仇人一样,形容正义感极强。

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

敢怒敢言:

心里愤怒也敢讲出来。

忧国忧民:

忧虑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横眉冷对:

形容对敌人坚决斗争,决不屈服。

浩气长存:

正大刚直的精神,永远长存。

练习三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湖光山色:

湖上的风光,山中的景物,形容美好的自然风光。

人间天堂:

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明月清风:

明亮的月色,凉爽的微风。

桂子飘香: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水光接天:

水面和蓝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面广阔。

相得益彰:

两者相互配合,配合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江山如画:

江河山川美丽如画,形容山河美好,风景如画。

鱼米之乡:

指盛产鱼、大米的地方。

练习四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混沌不分:

指天地浑然一体,分不清楚。

昏天黑地:

形容天色昏暗。

大刀阔斧:

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开天辟地:

指有史以来。

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

变化万端:

各种各样的变化。

改天换地:

指从根本上改变大自然,也比喻巨大变革。

练习五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功成名就著作等身

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

一肚子学问和才能。

学贯中西:

学问贯通中国和西方。

博古通今:

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

建立了功绩,名誉也就跟随着来了。

著作等身:

著作之多,堆起来和身体一样多。

温文尔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然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

练习六

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唇亡齿寒

肝胆相照:

比喻以真心相见,赤诚相待。

开诚相见:

跟人接触时,坦白直率。

同舟共济:

同乘一条船过河。

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需要说出来。

志同道合:

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亲密无间:

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荣辱与共:

光荣和耻辱一同承担。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练习七

春满人间欣欣向荣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春满人间:

指大地一片春色。

欣欣向荣:

形容草木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千帆竞发:

许多船只争着出发前行,形容声势浩大。

万马奔腾:

许多马在奔跑,形容声势浩大。

六畜兴旺:

六畜:

指牛、马、羊、鸡、狗、猪。

比喻养殖业兴旺发达。

五谷丰登:

五谷,指稻、黍、高粱、麦、豆,泛指农作物。

形容收成好。

国泰民安:

指国家兴旺,人民安定。

人寿年丰:

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二)古诗及名句: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诗意:

风呀,你吹落了秋天的枝叶,你能让春天的花朵开放。

吹过大江和大河,掀起了滚滚波涛;你吹过竹林,让无数

竿绿色的竹子向一边倾斜。

(练习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意思: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

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意思:

读书人不仅要努力读书,还要关心政治。

(练习二)

歇后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形容心情烦乱,十分担心。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形容非常纯洁,没有污点。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比喻做事目的不纯,心怀诡计。

(练习三)

名句;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鲁迅

意思:

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休闲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练习五)

读背对联: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练习七)

四、课后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答案:

第5自然段中“但愿美好的情感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描绘的正是这句话的大意。

(第二课)

2、解释带记号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三课)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协调。

未:

没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

出发。

下:

下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向渝州。

3、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一个秋天的夜晚,没有风,浩瀚的洞庭湖一片寂静,天空挂

着一轮明月,月影静静地沉在湖心,一动不动,整个洞庭湖看上

去像睡着了一般,是那么安静。

远处,君山一片苍翠,湖水映出

一片白光,洞庭湖仿佛是一个银盘,而君山在洞庭湖的包围之中,

就如同一只田螺,两者相依,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第三课)

4、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

绘这种景象的诗名改写成一段话。

(第四课)

改写诗歌第三小节:

走进秋天,到处是一片金黄,阵阵清凉的秋风中弥漫着一股

野菊花的香气,耳边早已听不见蝉儿们的歌声,到处充满着人们

喜获丰收后的欢声笑语。

极目望去,路边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

成熟的稻穗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路边是一排向日葵,硕大的花

盘把杆儿压得弯弯的,好像在等人来采摘这香甜的果实,成群的

肥胖的牛羊也似乎沉浸在这丰收的喜悦中。

5、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

(第六课)

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

震惊

答案:

1919年春天,徐悲鸿赴法学绘画,并得到了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热情指导,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说中国人永远都成不了才。

这番话激怒了徐悲鸿,他决心励志学画,要用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了。

每逢节假日,他就不知疲倦地潜心临摹巴黎博物馆里陈列着的欧州绘画大师的作品。

三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结业证书,他的画展也轰动了整个画界,也使那位外国学生十分震惊,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

山”的理解。

(第六课)

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

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

画展也轰动了画界。

有眼不识泰山:

在课文中是指外国学生浅漏无知,没有真正

了解中国人的才能。

7、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第七课)

答案:

光阴似箭,历史的脚步不觉间已迈过了一百六十多个年头。

鸦片已成为历史,昔日的销烟池也难见踪迹,但虎门销烟的伟大

壮举却依然在眼前萦绕。

而今,却又有一部分人身陷毒品不能自

拔,害人害己又害国,难道他们不知道鸦片带给中国的灾难吗?

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我真想对这些人说:

远离毒品吧!

无知的

人们。

8、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

语不同。

(第八课)

(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

称它“五龙潭”。

(3)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

里不断地喷吐出来。

(4)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

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答案:

文中所用的“涌、汇注、喷吐、冒”四个词,同样是讲泉

水由下往上,“涌”与“冒”就不同,前者是说泉水多而快,后

者是说泉水少而缓。

“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而“喷

吐”则是强调泉水流量多而流势猛。

这几个词在意思上的差别正

反映出这几处泉水的不同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用词巧妙,表

达准确。

9、默读课文,想想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第一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第二句与第2自然段中“一

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

所以,最后一段所

起的作用就是总结全文和首尾呼应。

(第九课)

10、默读课文,说说如诗如画的荷兰田园风光。

(第十课)

答案: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的,全是碧绿如丝绒般

的草原。

无垠的草原上,流动着一群群的奶牛,牛犊跑前跑后,

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在草原

上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飘扬;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

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详地

欣赏着眼前的一切。

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

金香。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万簌俱寂。

有人乘船过来,默默地

给奶牛挤奶,满载着牛奶的车船过后,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

一切又归于平静,只有远处灯塔上还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1、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

桂”?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一课)

答案:

通过以上几步我们不难体会到,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母亲

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眷恋之情。

久居他乡的人往往认为,不管什

么,家乡的才是最好的。

甚至还有“月是故乡明”的诗句。

12、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句

子吗?

(第十二课)

(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沉,变成了地。

答案:

以上两句话中都含有互为反义词的词语。

课文里这样的句

子还有:

①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13、下面句子中两个词语能不能互换?

为什么?

(第十三课)

⑴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⑵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

地惩罚他。

答案:

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第一句话中的“决心”一词用得非

常准确。

“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

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克服困难和面对宙

斯惩罚的勇气。

第二句用了“决定”,对于统管众神的宙斯而言,

惩罚普罗米修斯当然只要作个“决定”就行了。

14、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先说一说,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