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64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8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精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

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

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齐读第一句

6、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

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7、齐读第二句。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

有感情地背诵。

首诗赞美了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

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

睡觉晓:

天亮)

  第二行:

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

听到啼:

鸟叫)

  第三、四行:

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

《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

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

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民耳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眠闻啼

  (3)指导重点字。

  晓:

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5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4.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写一段话。

2、蚕姑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二、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二、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

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

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

[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

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

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

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

(四次)。

[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

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

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

[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教学过程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

(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新--()   嫩--() 

瘦--()   黑--()   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

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

蚕姑娘的新房

是用什么盖的?

“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

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天窗”在哪儿?

 

2、看图:

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

(产卵)告诉学生:

蛾姑娘把卵产

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三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

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

         2、蚕姑娘        ABAC 

        卵                   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                                      又黄又瘦 

     茧

 

3、月亮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感知整体画面,知道这是一幅农村风景画。

2、学会书写生字“湾”。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

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