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598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docx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

《贵州省情》2平时作业册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12.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

(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

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

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

A、5B、6C、7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

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B、1950C、1953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A)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A、1000美元B、3000美元C、4000美元D、5000美元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CD)。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

A、珙桐B、贵州苏铁C、银杉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BD)。

A、珠子参B、三尖杉C、何首乌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

A、黎平会议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ABCD)。

A、六盘水B、黔西南C、毕节D、铜仁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

A、科教兴黔战略B、开放带动战略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

(10分)

答:

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

从有利方面看:

一是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

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

从不利方面看:

一是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二是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不配套。

三是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2、试述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10分)

答:

1、原生性,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因为贵州开放较晚,开发程度较小,所以很多景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2、配套设施基本跟进,比如说黄果树有大扶梯,梵净山有索道等等,在大的景区里基本都有观光车,景区的道路还算可以;3、和民族风情景区错杂在一起,便于一起开发。

比如说黄果树有天龙屯堡,荔波有瑶族村寨、苗寨。

 

3、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分)

答: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省的建立。

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2)开发进程加快。

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

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

此外,在手工业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

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

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4)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

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

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

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4、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0分)

答: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

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

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5、试述贵州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0分)

答:

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基本实现了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城市与省会城市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

在公路方面,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在铁路方面,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等已建成通车;在航空方面,铜仁、安顺、兴义、黎平机场先后通航;水路建和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供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2)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贵州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

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四水八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

2006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816.8万千瓦。

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建设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

2006年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比2000年增加5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5.5%。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已开工建设王二河水库、玉舍供水工程、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等,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库治理和县城防洪工程项目;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滋黔”一期工程、“烟水配套工程”、水利“三小”工程进展顺利。

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

到2006年,威宁、赫章、望谟4县(自治县)通过了“两基”攻坚达标验收,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31.0%提高到2006年的100%。

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进。

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并成功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全省“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上升4.4和3.4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重点、优势行业发展加快,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铝、磷等优势工业进一步壮大,烟、酒传统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增势强劲,把旅游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

2.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4036.75)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人/平方千米。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2008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3)个民族乡,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