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5674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docx

财政学课后问题初稿

第一章财政导论

一、简述区分或辨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公共品特征)

(1)私人产品: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私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

由公共部门(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两个标准:

①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排他性:

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非排他性:

一些人享用公共产品带来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产品中获益。

②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

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3)公共品特征:

①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②满足公共需要

③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指公共产品是面向整个社会或整个群体提供的,即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不能分割成若干部分而分别归个人或集体消费

而私人产品的效用则具有可分割性。

三、市场失灵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市场失灵的涵义:

市场机制本身存在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缺陷或问题。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无法或不能充分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2)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天然垄断导致市场竞争失效(垄断)

市场效率是由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产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即天然存在市场竞争失效的可能性。

政府干预措施:

其一,采取公共管制措施,即政府对天然垄断行业规定其价格或收益率

其二,政府可对天然垄断行业直接投资,并从整个社会福利和提高效率的角度规定恰当的价格标准。

②公共产品的提供导致市场失效(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人人都会希望别人提供公共产品而由自己免费使用,即“免费搭车”现象。

如果不能收回成本而赚取利润,试乘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是不会提供这类产品的。

由于市场无力解决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问题,而这些公共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又是不能或缺的,因此,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

③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运转不完善(外部效应)

经济利益外溢性(经济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但却没有为此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补偿。

这两种都会导致市场竞争不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

④市场运行机制本身存在缺陷

陈共:

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或者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

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机制不避免的弊端。

蓝本:

市场机制下,经济行为主体高度分散,从而决策权也高度分散。

小的决策者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加上信息失真导致许多非理性的决策,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失衡,国内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停滞或国际收支失衡。

市场无法在事前对此进行调节,只有在此发生后才能调节,而且这种调节的结果就是爆发经济危机。

这是就需要政府愚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干预,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⑤收入的公平分配无法通过市场来调节(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个人收入取决于来顶投入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继承热个人天赋,受教育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统一,效率是前提,没有有效率,记事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记事紧急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3)政府干预手段

①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直接规制。

针对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功能不健全引起的市场失灵,枕骨通过制定和实施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法规,颁布直接控制后人约束市场主体、组织形式、交易行为的行政规章、命令指示。

②采取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针对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引发的市场失灵,政府不直接介入市场微观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等工具,通过市场传导经济运行。

六、财政具有哪几方面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是指政府活动所固有的经济功能——弥补市场失灵

包括:

资源配置职能(效率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公平职能)

稳定经济的智能(宏观调控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一、财政支出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1.按职能分:

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

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

其他

2.按用途分:

政府公共支出

国有资产经营支出

3.按是否形成资本分:

经常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4.按经济性质分:

购买支出

转移支出

二、什么是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1)概念

购买支出:

政府在市场上购买为执行其各种职能所需商品的支出,包括经常支出中的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

转移支付:

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对外国政府和组织的捐赠等。

(2)特点

购买支出是政府市场性的活动,使资金在总支出与总收入间发生转移。

转移支付是政府非市场性的活动,使资金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但总收入不变。

(3)作用

表格形式:

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

角色

原则

活动

购买支出

直接

间接

较强

买方

等价交换

市场性活动

转移支付

间接

直接

有影响

代理人(服务者)

公平

非市场性活动

文字形式:

购买支出:

购买支出是政府以买方的角色以等价交换的原则参与的市场性活动。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直接介入资源配置,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在收入分配方面,它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第三,在对经济的影响方面,它对经济稳定有较强的作用。

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以服务者的角色以公平的原则参与的非市场性活动。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间接介入资源配置,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在收入分配方面,它是对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

第三,在对经济的影响方面,它对经济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四、西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有哪些?

如何解释?

第一,瓦格纳定律

它是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以19世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公共部门数据为依据,采用实证的分析方式得出来的(1883年)。

瓦格纳法则是:

随着以人均收入衡量的经济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扩大。

它的主要思想为: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均收入增加,进而要求政府职能扩大,财政支出比率随之提高。

第二,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维斯曼根据对英国在1890~1955年间公共支出统计数字的分析,认为英国财政支出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性的增长。

这一理论的假设是:

政府喜欢多花钱,而公民不愿多纳税,公民可以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

主要内容为:

1、在社会正常时期,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允许政府财政支出与国民收入同步或稍快增长;

2、在社会危机时期,公民被迫接受政府的增税计划,产生了所谓的“替代效应”——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

3、在社会危机过后,公民能容忍较高的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产生了所谓的“意识效应。

由此,财政支出渐进扩张的过程突进式地跃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

第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它是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两位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它的主要内容为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

2、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支出干预经济运行,弥补市场失灵;

3、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政府支出着重实现福利再分配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七、概述成本——效益分析法包含的主要内容

成本——效益分析法指的是通过市场价格和社会理论价格来全面权衡各项财政投资项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并用各种办法将成本与效益折合成现值,然后将成本与效益比较,如两代数和愈大或效益与成本比率愈大,则该项目愈是可行。

成本与效益分析法按照两类标准从两方面进行,一类是效率标准,即从财政支出弥补市场不完全性和外部影响这两个因素造成的市场失灵出发分析;另一类是非效率标准,即在由于非市场性目标存在造成市场失灵情况下以及存在大量不确定情况下,如何让选择财政支出的问题。

效率标准中又分为实质性的与金融性的成本和效益;直接的与间接的成本和效益;有形的与无形的成本和效益;最终的和中间的成本和效益;内在的和外在的成本和效益。

在计算时课采用直接的货币计量或间接估算法和成本节约法和成本有效性分析法等。

非效率效应的出现是由于在经济上不具有可比性的社会目标的存在。

可借助概率来推算预期的成本或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可概括为两个过程,一是政府选定财政支出的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二是政府选择并确定备选方案。

第三章购买性支出

二、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改革行政管理制度的思路和措施

原因:

1,政府规模过大,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

2,行政权力运行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3,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4,受旧的行政观念支配。

措施:

1,在政府职能在定位的基础上,精简机构和人员,控制政府规模。

2,建立透明政府,建设多元化的监督机制。

3,改革财政管理制度。

4,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制度。

5,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七、简述我国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范围

1.政府对农业投资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必要性)

①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始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

②农业生产具有特殊性,在供给方面,其受自然条件影响及供给弹性较大,而需求则相对稳定,弹性小

③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面临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

④农业目前发展不佳,其自我积累不足,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需国家扶持

2.农业投资范围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农业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具有外部经济大,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等特点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八、论述完善我国政府投融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1.投融资制度也称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为实施一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所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融通和投资方式等。

2.投融资的特点包括

①凭借政府信用筹措资金

②其投资的目的性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③其计划性强但并不脱离市场,属于市场化运营方式,资金有偿使用

④资金来源多样化

⑤管理灵活

3.投融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成立专门服务于政府投融资目标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

②扩大政府股份投融资活动

③改进政府债务投融资机制

④政府鼓励社会其他资金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温馨小提示:

当题目是简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可以不用展开,但是如果单独问投融资制度的主要内容的论述题,则要答这三个部分,然后第三部分可以稍微展开(展开内容可见课本相应位子)

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一、简述转移支出的特点和作用

转移性支出的特点有无偿性和间接性。

作用:

1.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2.提高社会的福利3.实现经济的自动调节

二、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

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

三、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其他保障。

社会保险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

社会救济是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自然灾害或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对保障公民生存权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救济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助,关爱救助和社会互助。

社会福利是政府在法律上和政策范围内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服务,救济,抚恤等除社会保险以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优抚安置是我国对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措施:

1.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

2.必须解决保障资金的来源问题。

3.适时征收社会保险费为社会保险税。

4.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科学管理。

五、如何理解财政补贴的必要性

财政补贴是国家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财政补贴的根源都直接和间接与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有关。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则是主要借助价格进行的、因此,价格结构会使国民收入的分配产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导致财政补贴相应变动。

财政分配对价格分配的制约,则表现为它可以积极的影响价格的形成,其中财政补贴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七、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税收支出是以法律条款规定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其主要形式有:

1)税额式税收支出:

1、税收豁免(一定时期内不予课税)

2、退税优惠(将已入库的税款退还)

2)税基式税收支出:

1、纳税扣除(特殊支出)

2、税收抵免(符合奖励规定的支出中)

3、盈亏互抵(以亏损抵消盈余)

3)税率式税收支出:

1、优惠税率(降低税率)

4)时间方面税收支出:

1、税收递延(符合规定的税收延期会分期缴纳)

2、加速折旧(投资初年增大成本而减少所得)

第五章财政收入概论

一、简述财政收入的形式与类型

1、财政收入的形式是指政府采取什么方式获得收入。

其形式有:

1)税收收入(强制的、无偿的、确定的、最重要的收入形式)

2)非税收收入(包括公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其他非税收收入)

3)债务收入(公债或国债收入、有偿性)

财政收入的分类

1)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分类

a)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b)财政收入期限(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c)其他标准(直接收入和派生收入)

2)我国的财政收入分类

a)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

b)财政收入来源(其标准有按所有制分类、按产业与部门分类)

c)财政管理方法(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

d)收入稳定程度(经常性收入与临时性收入)

第六章税收原理

一、税收同其他财政收入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

二、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三、确定性。

税收的确定性是指征税前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及统一的征税比例和数额,并按税法所确定的标准征收。

税收的确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国家和分配人在关系上的确定;二是指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或发生了应税活动,或拥有了应税财产等,都必须按规定的比例和数额如数纳税,一般不受客观因素影响。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是密切联系的,构成了一个整体。

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收的强制性,而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确定性。

税收的三个特性高度统一,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根本所在。

二、税收制度具有哪些基本要素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加成和减免税,违章处理。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又称为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征税的依据,即确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规定着课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应纳税额和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纳税的深度。

附加、加成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部分税款。

加成是加成正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

减免税和规定起征点、免征额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违章处理是国家对违反税法的税务违章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四、论述我国税制结构的改革方向

税制结构:

是一国政府在税收分类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财政目标而将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

主体税种指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税收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

我国的税制结构模式:

目前:

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税制结构;(复合税制结构)

今后:

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过渡);(复合税制结构)

最终: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单一税制结构)

五、试说明税负转嫁的方式及其条件

税负转嫁:

指通过流通过程将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即顺转,是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后转:

即逆转,是纳税人逆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压低外购商品的进价等方式将税款转移给其他厂商负担。

3.散转:

指纳税人在提高商品售价的同时,又压低商品的购进价格,将税负分别转嫁给商品的买着和供应者。

4.辗转转嫁:

指税收连续几次转嫁。

5.消转:

指纳税人以延长劳动时间、增强劳动强度、降低工资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在企业内部消化所纳税款。

税负转嫁的条件:

基本条件:

税收与商品价格有关,且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影响税负转嫁难易程度的因素:

1.课税对象(税种):

商品税较易转嫁,所得税不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

4.经营者的利润目标:

若税负转嫁所得小于商品销售量的减少造成的损失,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销售量。

第七章税收分类与管理

八、什么是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涉及哪些重要概念?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分别行使国家权力时的税收活动,反映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

广义的国际税收——对所得、财产、流转(关税)课税

狭义的国际税收——对所得、财产课税

涉及的概念:

1)国际重复征税:

两个或更多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

2)税收管辖权:

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行使的管理权力及其范围,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的体现,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3)国际避税:

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以种种合法手段将纳税义务减至最低限度的行为

第八章政府非税收入

一、简述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非税收入:

政府等组织以非税方式筹集的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按是否包括债务收入分为:

广义的非税收入

狭义的非税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特征

1.灵活性:

1)征收形式的灵活性既可按受益原则采用收费形式收取,又可为特定项目筹集资金而采取各种基金形式,还可为校正外部效应而采取罚款的形式

2)征收时间的灵活性

3)征收标准的灵活性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征收表尊

2变动性:

非税收入的不稳定性。

3特殊性:

非税收入的非普遍性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与其他财政收入有何区别?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单位在依法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按照法律制度规定向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实施管理或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用。

基本特征:

①主体的分散性

②收费的有偿性

③定价的垄断性

六、试论述目前我国非税收入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存在的问题:

(1)规模失控,加重了经济主体的负担。

(2)导致财政收入结构失衡,降低了财力使用效率。

(3)管理混乱,滋长了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1、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路

(1)调整和完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2)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

2、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措施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深化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

(3)加强法制建设和制度规范

第九章国债

一、简述国债的概念、特征、种类

(一)涵义

国债即政府举借的债(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借款的办法,有偿募集一部分财政资金,以满足其支出的需要。

发行债券

1、筹集方式:

其他借款

内债——狭义国债

2、按发行区域不同分为:

——广义国债

外债

国家公债:

又称“中央债”

3、按发行主体不同分为:

地方公债:

也称“地方债”

(二)特征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三)种类

1.以发行区域分:

内债和外债

2.以发行期限分:

短期国债

有期国债中期国债

长期国债

无期国债

3.以发行的性质分:

自愿国债和强制国债

4.以流动性分:

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三、如何认识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基本职能

2、筹集财政资金

3、调节经济:

(1)调节经济运行周期。

(2)改变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3)调节货币流通量。

四、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1,国债依存度

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比率的关系比率,即当年财政支出中有多大份额是依靠发行国债来满足的。

该指标越高,表明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性越大,财政偿债力就越弱。

根据国债依存度指标中分母财政支出的范围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将国债依存度分为国家财政和中央财政依存度

公式国家财政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国家财政总支出)*100%

中央财政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100%

2,国债偿债率

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这个指标反映财政还本付息的能力。

国债偿债率指标按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标准为8%-10%,就总的水平而言,偿债率也一般在7%-15%

公式:

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3,国债负担率

指到计算期为止国家历年发行尚未偿还的国债累计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列关系。

它反映着国家累计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总量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公式:

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4,国债借债率

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列关系,反映了当年GDP对国债增量的负担能力,发达国家借债率水平一般处于5%到10%

公式:

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五、国债的发行方式

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国债的方式。

特点有:

1,认购期限较短2,发行条件固定、即国债的利率与票面价格相联系固定不变,按既定发行条件出售3,发行机构不限如金融机构、邮政储蓄机构、中央银行等4主要适用于可转让的中长期债券的发行

优点是在金融稳定的条件下,政府即可据此预测市场容量,确定国债的收益条件和发行数量,也可灵活选择有利的推销时间

2,公募拍卖方式

又称竞价投标方式,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

特点1,发行条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