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555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docx

三塔合一可行性报告

60-F1342K3-A01-01

国电宝鸡第二发电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间接空冷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陕西宝鸡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2月西安

 

批准:

朱军

 

审核:

赵平路

 

校核:

钟晓春董永鸿唐燕萍

孟晓伟张朝阳姚友成

马团生马继军陈建萍

 

设计:

高晓频熊洁艾冬梅

杨艳萍杨西蓉王选平

王红跃郑东伟高文丽

韩卫发

4.3综合经济比较分析

9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核实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宝鸡第二发电厂位于宝鸡市凤翔县长青镇石头坡村西,距宝鸡市32公里,距凤翔县19公里,西临千河和宝中铁路,东靠石头坡村和宝冯公路,南面3.5公里为陈村车站,交通比较便利。

电厂现已建成规模为4×300MW的装机容量。

国电宝鸡第二发电厂二期工程系扩建电厂性质,本期建设规模为2×600MW国产超临界间接空冷凝汽式燃煤机组,不堵死扩建条件。

电厂按接入系统报告及审查意见以750kV电压接入系统。

国电宝鸡第二发电厂扩建工程的建设,不仅是陕西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大开发、750kV电网建设的战略需要,根据西北电网总体规划,宝鸡第二发电厂扩建工程建成后将作为西北750kV电网南线可靠的电源支撑点,本厂的建设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西北750kV电网的建设,全国联网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重要意义,将促进陕西特别是宝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工程2006年6月完成国电宝鸡第二发电厂二期2×600MW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的可研专题报告,并于2006年7月1日在北京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发电【2006】458号通过了审查。

于2006年12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收口报告并电规院进行了收口审查。

1.2任务来源

2006年10月国电集团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设计院对直接空冷和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方案、烟塔合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过设计院与有关制造商在西安进行技术交流,同时多次向国电集团汇报,最终于2006年11月形成了综合专题汇报材料和总平面布置并向国电集团进行了汇报。

在此会上,国电集团委托西北院开展间接空冷的可性行研究报告。

1.3主要设计原则

(1)根据已完成的国电宝鸡第二发电厂二期2×600MW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的可研专题报告和电规院的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2)本期建设2×600MW等级超临界空冷机组。

(3)间接空冷系统按混合式间接空冷系统(Heller系统),空冷散热器采用立式布置方式。

(4)本工程根据国电集团2007年2月8日的会议精神,采用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烟塔合一、烟气脱硫的主要工艺装置布置在空冷塔内的“三合一方案”。

(5)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版),采用直接空冷系统时,给水泵采用3×33%配液力耦合器调节的电动调速给水泵,三台运行。

对于间接空冷系统,其给水泵拟采用2×50%汽动给水泵+1×30%电动启动给水泵。

2厂址条件

2.1厂址位置

宝鸡第二发电厂位于宝鸡市辖凤翔县长青镇,地处宝鸡市东北32km处,东距凤翔县城19km。

西临千河和宝中铁路,东靠石头坡村和宝冯公路。

电厂一期工程4×300MW燃煤机组,1996年开工,2001年4月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

本期工程系扩建性质。

本期建设规模为2×600MW国产超临界空冷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

本期工程计划于2008年3月开工,第一台机组计划于2010年7月投产,第二台机组计划于2010年9月投产。

厂址位于千河II级阶地,地形为狭长形带状地形,地表开阔平坦,长900m,宽800m,厂区自然地面标高为643m~660m,自然坡率14.3‰,地质为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厂址有少量拆迁,场地下无矿藏,无文物。

2.2气象条件

2.2.1厂址气象特征值

电厂所处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少雨,夏热多雨有伏旱、春暖干旱、秋凉湿润,为暖湿带半湿润气候。

凤翔县气象站位于凤翔县城南门外雷家台“乡村”,于1958年12月建站,至今已有40多年的长系列实测资料;气象站观测场拔海高度781.1m,东经107°23′,北纬34°31′。

气象站西距厂址约10km,属同一气候区,中间又无大的阻挡物,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基本气象要素可直接移用于厂址。

电厂气象要素年特征值如下:

历年平均气压926.7mb

历年平均气温11.4℃

极端最高气温40.0℃

极端最低气温-19.0℃1977.1.30

平均相对湿度71%

最小相对湿度01977.3.24

多年平均降水量616.3mm

一日最大降水量144.2mm1978.5.29

年平均蒸发量1201.1mm

年日照时数2101.1小时

日照百分率48%

最大积雪深度18cm1975.12.8

最大冻土深度33cm

平均风速2.1m/s

最大风速19m/s(NW)1980.6.1

降水日数103.9t/n

雷暴日数20.9t/n

盛行风向ES

水库溃坝水位625.6m

2.2.2多年逐月气象资料

根据凤翔县气象站多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出多年逐月平均的气象要素如下表1:

表1逐月平均气象要素表

月份

十一

十二

全年

气温℃

-1.7

1.0

6.0

12.4

17.3

22.1

24.2

22.8

17.5

11.9

5.2

-0.2

11.5

风速m/s

1.8

2.1

2.2

2.2

1.9

2.0

2.1

1.9

1.5

1.7

2.0

1.9

1.9

相对湿度%

62

63

67

69

71

67

73

78

82

77

72

64

70

气压hPa

934.0

931.8

928.6

925.0

922.8

918.9

917.3

920.3

926.5

931.4

934.2

935.3

927.2

降雨量mm

5.5

9.2

21.3

46.5

60.6

68.5

106.0

111.8

99.9

55.6

17.7

4.0

606.5

蒸发量mm

47.1

63.1

95.5

136.0

168.3

194.0

202.4

166.5

105.8

80.9

60.6

48.5

1368.8

2.2.3五十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及相应风压

根据现场踏勘、大风调查及凤翔县气象站实测风速资料,采用极值Ⅰ型法进行统计计算,并参照国家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的风压等值线图,确定出电厂厂址处:

三十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22.6m/s,其相应的风压为0.32kN/m2;五十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23.7m/s,其相应的风压为0.35kN/m2,相应最低气温为-9.6℃。

2.2.4三十年一遇最低气温

根据凤翔县气象站多年实测的年最低气温资料,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的适线法进行统计计算,得三十年一遇最低气温为-18.9℃,相应风速为11.6m/s。

2.2.5五十年一遇最大积雪深度及雪压

根据凤翔县气象站多年实测的年最大积雪深度资料,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的适线法进行统计计算,并参照国家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的全国基本雪压等值线图,确定出电厂厂址处五十年一遇最大积雪深度为19cm,相应雪压为0.24kN/m2。

2.2.6冻融交替循环次数

根据凤翔县气象站多年的气温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多冻融交替循环次数为51次。

2.2.7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a)

t--降水历时(min)

2.2.8以上是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由于电厂与气象站之间相距约10km,海拔、地形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厂址处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对比观测结果:

观测期间厂址与凤翔气象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但干球温度厂址处较气象站高0.7℃。

2.2.9典型年气象条件

厂址处典型年气温—小时及利用小时分布见表2.2-1。

表2.2-1典型年干球气温逐时累积频率及机组利用小时数统计表(2001年)

气温分级

累计

时数

机组利用小时数(h)

出现频率累计(%)

气温分级

累计时数

机组利用小时数(h)

出现频率累计(%)

37.6~36.7

3

2

0.04

12.9~12.0

4637

210

52.93

36.6~35.7

11

5

0.13

11.9~11.0

4965

206

56.67

35.6~34.7

31

13

0.36

10.9~10.0

5184

138

59.18

34.6~33.7

67

23

0.78

9.9~9.0

5423

150

69.19

33.6~32.7

128

38

1.47

8.9~8.0

5646

140

64.45

32.6~31.7

208

50

2.38

7.9~7.0

5902

161

67.38

31.6~30.7

305

61

3.49

6.9~6.0

6154

158

70.25

30.6~29.7

424

75

4.85

5.9~5.0

6392

149

72.96

29.6~28.7

566

89

6.47

5.6~4.7

6569

111

74.98

28.6~27.7

728

102

8.33

4.6~3.7

6761

121

77.18

27.6~26.7

826

62

9.45

3.6~2.7

6958

124

79.44

26.6~25.7

1041

135

11.91

2.6~1.7

7209

158

82.31

25.6~24.7

1222

114

13.98

1.6~0.7

7432

140

84.85

24.6~23.7

1447

141

16.55

0.6~-0.3

7717

179

88.11

23.6~22.7

1672

141

19.11

-0.4~-1.3

8052

210

91.93

22.6~21.7

1924

154

21.91

-1.4~-2.3

8308

161

94.85

21.6~20.7

2178

159

24.8

-2.4~-3.3

8468

100

96.67

20.6~19.7

2475

186

28.18

-3.4~-4.3

8607

87

98.25

19.6~18.7

2799

203

31.87

-4.4~-5.3

8676

43

99.04

18.6~17.7

3108

195

35.42

-5.4~-6.3

8727

32

99.62

17.6~16.7

3412

193

38.92

-6.4~-7.3

8750

14

99.87

16.6~15.7

3679

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