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5224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形成的背景。

2.识记并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3.探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及影响。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

明朝后期,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

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

(3)思想: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

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

2.主张

(1)挑战权威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正统: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影响: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4.著作:

《焚书》《藏书》等。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著作:

《明夷待访录》。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

明末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主张

(1)形成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后人将这一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影响:

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著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

(1)世界观: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

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2.影响: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著作: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五、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实质、影响

1.实质: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影响: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思考1]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阶级因素: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壮大;思想因素: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政治因素:

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辨析]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思考2]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

[辨析]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主题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核心必记]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2)反封建专制。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皇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强调个人私欲;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

(5)提倡“经世致用”。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2.影响

(1)积极: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史料印证]

材料一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

材料一中,李贽主张是非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体现了他“离经叛道”的性格特点。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工商皆本”的主张。

他认为工商业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皆本也”。

材料三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思考:

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

有人认为他和黄宗羲都是否定皇权的,你是否同意,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提示:

主张分治(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不同意。

两人都只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主题二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核心必记]

1.批判、继承

(1)李贽反对理学思想中不合理的部分,批评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他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发展的眼光。

(2)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

(3)顾炎武继承先秦儒家关注现实民生的思想,批判道学家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4)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先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2.发展

(1)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

(2)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史料印证]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一显示顾炎武、黄宗羲关心国家政治,主张限制君权。

这秉承了儒学倡导“入世”的观念,发扬了“民本”思想,且带有民主色彩。

材料二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思考: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是针对怎样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

试阐明他的主张。

提示:

陆王心学空谈无益于社会。

顾炎武认为研究学问应当务实,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随堂达标验收]

题组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

这表明李贽(  )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解析:

选A 材料“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表明,李贽反对鄙俗,崇尚自由和个性的释放,故A项正确。

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解析:

选D 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被称为“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宋明理学权威发起了挑战,故D项正确。

3.《焚书·何心隐论》说道: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

A.遵循学以致用

B.倡导婚姻自主

C.挑战正统思想

D.鼓吹专制集权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项。

题组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解析:

选B 注意“民主性”的要求。

D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C是经济主张,不符合民主;A强调反对君主专制,B强调“天下为主”,相比之下,B更符合要求。

5.“《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

”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D.唯物思想

解析:

选A “《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表明《日知录》是寄托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一部书,故A项正确。

6.《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

选A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他还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故选A项。

7.“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上述言论出自(  )

A.老子B.顾炎武

C.黄宗羲D.王夫之

解析:

选D 据材料“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可知其表明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这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项正确。

8.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解析:

选A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即指反对道学的空谈心性,倡导实学,故A项正确。

[课下能力提升四]

(时间:

30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选D 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故选D项。

2.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不愿作道统中乡愿矣。

”据此可知当时(  )

A.程朱理学抛弃了孔孟传统

B.孔孟思想日益衰落

C.存在不务实际的空疏学风

D.程朱理学受到批判

解析:

选D 颜元认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说明其认为程朱理学有违背孔孟传统之处,这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故D项正确。

3.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

《焚书》的命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解析:

选A 根据“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与世不相入”等信息分析,可以推断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这就是对儒家思想发出了大胆的挑战。

故A项正确。

4.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

据此可知,黄宗羲(  )

A.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

C.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信息“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有乱无治”,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发展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

5.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

“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顾炎武(  )

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重实用而不崇尚空谈之学

解析:

选D 材料信息表明顾炎武批判空谈心性,忽视行事做人道理的现象,故D项正确。

6.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

“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这表明顾炎武(  )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解析:

选B 材料信息“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反映出顾炎武对理学空谈心性的批判,可见其更关注学问的实用性,故B项正确。

7.王夫之提出“天理”存在“人欲”之中,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

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反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所动摇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阶层的一些要求

解析:

选D 题干中思想主张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市民阶层的要求,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8.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解析:

选B 题干主旨是强调明清进步思想批判宋明理学而成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结合所学可知,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

批判继承不等于“背道而驰”,A项错误;其内容未体现西学思想,C项错误;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

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

(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

(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今之君人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可知出发点是抨击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第二小问,据材料信息“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授地方官以实权,……以厚民生和强国势”概括即可。

(2)问,相同点从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角度回答,不同点从两人批判的切入点总结。

第(3)问,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归纳进步作用。

答案:

(1)出发点:

抨击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

途径:

中央分权给地方,给予地方官实权。

(2)相同:

二者都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不同:

顾炎武是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弊端的,而黄宗羲则是从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的弊端的。

(3)作用:

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针对时弊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