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书目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444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读书目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必读书目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必读书目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必读书目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必读书目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读书目题库.docx

《必读书目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读书目题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读书目题库.docx

必读书目题库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读书目题库

一、选择题

1、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1947年提交的一份报告,在“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份报告叫()

A.《论自由》

B.《权力的媒介》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2、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传播功能说”不包括()

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

3、下列选项中()不是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新时代的标志”?

A.信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

B.新传播技术的爆炸

C.信息生产的巨大生长

D.劳动力分布的重大变化

4、下述学者中()没有提出“说服论模型”?

A.亚里士多德B.卡特赖特C.拉斯韦尔D.霍夫兰

5、下列选项中()不是宣传的技巧。

A.洗牌作弊法B.光辉效应法C.证词法D.辱骂法

6、拉斯韦尔研究的宣传主要是() 

A.宗教宣传 B.战争宣传 C.广告宣传 D.商业宣传

7、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特点,即()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     

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

8、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

这次调查也叫(      ) 

A.佩恩调查 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 D.俄亥俄调查 

9、实现新闻自由的核心保障在于(      )

A.新闻媒体拥有出版自由

B.新闻媒体在经营上独立运作

C.新闻媒体成为社会政治力量

D.新闻媒体成为社会独立体制

10、学者黄旦的专著《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是传播学研究中关于()研究的专著?

A.内容分析

B.控制分析

C.媒介分析

D.受众分析

11、最早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

A.怀特B.韦斯特利C.卢因D.休梅克

12、威伦斯基提出,一个职业转变成一个专业,需经过五个阶段()

A.建立起训练学校;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全日制职业;形成专业协会;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管自己的工作;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

B.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管自己的工作;建立起训练学校;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全日制职业;形成专业协会;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

C.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全日制职业;建立起训练学校;形成专业协会;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管自己的工作;第五,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

D.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全日制职业;建立起训练学校;形成专业协会;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管自己的工作

13、《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

A.马克·波斯特B.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C.尼尔·波兹曼D.瓦尔特·本雅明

14、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马尔库塞 D.霍克海默

15、提出“感觉的平衡”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英尼斯B.麦克卢汉C.梅罗维兹D.戈夫曼

16、《数字化生存》的作者认为,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的()

A.传播者B.接收者C.储存方式D.传送方式

17、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葛兰西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A.物化B.文化霸权C.内爆D.异化

18、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著名的()

A.“信息论”和“控制论”B.“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C.二级传播理论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9、下列著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

A.《人民的选择》B.《个人影响》

C.《大众传播效果》D.《创新与普及》

20、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

A.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B.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

C.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

21、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

22、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

B.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

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

23、《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

A.弥尔顿B.卢梭C.洛克D.杰弗逊

24、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有五个特征,其中包括()

A.经验的B.广泛联系的C.思辨的D.注重控制分析的

25、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在于()

A.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B.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有了强烈的科学主义方向

C.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社会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D.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介分析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26、1948年,拉斯韦尔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5W传播模式,这篇论文是() 

A.《宣传•传播•舆论》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C.《大众传播和大众鉴赏》D.《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27、麦奎尔提出了传播的四种模式,以下错误的是() 

A.传输模式B.表达模式C.“注意力”模式D.反馈模式

28、被称为是框架理论研究中最重要人物的加姆森认为,一个成熟的框架分析应包括三个部分。

以下不属于框架分析的是() 

A.关注生产过程

B.考察文本

C.在意义协商中一个带有主动性的受众与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

D.框架的意义建构

29、媒介文化研究者的基本立场不包括() 

A.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B.协调与使用的态度

C.阐释的态度

D.建构的态度

30、《媒介文化十二讲》一书的作者是()

A.陶东风B.金元浦C.蒋原伦D.周宪

31、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

()

A.核心服务对象的公共性

B.较强的政治伦理色彩

C.社会示范的强烈性

D.较强的商业性

32、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

33、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A.戈尔丁B.阿道尔诺C.霍尔D.布尔迪厄

34、“培养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项研究叫()

A.制度研究B.文化指标研究

C.控制研究D.讯息系统研究

35、下列关于意见领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见领袖未必是大人物B.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综合的

C.意见领袖不喜欢社交活动D.意见领袖集中在特定的社会阶层

36、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有三个主要论点,其中之一是()

A.人的行为大多是“前台行为”B.要把情景视为信息系统

C.人的行为大多是“后台行为”D.要把媒介视为一种情景

37、克里斯琴斯在《媒体的良心》一书中指出新闻记者应恪守的原则是()

A.中庸之道、绝对律令、效用原则、同情伦理

B.公正原则、绝对律令、效用原则、爱的伦理

C.中庸之道、绝对律令、效率原则、爱的伦理

D.中庸之道、绝对律令、效用原则、爱的伦理

38、构成媒介事件的三种脚本是()

A.传播、仪式、加冕

B.竞赛、征服、加冕

C.直播、征服、加冕

D.竞赛、仪式、加冕

39、一般认为,传播学的萌芽出现在()

A.19世纪中叶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20年代

40、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核心理念:

一是公共利益至上,一是()

A.专业性B.真实性C.客观性D.公正性

41、《比较传媒史》的作者是()

陈彤旭B、王毅C、陈栋D、BenH·Bagdikian

42、《比较传媒史》的主要内容()

A、本书的一个目标是讨论传播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根本性发展,这些新情况从本质上对大众传播下了新的定义。

B、作者在十余个专题中,通过比较将中国新闻传播史和西方新闻传播史贯穿起来,揭示变迁的轨迹,发现新的观点。

C、本书采用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笔法,总述公元1500年以来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大历史;既专注新闻,亦兼及历史、哲学、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D、作者采用了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将新闻的历史向上追溯至史前时期,向下贯通至当今信息爆炸时代。

43、《比较传媒史》提到的重要的观点()

A、作者认为,比较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和世界的传媒史十分必要。

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B、新闻传播研究正以“全球传播”视野和视角,逐步将全球范围的新闻传播纳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研究框架。

C、图书记载了人类历史数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变,总结了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进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

它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知识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D、作者认为,报业在美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例如,在美国独立运动中,报业就“在为革命准备舆论,并在独立战争中保持高昂斗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美国革命者手中最强有力的武器”。

 

44、《新媒体垄断》一书的作者是()

A、埃德温·埃默里

B、麦克切斯尼

C、BenH·Bagdikian

D、劳伦斯·格罗斯伯格

45、《新媒体垄断》的主要内容是()

A、作者分析了五个巨型媒体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新闻集团、贝塔斯曼和维亚康姆公司(原CBS),试图揭示媒体通过快速聚集,从而制造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真相。

B、以新闻时评发展变化历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新闻时评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

C、中国新闻时评发展史的概况如何,在运作上有哪些经验与教训?

(即“时评自身发展”)D、新闻时评与民主进程、公民写作与公共领域建构有哪些内在联系?

(即“时评与社会的关系”。

46、《新媒体垄断》一书提到的观点()

A、现代技术和大众传媒就其实质而言都只是一架欲望机器,大众文化正是“幻想”的实现,至于在其中被“幻想”携裹而出的,则正是被理性长期压抑着的感性欲望。

B、作者认为,作为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看法的最主要的机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和电影——越来越沦为大众媒介偏见持续受益者的私人财产。

C、图书记载了人类历史数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变,总结了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进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

它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知识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D、时评史是思想史,是舆论史。

47、《媒介建构:

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一书的作者是()

A、劳伦斯·格罗斯伯格

B、徐铸成

C、师曾志

D、杨国斌

48、《媒介建构:

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一书的主要内容是()

A、本书包括“文化和大众文化”、“从霸权理论到文化工业批判”、“制码/解码与民族志观众研究”、“公共领域与传媒”、“文化经济与抵制理论”共五章内容。

B、本书从定位媒介、建构媒介的意义、媒介的权力、媒介与公众生活四个角度,说明:

媒介以及由此导致的“中介过程”弥散在所有的现代社会中,它们以某种方式架构了现代社会生活和组织机构。

这种中介行为和媒介技术的关系很复杂,与我们生活相互作用。

C、本书追根溯源,对美国新闻史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做了概述,也对著名的记者,评论员和广播员做了传略式介绍。

本书材料丰富,有助于了解美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D、以新闻时评发展变化历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新闻时评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

49、《媒介建构:

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提到的观点是()

A、媒介以及由此导致的“中介过程”弥散在所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