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403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docx

霍山县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霍山县2007—2011年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一、2007—2011年度人口计生工作总结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升群众满意度三大核心,以巩固、提高、创新为手段,坚持夯实基础不动摇、重点难点求突破、优质服务树品牌、求真务实促发展,全县的人口计生工作始终保持着稳定、良好的运行态势。

2008年通过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验收,县人口计生委于2010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人社部评为全国“十一五”人口计生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我县的诚信计生服务管理、信息关爱工程建设、优质服务、宣传教育、“村为主”工作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全县共出生人口14817人,比“十五”期间少出生1199人,出生率为8.01‰,比“十五”期末下降了0.6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8‰,与“十五”同比下降0.41个千分点,政策内出生13926人,政策符合率为93.99%。

2011年统计年度,全县出生2970人,人口出生率为8.03‰,自然增长率为2.25‰,同比上升1.14个千分点;政策内出生2783人,政策符合率93.70%;出生男婴1573人、女婴139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2.60;政策内出生人员早孕发现率为82.54%,同比上升5.21个百分点;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1.32%,独生子女领证率20.57%。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坚持“八个到位”,“村为主”工作机制不断加强。

计生工作基础牢不牢,关键看“村为主”水平高不高;“村为主”落实的好不好,关键看乡负责是否抓住了“八个关键环节”,这是扭转人口计生工作热在县里、急在乡里、冷在村里被动局面的关键,也使全县人口计生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一是强化组织保证。

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委在县直单位选派一部分政治可靠、作风过硬、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支持计生重点村(居),担任第一责任人,并为3000人以上的村(居)增配计生专干。

连续两年进入县重点帮助的村(居),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驻村负责人和村支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进入重点帮助的村,督促乡镇撤销村书记职务。

二是注重感情投资。

全县建立了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年人均报酬在6000元以上,统一落实了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由县财政统一支付,打卡发放,确保他们报酬落实、老有所养;各乡镇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乡村干部,切实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提供经费支撑。

县财政逐年加大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投入,2010年人均投入近45元。

在改、扩建村办公场所时,坚持把支持和加强村计生服务室建设列为重点。

在“村为主”经费落实方面,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行乡镇计生经费核定到村,结合重奖重罚,激发村干部的内在动力。

同时,引导乡镇对外出落实计生工作的村按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不同比例的经费补贴,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点子上。

 四是实行一票优先。

在2011年初召开的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大会上,有2个村(居)因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30名,受到了县通报表彰,并颁发奖金5000元。

与此同时,各乡镇在人力保障、财力投入、表彰奖励等方面,对村级都依据《霍山县人口和计生工作“一票优先”暂行办法》,充分体现“一票优先”。

五是着力考评引导。

为切实规范对村级计生工作的考评,我县专门下发了《村级人口和计生工作目标考评办法》,引导乡镇把着力点放在村级,实现了一手抓乡,一手抓村,乡村并重,整体推进。

乡镇则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拟定对村的科学考评方法,抓目标管理,抓责任落实,引导村级注重提高过程及效果指标。

六是加强重点帮助。

县人口计生领导组成员单位一对一或两对一帮扶计生重点村,帮扶效果与奖惩挂钩。

县人口计生委加大对重点村的督查帮促力度,每村每年督查指导不少于两次,每次督查都填写《督查通气单》,及时将督查情况反馈帮扶单位。

各乡镇加大对重点村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力促后进转化。

七是推广典型示范。

县及时总结推广村级团结奋进、敢抓善抓,落实“村为主”、工作大变样的典型经验,每年都举办一至两次“村为主”工作现场推介会,组织乡镇分管负责人及重点帮助村支部书记座谈交流,通过现场感悟、现身说法和对口学习,促进镇村干部思想转变。

八是及时检查督促。

县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对乡村业务督查指导,做到集中指导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定期指导与随机督查相结合,发现问题与督促整改相结合。

乡镇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每月例会、由村书记或主任汇报当月工作情况及存在隐患,把例会变成工作督查的现场、解决问题的前线;对村级严格实行“月积分、月考核、季兑现、年总评”,加强工作过程监管,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二)坚持“十个一”渗透,宣传教育机制不断完善。

全县上下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人口计生工作的首位,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围绕需求,积极探索新时期宣传教育新模式。

一是全面实施“十个一”渗透工程。

2008年,全县启动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十个一”渗透工程,通过广泛宣传本县先进人口文化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多种形式,让少生、优育、快富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人格上受尊重。

该工程实施以来,“一家一扶”措施得力,“一村一榜”事迹典型,“一所一方”科学合理,“一场一景”氛围浓郁,“一乡一册”制作精美,“一题一会”形式新颖,“一月一宣”点面结合,“一季一讲”内容丰富,“一节一画”体现温暖,“一年一奖”弘扬先进。

2010年,我县特别开展了“百佳上门女婿”评选表彰活动,层层表彰,每户奖励一台微波炉,其寓意就是要通过这些“微波”加热,让婚育新风温暖乡村。

二是建设“信息关爱”网络平台。

为解决好新形势下“人员流动、时空分隔、宣教难做”的现实问题,2010年,县、乡、村均开通了信息关爱网络平台,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定期或不定期地发送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不同内容的手机短信,并不时穿插传送节日问候、安全常识、农技信息等,既较好地解决了新时期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治理性别比等重点、难点问题,又切实增强了乡村干部与育龄群众的情感交流。

今年以来,全县已发送短信76万条,收到了“宣传教育、情感交流、优质服务、政务公开、督促提示”等功效。

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全市、全省推广。

三是增建人口文化大院和新家庭文化屋。

各乡镇结合实际重点加强人口文化大院建设。

在布局上,与农家书屋建设有机结合建设新家庭文化书屋;在内容上,突出“三育”关怀、关爱女孩、性别比治理、婚育新风、奖励扶助、优质服务等内容。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人口文化大院51处、新家庭文化屋120个,“科学文明、和谐共进、乡风浓郁、特色鲜明”的国策宣教成果正在不断显现。

四是实施“给力富女”工程。

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给力富女”工程建设纳入了年度人口计生工作重点。

这项针对独女和双女户女孩量身打造的特训特扶计划,旨在通过整合人口基金会、扶贫办、人社局、妇联会、共青团等部门的优势,每年培训500至1000名计划生育女孩,让她们获得全国统一的技工等级证书(初级),并为她们的就业提供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帮助纯女户家庭尽快提升发展能力,进而彻底扫除残余的、落后的重男轻女观念。

“给力富女”工程的实施必将发挥深入持久的影响力,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及和谐计生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坚持“3+1”管理模式,诚信服务管理全面推进。

2010年,我县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探索制定出了富有特色、操作性强、极具推广价值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模式。

2010年6月,与儿街镇四顾冲、但家庙镇但家庙村等十八个村(居)率先开展诚信计生试点工作,通过村民自治,对已婚育龄孕检对象实施公认诚信、承诺诚信、行为诚信和协议管理即“3+1”诚信服务管理模式,“尊重群众、相信群众、方便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又成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主旋律。

2011年,在认真总结18个试点村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诚信计生工作的意见》(霍政办﹝2011)56号文件),在全县144个村(居)普遍推行诚信计生服务管理模式。

7月上旬,县计生委安排人员利用一周时间分四大片对各乡镇诚信计生推行情况开展了督查。

重点看村民代表大会是否真开,村民自治章程是否签订,各种管理服务合同是否真签,《安徽省孕情监测跟踪服务系统》是否正常使用等。

7月26日,县计生领导组在上土市镇召开漫水河片四乡镇诚信计生研讨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在诚信管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与儿街、但家庙、下符桥、磨子潭等乡镇,还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对政策内怀孕及时上报孕情、政策外怀孕主动落实补救措施和长效节育手术的诚信计生户,视情给予50—200元不等的奖励,其奖金由乡镇财政统一承担、按季兑现、现金发放。

该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丰富了诚信计生的内容,使关心和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人增多了,主动上报孕情和落实节育手术的人增多了,政策外生育和“两非”的人减少了,逐步形成了“群众诚信、政府守信、相互信任”的良好局面。

我县“3+1”的诚信计生服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全省独创、在全国影响力不断增强的“霍山模式”。

通过实施诚信计生,计生协会的凝聚力提升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重点突出了,村级管理人口计生工作的担子减轻了,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自治工作受到了基层干群的一致好评。

在6月16日召开的全国诚信计生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座谈会我县就此项工作作了书面交流。

8月5日,全市诚信计生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目前省内外已有50多个县区组团前来考察、学习。

(四)健全三级网络平台,科学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人口统计方式,提高人口数据质量,打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信息平台。

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我县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平台,全面提升科学决策、宏观指导、微观管理的能力。

县级:

为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及时快捷便利的优势,2009年度,县人口计生委正式开通了网站。

每年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征求意见稿都先期挂在网上,广泛征求基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使考评方案更加符合县情;每月将各乡镇、开发区主要效果指标公布在网上,乡镇不仅能根据考评方案算自己的得分,还能根据公开的报表数据计算其它乡镇的得分,真正做到“开卷考试”;为做好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010年,我县全面开展计生信息关爱工程,县政府将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信息关爱工程建设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评,并由县计生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开展了优秀短信评比表彰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为使各乡镇把握工作重点,2011年,我县提出了“重点关注村”的概念,通过县人口计生网站分月提示乡镇除重点管理村外,还应关注哪些村,引导乡镇进一步抓重点,促平衡,扩大了乡镇的关注范围,提高了村级主动落实的积极性,提前用力,收效明显。

乡(镇)级:

把安徽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主抓手,切实提高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国家和省流动人口办公平台、人口信息交流平台等信息平台的运用效果。

为提高人口计生信息质量,各乡镇制定了《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信息交流平台管理与反馈制度》、《计算机信息保密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健全制度来规范日常工作;确定专人负责,确保信息反馈及时、完整、真实可信;经常开展信息清理核查工作,坚持没有核实的信息不录入,与相关系统定位信息未核对的不录入,从细从实做好信息录入和更新工作;通过县计生委网站公开的数据及重点指标的备注提示,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在平时,而不是“评”时。

村级: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为全县144个村(社区)配备了计生专用微机,各乡镇也及时与电信部门联系安排布网调试,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村计生专干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人口计生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平台的应用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关爱工程质量,在规范短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村级计生专干的培训,还将市补经费全部用于补助村级信息化建设,以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