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8628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0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10 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长效10世界现代经济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长效10世界现代经济

 

【热点常备考纲】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

(世界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热点考点重点】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工业化。

(4)苏联农业集体化。

(5)赫鲁晓夫改革。

(6)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世界经济大危机(原因、特点)。

(2)罗斯福新政(措施、影响)。

(3)二战后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特点、不同阶段的经济策略。

(4)福利国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

(2)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从欧共体到欧盟、亚太经合组织。

(4)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热点考点重组】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

影响。

(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

(世界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经济思想与政策)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恢复农业、工业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热点高考真题】

01.(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

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02.(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2)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03.(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7)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

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04.(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05.(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06.(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0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08.(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09.(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22)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图6反映了

图6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23)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11.(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12.(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4.(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5)《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

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

这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15.(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16.(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8)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17.(2011年新课标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浦•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

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

.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18.(2010年江苏卷历史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20.(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分)

 

【热点模拟练习】

0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

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当时苏俄实施的政策符合国情 

③苏俄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0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之所以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改善民生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03.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则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04.普京曾说:

“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

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死胡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斯大林体制

05.观察1953年和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一组统计数据比较示意图,这张示意图反映了

①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②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部分缓解 

③苏联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④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06.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07.右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

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A.固守自由放任  B.实行政府干预

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混合经济

08.右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民众的生活场景,出现这种状况的政治原因是

A.美国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B.美国国内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软弱无力D.美国缺乏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09.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

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

10.“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11.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

“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

C.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12.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含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13.阅读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图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世界市场的拓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右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

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15.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

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16.2011年9月,利比亚境内的战事趋缓贷利比亚重建任务艰巨,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7.有人以“一个大块头,带着两个小个子”来形容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说明

A.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主导的B.加、墨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C.美国对加、墨两国进行剥削D.实现三国合作是美国的最终目标

18.2011年3月9日,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高级官员会议在华盛顿正式启动。

亚太经合组织创建的宗旨和目标是

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C.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

D.组成经济、货币联盟

,推动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19.中国首架大飞机有望于2017年升空,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份额上,将排在波音、空客之后,位列第三。

大飞机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我国研制大飞机

A.适应区域集团化趋势B.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D.符合全球政治军事合作的大趋势

20.新华社日内瓦2011年3月31日专电:

世界贸易组织于3月31日公开了今年(2011年)1月所作出的裁决报告,支持欧盟部分诉求,裁定波音公司获得美国至少53亿美元非法补帖。

这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世贸组织主要维护欧盟的合法利益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预言:

“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材料二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一起访问苏联。

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

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材料三1935年7月21

日罗曼•罗兰结束访问。

罗兰回到瑞士的居地后对日记进行了整理,并在《日记》原稿的标题页上写道:

“未经我特别允许,在自1935年10月1日起的50年期限满期之前,不能发表这个本子——无论是全文,还是摘录。

我本人不发表这个本子,也不许出版任何片段。

——摘自《〈莫斯科日记〉:

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罗曼•罗兰将自己的日记在五十年后才发表最有可能的理由是什么?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

有的。

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其“新”在哪里?

该事件涉及哪四大方面的内容?

(4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