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381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docx

语文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

海南省样本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四页。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和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与例子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尖:

歼灭阡陌说媒拉纤B.赴:

仆人扑火前仆后继

C.妾:

惬意提挈锲而不舍D.焉:

淹没掩护奄奄一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驽钝澜珊闭门羹兵慌马乱B.馨香皲裂文绉绉不可思意

C.悖谬陷媚名信片龙盘虎据D.涸辙决窍雄赳赳未雨绸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廖承志劝告蒋经国先生要警惕那些巧言令色,不怀好意的人图谋台湾。

B听到专家说自己收藏的这幅画是赝品,根本一文不名时,他失望极了。

C看完女排世锦赛,观众们兴奋地说说笑笑,前呼后拥地走出了赛场。

D暑假,来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他骑上马儿纵横决荡,忘情的歌唱。

4.下面各项中,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宽阔的二环路的顺利通车,使绵阳拥堵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缺主语。

修改:

去掉“使”。

B.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否定不当。

修改:

去掉“切忌”。

C.“百家讲坛”通俗化、浅显化地讲名著,有利于人们对名著的研究和了解。

(语序不当。

修改:

“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D.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广大教师的文化素质。

(搭配不当。

修改:

“素质”改为“水平”。

5.下列有关课文和明珠的理解以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丑”,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极。

B.老舍在话剧《茶馆》中,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李石清等人物形象,反应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揭示出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C韩愈在《马说》这篇杂文中,借伯乐相马的故事,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表达了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D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了北京一座四合院里,演绎的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治将恐深深:

加重B.桓侯不应应:

理睬

C.火齐之所及也齐:

现写作“剂”,汤药D.使人索扁鹊索:

捆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治将益深B.桓侯故使人问之

香远益清去使契丹

C.司命之所属D.臣是以无请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战则请从

8.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的这篇寓言,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见蔡桓公,主动为蔡桓公诊病,蔡桓公因不信任他而最终造成身亡的故事。

B.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

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将益深”的严重警告。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本文表现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第Ⅱ卷(共84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2.请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不得在密封线以外的任何地方写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或作记号。

三、(18分)

9.请将第二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0.传承和弘扬人类文化,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

初三·1班为弘扬祖国文化,特举行以“文化与发展”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

(9分)

【文化探源】

(1)有同学认为:

《共工触怒不周山》和《愚公移山》都带有迷信色彩,你认为呢?

(3分)

【文化追星】

(2)请指出下列文坛巨星的名字以及语段涉及的作品的名称。

(3分)

①他是俄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塑造的主人公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②他是丹麦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他塑造的艾丽莎,为了救助亲爱的哥哥们,表现出的决心、毅力和勇气,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③他是中国文坛的呐喊者。

他在“王祥卧冰”“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中,深刻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①“他”叫(姓名),语段涉及的作品是:

《》。

②“他”叫(姓名),语段涉及的作品是:

《》。

③“他”叫(姓名),语段涉及的作品是:

《》。

【文化助正】(3)人类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流传至今的东西均有约定俗成的内涵,使用时必须遵守。

请从汉字的语音、语意上,对下面贴中的内容加以解读。

(3分)

故宫博物院感谢公安部门所送的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把“捍”错写成了“撼”。

有网友跟帖:

“故宫捍,专家憾,网民汗。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3分)

四、(8分)

12.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茅盾《白杨礼赞》)

(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5),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6)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故乡的句子是:

,。

(7)王维《使之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得名句是:

,。

(8)请写出连续两局以神话入诗的句子: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9题。

(一)(10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

“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3.请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1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代替?

为什么?

(3分)

原来他便用这手(爬)来的。

15.请从描写方法上赏析乙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16.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的异同。

(3分)

(二)(8分)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