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020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38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docx

服装品质管理教程

第一章品质管理概述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

加强品质管理,不仅能带动其它管理工作,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信誉。

因此,品质管理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它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服装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服装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九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实施国产服装名牌战略,推动服装企业向正规化、标准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装企业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拥有市场,也要遵循品质管理的基本规律,重视品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服装全面品质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面对国外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服装产品正在从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化方向迈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争创国产名牌服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装工业与其品质管理的特点

1、我国服装工业的现状服装工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蓬勃发展。

“六五”期间,服装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国成衣产量达12.67亿件,服装出口创汇达20.5亿美元。

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七五”期间我国服装工业又有了新发展,成衣产量已超过30亿件,出口创汇达68.48亿美元,约占纺织出口总额的50%。

“八五”期间,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成衣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提前三年达到预定目标,使我国服装生产总量和出口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至1997年底服装生产总量为96亿件,出口创汇达367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

目前,服装企业约有六万多家。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服装工业已经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与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科研、教育、信息等逐渐配套,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装工业体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1996年对14个企业抽查,男女西服的合格率为81.3%;1997年对童装和茄克衫产品进行了大面积抽查,童装产品的合格率为79.7%,茄克衫产品的合格率为82.35%。

另据对涉与11个省市的96个生产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童装、茄克衫产品的缝制质量基本过关,工艺制定合理,缝制线迹整齐,外观平服,有些产品工艺制定相当科学,从面料、衬料的选择到拉链、钮扣与辅料的选用均采用优质材料,加上设计合理,使得产品达到一定档次。

说明了企业在注重外观制作的同时,也普遍重视产品在质量,使得童装、茄克衫产品总体质量水理在逐年提高。

总之,我国童装、茄克衫市场比较繁荣,高、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但其生产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由于童装、茄克衫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性质决定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调头快,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从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服装产品总体质量还不算高,在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上与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偏低。

世界先进国家的制衣设备已普遍采用微机控制和机电一体化,并向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我国的服装设备经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来看仍很落后,尽管有些工序如布料的检验,纸样推档放码、排料、衣片裁剪等操作有些已由计算机控制,使工作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缝纫、整烫等工序还大量使用人工劳动。

就服装CAD技术服务企业的普与率来说,现在还不到2%,“九五”期间,国家争取达到5%。

服装工业加工手段的落后是影响我国服装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2)纺织面料档次低,辅料质量不过关。

面辅料与服饰配件缺乏配套发展,不能满足国外高档服装的市场需要。

严重影响我国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产品质量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质意识较差,工人中也存在因计件工资制只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过国际ISO9000认证的企业比例相对其它行业要少。

<4)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生产发展很快,各类服装企业约六万多家,但在这些企业中,基本属于“小而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管理人员管理的水平不高,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不能跟上国际市场的变化。

<5)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产品设计开发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服装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尤其是既精通服装生产又精通服装设计、外贸、金融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

长期以来,外销服装的生产不能自行设计,而是依靠“三来一补”加工。

由于设计、开发力量薄弱,信息流通不快,至今在国际服装领域,几乎没有我国的名牌服装和著名服装设计师。

<6)服装市场无序竞争。

由于我国服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方式简单,造成了服装市场的无序竞争。

供求关系不稳定,供求矛盾突出,大量的仿制、假冒产品冲击了大型服装企业集团产品的开发实力。

上述原因是我国服装产品低附加值和出口创汇额低的主要原因。

我国服装生产虽仍居世界第一,但已受到制约,在数量上不可能再有大的增长。

所以,“九五”期间,在股分制改革的基础上,服装工业将紧密依靠科技进步,使服装企业升级;加快技术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创国产服装名牌,使成衣化率达80%以上;服装CAD技术普与率提高到5%,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服装生产主要环节工业化生产的服装称为“成衣化”服装生产,它是解决人们穿衣的主要手段,成衣化服装生产产量大,品种较多,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组织形式可以不同,但其生产过程和工序基本是一致的。

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大致由以下十个环节构成。

<1)服装设计。

一般中型和大型的服装企业都聘用服装设计师创作自己服装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

服装设计工作包括创作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方面。

目前,电脑化服装设计为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生产准备。

生产前要对生产某一产品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线等材料进行选择配用,并作出预算,同时还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保证其投产的可行性和生产的连续性。

<3)裁剪。

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把面料、里料、衬料与其它材料按划样排料要求剪切成各种衣片。

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划样、剪切、验片、捆扎等。

<4)缝制。

缝制是服装产品加工过程术较复杂的工序,它是按服装的材料、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成服装产品的一个工艺过程。

所以,科学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与缝纫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5)熨烫定型。

将成品或半成品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等条件,使织物按照要求改变其经纬密度与衣片形态,从而获得设计要求的服装造型。

<6)成品品质控制。

它是使产品达到计划质量与目标质量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它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到保证的必要手段,是解决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因产生质量问题而制定的检验措施。

<7)成衣后整理。

后整理包括包装、储运等,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

它是根据不同的服装要求,而采取不同的折叠形式,选用适当的包装、储运方法,还需考虑如何防止储藏和运输对产品造成的损坏和产生的质量影响,确保产品的外观效果与在质量。

<8)生产技术文件的制定。

它包括产品总体设计、产品销售计划、款式技术说明书、成品规格表、加工工艺流程图、工序卡、质量标准、标准系列样板、样品等技术资料和文件。

<9)生产流水线设计。

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与品种方向,选择和决定生产的作业方式,并编制工艺规程工序;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进行场地设计,人员配备以与设备的选择,要求能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最佳配置形式。

<10)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就是要统筹生产各类服装所涉与的各种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使生产资源能够与销售要求相配合。

3、服装品质管理特性服装生产是一种技艺结合的半手工生产形式,且品种多,时尚性强,生产周期短,在品质管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性。

<1)品质管理的波动性。

由于服装产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流水作业,手工操作多,故生产波动性大,品质管理难于控制,常处于波动状态。

<2)生产工人的可塑性。

由于近二十年来,我国服装业发展较快,与其它行业相比,其总体管理水平仍较低,职工总体素质较低,层次不齐,可塑性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有待于努力提高全行业职工队伍的品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对服装工业也加快了调整、改造的步伐。

新型服装市场体系要求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为基本,进一步推行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总体水平。

服装工业正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第二次创业转型时期,创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创新品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

二、服装企业进行品质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商品市场的繁荣,产品竞争日益激烈。

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成衣的质量是服装市场竞争的关键。

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企业部品质管理,实施品质控制。

这是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1、加强品质管理可使企业生产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实施品质管理可以按标准规加工程序和操作方法,能经济地利用设备,使人力、物力发展最大效率。

2、有效控制服装面料、辅料和设备的质量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配件等材料的采购,都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以便减少浪费,保证成衣质量。

3、节省检验费,降低成本使用标准的服装面料、辅料等原材料并在质量标准控制下加工成成衣,可以节省检验,从而降低成衣生产的间接成本。

4、减少不合格品品质管理最直接的结果是降低次品率。

制造一个次品或废品耗费与正品一样的材料、技术、人力等资源。

次品、废品与正品的混淆给不仅顾客造成损失,而且使企业的信誉降低。

因此,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就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生产经济化。

5、防止和控制品质变异严格的品质管理可以预防成品的质量变异,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可以与早发现,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将产品质量的变异控制在最低限度。

6、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我国服装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很重要的原因是服装产品的总体质量不高,因此我们要有创品牌的意识,提高产品的信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服装的品质与经营策略

产品质量对于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生产者的市场信誉,企业生存,管理者的市场秩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因此,产品质量不是生产企业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全社会都参与的大事。

1、市场经济与品质工作建国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工作,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在数量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质量问题很难提到一定的高度;其次,质量工作缺少在动力机制,自然很难顺利运行;第三,由于品质工作没有与企业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适应性相结合,成为单纯的技术管理工作,质量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第四,品质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消费者在产品质量上没有发权;第五,品质管理工作未纳入法制轨道。

为此,在新型市场经济要求下,国家提出了《质量振兴纲要》,《纲要》提出了一些新的品质管理概念。

<1)品质涵的变化。

产品的质量必须以消费者为判断依据,而不能只靠技术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品质的实质是指消费者的适应态度,离开了这一点来判断产品质量是没有意义的。

<2)品质是产品市场竞争的手段。

<3)品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它不只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

<4)品质正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5)品质问题最终靠市场竞争来解决。

<6)品质工作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2、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之本产品质量是企业素质高低的综合体现。

产品的质量好坏,服务质量高低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