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1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docx

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定义判断》考前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篇)[上海]

一、第1题:

斜杠青年:

指不满足于从事单一职业,追求拥有多重职业身份及多元生活方式的年轻人。

他们在自我介绍时往往喜欢用斜杠来区分自己的不同身份,如:

张三,金牌律师/企划师/专栏作家。

下列属于斜杠青年的是(____)

A.最近两三年,八零后导演黄某某先后出演了10多次男配角,去年在一个著名的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了最佳男配角奖

B.小丁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任职于国内一所著名高校,因科研成就突出,被破格聘为教授,并入选省“双百”人才计划

C.某公司程序员小陈爱好广泛,性格温和,人际关系融洽,节假日常邀上三五个好友一起登山、打球、游泳

D.李总做过保安,送过快递,当过安装工,开过小杂货店,他经常自豪地向员工讲述自己30多年来丰富的职业经历

【答案】:

A

【来源】:

2017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A类真题卷

【解析】

定义关键词为:

“不满足于从事单一职业;追求拥有多重职业身份及多元生活方式”。

二、第2题:

和谐经济学,是指以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这一系统的功能——生产力为目的,看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发展和谐经济行为的是()

A.某国家级贫困县决定建矿开采一种稀有的金属。

其理由是:

虽然必须砍掉200多亩树林,一个山涧小水库也要废掉,并因此影响1000多人饮水和2000多亩土地灌溉。

但该矿建成后,对发展该县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B.某企业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客户定单,连续五天要求工人每天加班5至6个小时,工人虽然很疲劳但对加班费还是满意的

C.某市大小采金矿有100多个,虽然大多企业设备老化、选矿技术落后,但是该市还是决定继续发展金矿业,因为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金矿

D.某市在审查外资投资时发现,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设备陈旧、能耗高,废水处理系统也很落后,于是断然决定停止引进该企业

【答案】:

D

【来源】:

2011年安徽

【解析】

文段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A项明显不符合定义,没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故排除。

B项中工人很疲劳也没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也排除。

C项中,该市的行为与和谐经济学的要求相悖。

D项设备陈旧、能耗高就停止引进,符合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三、第3题:

什么是底线?

底线是必须坚守的最低条件或限度。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意味着发生质变;守不住底线,就是把自己逼上绝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一项情形属于“越过了底线”?

(____)

A.某钢厂采购矿石,开始准备采购南方厂的,后来采购了北方厂的

B.警察小刘在办案中抓住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塞给他一万元,小刘放走了犯罪嫌疑人

C.李红和丈夫闹矛盾,上法院申请离婚

D.宏大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某丢失了一起重大案件的关键证据,致使该案中的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造成很大社会影响

【答案】:

B

【来源】:

暂无

【解析】

第一步:

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定义的关键词有“最低条件或限度”、“越过了底线,意味着发生质变”。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项采购矿石没有涉及“最低条件或限度”,属于无关选项。

C项虽已申请离婚,但仍是夫妻关系,没有发生质变,不符合“越过了底线”。

D项中“王某丢失了一起重大案件的关键证据”不属于“最低条件或限度”,不是律师王某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

B项中警察的职责是除暴安良,维护社会正义,小刘因受贿而放走犯罪嫌疑人的举动显然越过了“最低条件或限度”、“意味着发生质变”。

故正确答案为B。

四、第4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理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经济形态。

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做法的是( )。

A.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经济

B.变消耗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

C.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

D.退田还湖、退耕还林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第一步:

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中明显指出循环经济,B中休养生息经济,D中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均是循环经济,而C中的增长型经济,不符合低开采,不属于循环经济,故正确答案为C。

五、第5题:

野生动植物,是指自身或上代亲本来自野生环境,或虽然由人工繁殖或人工栽培所获但仍需要不定期地引入野外个体基因的动物或植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野生动植物的是(________)

A.近期在某大熊猫保护基地出生的熊猫幼崽“平平”,其父母都是该基地人工繁殖的第二代熊猫

B.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培植实验,成功得到北冬虫夏草,即野生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品

C.环保工作者去野外寻找野生鳄鱼的卵或者受伤的成年鳄并将其投放到鳄鱼保护区

D.人工培育出的二代中华鲟幼年在保护基地中度过,成年阶段被释放到野生环境中

【答案】:

C

【来源】:

2013年北京

【解析】

A、D已经是二代人工养殖动物,因此不属于野生动物;B项纯粹是人工培育的野生植物替代品种;因此本题中属于野生动植物的只有C项。

六、第6题:

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或授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活动。

依照上述定义,下列关于法律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法的制定实质上就是法的创立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中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C.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从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答案】:

A

【来源】:

暂无

【解析】

第一步:

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等。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项符合定义中的关键词。

B项中的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是仅有的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还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因此B项错误;立法是国家职能活动,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不可能属于立法活动,因此C项错误;立法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是该立法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因此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七、第7题:

互文:

修辞格之一。

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拼在上下两句中或一句的上下段中,参互成文。

合而见义,如“主人下马客在船”,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共同下了马,来到了船上”。

下列不属于互文手法的是(____)。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C.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案】:

D

【来源】:

暂无

【解析】

第一步:

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拼在上下两句中或一句的上下段中”,“合而见义”。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中“明月”和“关”分开在一句的上下段中,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A正确。

B中“白兔捣药”和“嫦娥孤栖”分开在上下两句中,应理解为“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到底谁来陪伴它,嫦娥在月宫里年复一年孤独地生活,到底谁来陪伴她”,B正确。

C中“孤屿池痕”和“小栏花韵”分开在上下两句中,应理解为“在初晴的中午,有着小岛的池塘充满春色,小小花圃中鲜花盛开充满春色”,C正确。

D中“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鹉”分开在上下两句中,但是它们不能合在一起共用谓语,因为“草”不能“空好音”,“黄鹏”不能“自春色”,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八、第8题:

偏见是一种缺乏客观依据、同定的、先入为土的观念和态度。

在社会心理学中,偏见多指否定性、拒斥性的态度。

歧视是指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而是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区别对待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偏见的是()

A.某售楼处只接待拥有20万以上资冷证明的客户

B.某高校规定,年龄在50岁以上的讲师不能参评副教授

C.航空公司通常都给予头等舱的乘客更优厚的待遇

D.长久以来,女性的工作能力经常受到他人的质疑和否定

【答案】:

D

【来源】:

2014年吉林乙

【解析】

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为:

偏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否定态度。

符合这一信息的只有D项;B项比较容易选错,它强调的是对单个个体的拒斥态度,而D选项强调的是对女性这一群体的拒斥态度。

九、第9题:

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有限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涓滴效应的是:

A.国家加大对西部扶贫力度

B.政府为应届毕业大学生创业营造便利条件

C.劳动部门为下岗职工举办免费技能培训班

D.五一假期城市近郊农家乐旅游逐年升温

【答案】:

D

【来源】:

2015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类,涓滴效应定义中主体为“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而A、B、C都是政府相

一十、第10题:

种群:

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下列属于种群的一项是(____)。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个蜂巢里的蜂

D.湘江里的鱼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第一步:

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和“同种生物”。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BCD均符合第一个条件,但只有C项符合第二个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C。

一十一、第11题:

侵犯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是有意图的行为,是外显的行为,并且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缺少上述任何二个特点的行为,都不能称为侵犯行为。

下列属于侵犯行为的是()。

A.一位高尔夫球员在一次比赛中,击出的球打中了一位观众,给这位观众造成了伤害

B.王某对张某很不满,在自己的房间里对其加以咒骂,但并未被任何人听见

C.一名警察在追捕过程中,开枪击中歹徒,使其负伤而被擒获

D.医生给病人动手术,把折断的骨头接上,手术使得病人非常痛苦

【答案】:

C

【来源】:

暂无

【解析】

第一步:

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定义的关键词有“有意图的、外显的行为”且“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选项中的高尔夫球员击球击中观众属于无意伤害,不符合“>有意图的行为”。

B项“>并未被任何人听见”不属于“外显的行为”。

C项“>警察在追捕过程中”符合“有意图的、外显的行为”且“>开枪击中歹徒,使其负伤”也符合“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C项满足两个条件。

D项“>医生给病人动手术”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不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C。

一十二、第12题: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诱导、保持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激励行为的是(____)

A.小李因为本月业绩突出,拿到500元的额外奖金

B.由于大家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了公司任务,总经理掏钱请大家一起吃饭

C.小王因为经常迟到,导致其工作经常无法完成,根据公司制度,被罚款500元钱

D.由于公司获得很大利益,所以经理准备为大家重新装修工作环境,以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