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96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掌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认识商业在古代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掌握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市”发展和演变,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空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3.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先秦

(1)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

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3.唐代

商船规模宏大,水路四通八达;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

(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

(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1)政治: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

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市”的发展

1.秦汉

(1)秦:

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

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2.南北朝时期

(1)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3.唐: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4.宋代

(1)突破限制

①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发展表现

①“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易混易错] “市”“草市”“夜市”的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图解识记]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思维点拨] 宋朝“市”的发展的突破

(1)坊与市的界限:

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2)经营时间:

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

(3)政府监管:

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兴起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发展

(1)汉代

①在长安和“五都”设置管理市场的官员。

②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2)唐代

①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②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雄富冠天下”。

③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3.繁盛

(1)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商市有夜市、晓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清代:

苏州、吴江县的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主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先秦时期的商业

史料 白圭,周人也。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

出售)。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

“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司马迁《史记》

[史料解读]

白圭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关键词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伊尹、吕尚之谋”。

[问题思考]

据史料,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及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理念: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特点:

战国出现大商人。

2.唐朝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史料二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史料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唐朝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史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经营的状况。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

提示 概况:

唐朝时,商品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原因:

唐朝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

婚嫁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

[史料解读]

史料划线部分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婚姻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变化:

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

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等,城郊和乡村有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

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主题二 古代城市的变迁

1.古代城市的唐宋之变

史料 

图一 唐朝长安城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布局

[史料解读]

图一中市与坊是分开的,图二中市和居民区交错一起,说明了市坊界限已被打破;图二中出现了“夜市”“早市”及鱼市,说明了当时商业的交易时间不受限制,而且出现了专门的市场,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官府对商业的控制减弱。

[问题思考]

结合图片说明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提示 变化:

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早)市;出现专门市场等。

特点:

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和官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2.明清城市的发展

史料 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此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史料解读]

由划线信息“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可知明清市镇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

提示 特点:

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看:

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商业活动看:

城市商业不断繁荣。

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

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时间和空间界限,都市商业繁盛。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3)从数量和规模看: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明清时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

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

(5)从城市的地位看:

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1.(2018·德阳诊断)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

双方约定:

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

这个盟约的签订(  )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

D.推动阶级结构剧变

【考点】富商大贾同流天下

【题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说明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故选C项。

题干中提到的盟约并不是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的原因,A项错误;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说明重商政策的实施,B项错误;题干中“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不能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D项错误。

2.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富商大贾同流天下

【题点】北宋商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说明当时存在纸币,①正确;图片中拓片制作精美,体现出宋代印刷技术先进,②正确;拓片不属于原始文物材料,③错误;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出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正确。

故B项正确。

3.(2018·淄博高一检测)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考点】“市”的发展

【题点】汉代的“市”

答案 B

解析 在画像砖中,有“北市门”“南市门”,可见交易必须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故B项正确。

4.(2017·天门高二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

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

”其依据是(  )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考点】“市”的发展

【题点】宋代“市”的变革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5.《广志绎》称:

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

这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繁荣B.抑商政策废弃

C.坊市制度形成D.自然经济瓦解

【考点】商业都会的崛起

【题点】明清市镇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各地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可知商品经济繁荣。

[基础达标]

1.唐代张籍《贾客乐》中写道: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