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099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docx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文字;

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共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型:

新课

教学重难点: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法相结合

教具:

投影仪

教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典型案例导入

(课件展示:

吉州窑——国宝瓷)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始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元以后逐渐衰落。

其窑址分布于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因隋代至宋代称吉州,故名“吉州窑”。

吉安县永和镇现在24座窑包遗址,至少堆积了72.6万立方米的陶片。

据《永和镇志》载,吉州窑兴旺时窑工不下三万人。

宋朝的吉州窑瓷器远销海外,曾是宋代外贸出口的“龙头企业”。

吉州窑的瓷器,平时看来釉面不是很光滑,但一遇水马上变得色彩闪亮,釉面放光,其效果类似于雨花石。

吉州窑的陶瓷中有代表性的是木叶天目盏。

木叶天目盏看上去像翻转的斗笠,黑得油光闪亮。

令人称奇的是,盏内嵌着的树叶,看似凸出,一摸却又与盏底一样平。

吉州窑所产木叶天目、彩绘、兔毫天目、剪纸贴画等产品,制作技艺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和玳瑁盏,被列为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时间拿出来供人参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黑釉加花蝶纹瓶和卷草纹加彩壶,被视作稀世珍品;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馆陈列的在印尼出土的中国古瓷,其中就有吉州窑的黑釉黄斑碗。

师:

吉州窑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风采。

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呢?

中华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共同讨论的问题。

板书课题: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话题导入

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颂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生:

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积极书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师:

好!

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

推进新课

本课分为两框题,我们今天学习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材料)

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率先跨入了文明时代。

后来,随着波斯人的入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其文化传统逐渐丧失,在经历了希腊人、安息人和阿拉伯人的统治之后,大约在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了。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恺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

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问题探究1

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回答:

它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而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

师:

回答得好。

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而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的有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辉煌发展的历程)

板书: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学习阅读完后,教师布置分组讨论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

(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气氛热烈)

师:

首先,请第一组同学发言,主要探究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的文化。

生1:

夏商周三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的进步。

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

生2:

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

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取得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

出现孔子、老子、屈原、荀子、韩非子等杰出的历史人物,著名文化诗篇就有《诗经》与《离骚》。

师:

第一组同学的发言很精彩,通过探究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的文化,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组同学的精彩表达!

生:

我们组主要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这种大发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文化突出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

秦朝建立了统一国家;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

但秦汉又是多民族的国家,随着边疆民族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秦汉文化。

第二,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同时,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第三,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天文和医学的成就等,表明那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四,气势恢弘。

秦汉大一统的帝国,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巨龙般的万里长城,再现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史学辉煌巨著《史记》,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等。

所有这些,都表现出秦汉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

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距今有2200多年。

辉煌的文化也突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就是我们组的认识!

师:

第二组同学的论述更精彩,有条有理有创造!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同样突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

由于时间关系,其他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请你们在课后展示,课堂上就不给你们表现机会了。

师: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说明了我国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是的,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腾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无穷的魅力。

下面我们列表比较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课件展示图表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期

殷周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立说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弘的全盛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问题情景2

(课件展示材料)

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

1978年,他第一次来到秦俑博物馆,不禁赞叹:

“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观赏秦俑后惊叹:

“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

”约旦国王侯赛因称:

“这是人类的财富。

”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留言:

“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

问题探究2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

“能创造出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你能为这个结论作进一步的论证吗?

生:

比如,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环绕地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的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过渡)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生: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板书: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那么有什么可以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问题情景3

(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材料二:

2005年7月20~22日,主题为“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自1951年中国开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题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

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是近年来在国外掀起的汉语热。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中国热”的兴起,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而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数量更达3000万人之多。

“汉语热”呈现出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问题探究3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什么作用?

“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召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生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灿烂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而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生2:

“汉语热”呈现出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生3:

“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

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

武术有了洋弟子。

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

持续一年多的“中法文化年”活动,令法国人也越来越青睐汉语和中国文化。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开始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语言进行专门的研究,而汉语学习便成了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手段。

师:

这几位同学分析得很好。

从几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语热正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种独特魅力。

板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相关链接”,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的影响,并投影几幅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课件展示作品)

问题情景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在被青年人所热情演绎。

诸如“88”“3166”“7456”“BT”“菜鸟”“粉丝”“玉米”“凉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