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子痫前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7634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度子痫前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度子痫前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度子痫前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度子痫前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度子痫前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度子痫前期.docx

《重度子痫前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度子痫前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度子痫前期.docx

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

一:

概念

1妊娠期高血压病:

BP≥140/90mmHg,孕前或孕20周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并持续至产后12周后,无蛋白尿等症状。

2轻度子痫前期:

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蛋白尿≥0.3g/24小时或随机尿蛋白≥(+),不伴或伴有上腹部不适及头疼等症状。

3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患者出现下述任一不良情况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

①血压持续升高:

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②蛋白尿≥2.0g/24小时或随机蛋白尿≥(++);③血清肌酐≥1.2mg/dL除非已知之前就已升高;④血小板<100,000/ML(<100×10∧9/L);⑤微血管病性溶血—LDH升高;⑥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或AS;,⑦持续头痛或其他大脑或视觉障碍;⑧持续上腹部疼痛。

4子痫:

子痫是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抽搐或伴昏迷。

二病因病理:

好发因素:

寒冷季节、精神紧张、年前或高龄初产妇、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的孕营养不良、体型矮胖者、子宫张力过高(羊水过多胎等)、有高血压的家族史。

病因学说:

1滋养细胞侵袭异常:

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2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血管内皮损伤:

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4遗传因素:

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5营养因素:

缺乏维生素C、钙、锌等可增加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的危险性

病理:

全身小动脉痉挛。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全身各系统靶器官血流灌注减少而造成损害出现不同的临床征象。

包括心血管、血液、肾脏、肝脏、脑和子宫胎盘灌流等。

三临床表现 

1、高血压血压升高≥140/90mmHg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血压缓慢升高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等;血压急骤升高时,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气促,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继续升高,出现严重高血压≥160/110mmHg。

2、蛋白尿尿蛋白可随着血管痉挛的变化在每一天中有所变化。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继续增加,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

3、水肿可表现为显性水肿和隐性水肿。

显性水肿多发生于踝部及下肢,也可表现为全身水肿。

特点为休息后不消失,或突然出现,迅速波及全身甚至出现包括腹腔、胸腔、心包腔的浆膜腔积液。

隐性水肿是指液体潴留于组织间隙,主要表现是体重的异常增加(每周超过1斤)。

4、器官损害表现及常见严重并发症

  心脏:

心率代偿性增加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缺氧可表现为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心律失常,心肌酶异常升高,甚至发生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肝脏:

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特别是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肝区叩痛。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水平升高。

患者在肝酶升高时出现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溶血又称为HELLP综合征。

  脑:

可出现持续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子痫,或高血压脑病和脑血管意外:

如头痛、视觉障碍、失明、精神状态改变等,甚至昏迷;广泛脑水肿、颅压升高甚至急性脑疝危及生命。

  肾脏:

血浆尿酸浓度通常升高,可出现血清肌酐>1.2mg/dL、少尿甚至无尿等肾脏功能损害。

  血液:

可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凝血机制障碍、慢性弥散性微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

微血管溶血时表现为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出现破碎红细胞。

子宫胎盘灌流:

胎盘功能下降,尤其是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甚至胎儿窘迫、宫内死亡。

可以发生胎盘血管破裂出血或微血栓形成,甚至胎盘早剥。

四治疗:

子痫前期的治疗基本原则是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地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评估和监测

  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快,监测和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病情轻重和进展情况,及时合理治疗。

  1.基本检查:

了解头痛、胸闷、眼花、上腹部疼痛等自觉症状,检查血压、尿常规、体重、尿量、胎心、胎动、胎心监护。

  2.孕妇特殊检查:

包括眼底检查、凝血功能、心肝肾功能等检查。

  3.胎儿的特殊检查:

包括胎儿发育情况、B超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和脐动脉血流等。

一般治疗

  应注意休息,并取侧卧位。

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

不建议限制食盐摄入。

为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睡前口服地西泮(安定)2.5~5mg。

降压治疗

  血压≥160/110mmHg的重度高血压孕妇应降压治疗;血压≥140/90mmHg的非重度高血压患者可使用降压治疗。

血压应平稳下降,且不应低于130/80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常用口服降压药物有:

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短效或缓释片。

如口服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可使用静脉用药,常用有:

拉贝洛尔、尼卡地平、酚妥拉明。

难治性高血压:

亚宁定。

硫酸镁防治子痫

  硫酸镁是子痫治疗的一线药物,也是重度子痫前期预防子痫发作的预防用药。

对于非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也可考虑应用硫酸镁。

[3]

  1.用法:

  

(1)控制子痫:

负荷剂量硫酸镁2.5~5g,溶于10%GS20ml静推(15~20分钟),或者5%GS100ml快速静滴,继而1~2g/时静滴维持。

24小时硫酸镁总量25~30g,疗程24~48小时。

  

(2)预防子痫发作(适用于子痫前期和子痫发作后):

负荷和维持剂量同控制子痫。

用药剂量及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每天静滴6~12小时,24小时总量不超过25g。

  2.注意事项:

  使用硫酸镁必备条件:

①膝腱反射存在;②呼吸≥16次/分;③尿量≥25ml/时或≥600ml/天;④备有10%葡萄糖酸钙。

镁离子中毒时停用硫酸镁并静脉缓慢推注(5~10分钟)10%葡萄糖酸钙10ml。

如患者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肌病、重症肌无力等,则硫酸镁应慎用或减量使用。

扩容疗法

  扩容疗法可能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除非有严重的液体丢失(如呕吐、腹泻、分娩失血),一般不推荐扩容治疗。

镇静药物的应用

  可以缓解孕产妇精神紧张、焦虑症状,改善睡眠,预防并控制子痫。

药物有:

  1.地西泮(安定):

口服2.5~5.0mg,2~3次/天,或者睡前服用。

地西泮10mg肌注或者静脉注射(>2分钟)可用于控制子痫发作和再次抽搐。

  2.苯巴比妥:

镇静时口服剂量为30mg/次,3次/天。

控制子痫时肌肉注射0.1g。

  3.冬眠合剂:

冬眠合剂由氯丙嗪(50mg),哌替啶(杜冷丁,100mg)和异丙嗪(50mg)组成,有助于解痉、降压、控制子痫抽搐。

通常以1/3~1/2量肌注,仅应用于硫酸镁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促胎肺成熟

  孕周<34周的子痫前期患者产前均应接受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

孕周不足34周,预计1周内可能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也应接受促胎肺成熟治疗。

  用法:

地塞米松5mg,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2天;或倍他米松12m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2天;或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1次。

不推荐反复、多疗程产前给药。

分娩时机和方式

  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母胎状况无改善或者病情持续进展的情况下,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1.终止妊娠时机:

  小于孕26周的重度子痫前期经治疗病情不稳定者建议终止妊娠。

  孕26~28周的重度子痫前期根据母胎情况及当地围生期母儿诊治能力决定是否可以行期待治疗。

  孕28~34周的重度子痫前期,如病情不稳定,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病情仍加重,应终止妊娠;如病情稳定,可以考虑期待治疗,并建议转至具备早产儿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孕34周后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成熟后可考虑终止妊娠。

孕34~36周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的益处尚无定论。

  孕37周后的子痫前期可考虑终止妊娠。

  子痫控制2小时后可考虑终止妊娠。

  2.终止妊娠的方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如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原则上考虑阴道试产。

但如果不能短时间内阴道分娩、病情有可能加重,可考虑放宽剖宫产指征。

  3.分娩期间注意事项:

①应继续降压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160/110mmHg②积极预防产后出血③产时不可使用任何麦角新碱类药物。

产后处理

  1.产褥期处理(产后6周内)

  重度子痫前期产后应继续使用硫酸镁24~48小时预防产后子痫。

子痫前期患者产后3~6天,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仍可能反复出现甚至加重,如血压≥160/110mmHg应继续给予降压治疗。

子痫前期患者产前卧床休息时间超过4天或剖宫产术后24小时,可酌情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或者中草药如丹参等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2.远期随访(产后6周后)

患者产后6周血压仍未恢复正常应于产后12周再次复查血压排除慢性高血压。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将患者安排于安静的光线较暗的病室,尽量集中进行医护活动,避免因外部刺激诱发抽搐。

睡眠效果不好者可遵医嘱服少量镇静剂,如定定、苯巴比妥。

2给予间断吸氧或每天吸氧3次,每次半小时,注意数胎动。

3饮食:

高钙低盐饮食。

  

(2)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安慰,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此病的预后是比较理想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信息,如病情得到控制,血压稳定,胎心音正常等,使其对病情有所了解,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病情观察

  测体重;记24h出入水量;正确留取尿标本(晨尿、24h尿),监测尿量、尿蛋白定性定量及尿比重等;监测血压变化及水肿减轻的程度;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诉,如出现头晕、头痛、目眩等自觉症状或自觉症状加重,则应提高警惕,防止子痫的发生,并准备下列物品:

呼叫器,置于患者随手可及之处;放好床栏,防止患者坠床、受伤;急救车、吸引器、压舌板、开口器等,以备随时使用;急救药品,如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普钠等;约束带;并予以患者氧气吸入,定时听胎心音,加强胎儿监护,注意产兆,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尽快处理。

(4)用药护理:

 1硫酸镁用药护理

  在进行硫酸镁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并认真控制硫酸镁的入量。

通常主张硫酸镁的滴注速度以1g/h为宜,不超过2g/h。

毒性作用首先表现为膝腱反射消失,随浓度的增加进而发展全身肌张为减退和呼吸抑制,严重时心跳停止,所以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均应检测以下指标:

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尿少则提示肾排泄功能受到抑制,镁离子易积聚中毒。

由于钙离子可与镁离子争夺神经细胞上的同一受体,阻止镁离子的继续结合,故应随时准备好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予以解毒。

  2降压药的用药护理

  静脉使用降压药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根据血压调整药液滴数,以维持舒张压90~100mmHg,若降压药是硝普钠,还应避光处理以防药物见光分解降低降压作用及效果。

  3血压的观察

  使用冬眠合剂时亦需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尤其是静脉注射时应嘱患者必须卧床,以免起立后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摔倒而发生意外,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4利尿药用药护理

  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并予以纠正。

  4.扩容药的用药护理

扩容时需在解痉的基础上进行,扩容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5)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是孕妇特有的疾病,终止妊娠后病情可自行好转,故适时结束妊娠对母儿均有利。

其指征为:

先兆子痫治疗24~48h无明显好转者。

分娩方式应根据母儿的情形而定,对决定经阴道分娩者,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接生前和母儿抢救的准备;决定剖宫产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

(6)产时护理

  如决定经阴道分娩,在第一产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血压、脉搏、尿量、胎心、宫缩及产程进展的情况;指导孕妇用减轻疼痛的技巧(如深呼吸、按摩下腹部等)来减轻宫缩所引起的疼痛;必要时遵医嘱静滴硫酸镁;宫缩稀弱者,给予静滴缩宫素加强宫缩;必要时给予肌注度冷丁(潜伏期)、安定(活跃期)镇静、在第二产程中尽量缩短产程,避免产妇用力,可行会阴侧切并用产钳或吸引器助产。

在第三产程中需预防产后出血,在胎儿娩出前肩后立即静脉推注缩宫素,及时娩出胎盘并按摩子宫,观察血压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

宫缩乏力者禁用麦角,病情较重者于分娩开始即需开放静脉。

在产房留观2h,如病情稳定方可送回病房。

(7)产后护理

产后24h~5日内仍有发生子痫的可能,故不可放松治疗及护理。

产后仍需继续监测血压,产后48h内应至少每4h测量1次血压,产后48h内仍应继续硫酸镁治疗、护理。

使用大量硫酸镁的孕妇易发生宫缩乏力、恶露较常人多,因此,应严密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情况,严防产后出血。

还应谨防宫缩痛、腹部伤口疼痛诱发子痫,故应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疼痛。

如产后血压稳定,应鼓励产妇参与新生儿喂养及护理,告诉他们下次妊娠不一定再发此病,但她们属高危人群,因此要提醒她们在下次妊娠时予以重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

六:

子痫发作的急救和护理:

(1)控制抽搐:

首先选用硫酸镁,必要时用地西泮、苯妥英钠或冬眠合剂控制抽搐。

1.地西泮(安定):

地西泮10mg肌注或者静脉注射(>2分钟)可用于控制子痫发作和再次抽搐。

2.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

3.冬眠合剂:

冬眠合剂由氯丙嗪(50mg),哌替啶(杜冷丁,100mg)和异丙嗪(50mg)组成,有助于解痉、降压、控制子痫抽搐。

通常以1/3~1/2量肌注。

(2)专人护理,防止受伤首先迅速解开衣领,用吸引器吸出喉部黏液防黏液吸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6L/min,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包有纱布的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唇,用包有纱布的舌钳将舌拉出以防舌后坠。

(3)减少刺激,避免诱发抽搐安置病人在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严密监护,加用床档,防止坠床的发生。

(4)密切注意生命体征、记出入量及时进行血、尿化验和眼底检查,患者清醒后,注意有无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现象,以了解降压效果。

通过检测眼底动脉的痉挛程度也可判断病情变化,眼底动、静脉管径的比例,正常为2:

3,如变为1:

2、1:

3,甚至1:

4时提示痉挛程度加重。

(5)孕妇在子痫控制在6-12小时内终止妊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