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309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docx

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4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

“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解析:

选C。

C项理解错误,“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译文:

(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译文:

解析:

这两句翻译的重点是:

“非”,批评;“女工”,即“女红”,女性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务学”,致力于学习;“衣服”,是两个词,裁剪衣服,做好服饰;“举”,考,参加科举考试;“官爵”名词作动词,译为“加官晋爵”;“辄”,就;“终帝世”,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

答案:

(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2)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

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

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

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

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

“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

”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

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

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

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

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

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

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

邓皇后对和帝说:

“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

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和帝说:

“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

”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

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

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

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

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

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

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

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

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

“嗟乎!

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母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请得从事焉!

”严仲子具告曰:

“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

“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

”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

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

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

通“邀”,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

完成

【答案】B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B.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C.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D.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本题依据“顶针”结构断句;最后一句不可读断。

所以选B项。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

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无中生有,并无这一情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答案】

(1)(严仲子)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在屠户中间隐身埋名。

(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参考译文: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

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

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在屠户中间隐身。

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

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

“唉!

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

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

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

(没有答应他。

)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

”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

“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

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

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

”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

“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

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

”聂政说:

“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

”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

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

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大王乃肯临臣!

”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于君何如?

”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

“子可与言乎?

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

“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

“谨奉教!

”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B.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

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

这里的“辟”通假“避”,取“回避”之意。

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有舍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A项,从第一段中来看,“羞与绛、灌等列”“生乃与哙等为伍”,可见这里“伍”应为“同伙之人”,这是韩信感叹自己的境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

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C.韩信认为陈豨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

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

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有误,从文中来看,韩信是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点睛: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从文中第二段来看,“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以及最后一段太史公的评价来看,韩信是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②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答案】①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将”“将”“所以”)

②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然被妇女小子欺诈,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为……所”“儿女子”“夷”)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

说:

“大王怎么竟肯光临。

”韩信出门笑着说:

“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

“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

“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

“你怎么样?

”回答说:

“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

“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韩信说: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

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

“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

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

“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淮阴侯说:

“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

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

“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

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

“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萧相国欺骗韩信说:

“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

”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斩时说:

“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

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

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