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3388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docx

中医古籍700本全集236外科十三方考

<篇名>外科十三方考

书名:

外科十三方考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嘱言

属性:

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

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发于阳者,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象颇不一致。

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

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

又据黄承昊折肱漫录第七卷,肿毒条有云∶“凡患毒者,多服十三方及仙方活命饮以败毒,但老弱之人不能堪此,故薛立斋以托里败毒散易之。

”又医药编有云∶“一人患疟,久不愈,以金蚣丸投之,疟止”云云。

黄氏为明季万历丙辰进士,折肱漫录成于崇祯乙亥,是外科十三方之来,当不始自清代矣。

<目录>上编

<篇名>总论歌

属性:

侬等着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着青囊,百骸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着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总论

属性:

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内因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浓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

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

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肤五类。

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

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

凡症

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

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总论歌

属性: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肿赤痛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

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总论歌解

属性:

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

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

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

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

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

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

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

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

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

内因者,耳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

并七情也。

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

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

其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

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

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

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

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

凡痈疽阳盛者,初起肿,色赤,疼痛,则易溃

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

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

阴症也。

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

逆矣。

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

凡患痈疽者,

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

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

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

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寒,能善治伤

寒者,则杂症无不易治,能善疗痈疽者,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其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阳症歌

属性:

阳症初起赤痛,根束盘清肿如弓,七日或疼或时止,二七疮内渐生脓,毒随脓出精神爽,腐脱新生气血充,嫩肉

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相逢,须知此属纯阳症,医药调和自有功。

凡痈疽初起,热赤痛,根束者,晕不散也;盘清者,不漫肿也;如弓者,高肿也,易溃易敛,此为顺症。

详察细

审,自易见功。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阴症歌

属性:

阴症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肿,疮根平大黯无光,三七之后不溃腐,软陷无脓结空仓,疮上

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菡房,紫黑脓稀多臭秽,如见七恶定必亡,须知此属纯阴症,纵有岐黄命不长。

凡痈疽初起,不红不肿,不热,状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后,不溃不敛,疮上生衣,如脱壳样,口如花

结子,此属逆症。

倘见七恶,必定死亡;如现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强救治,否则徒劳。

<目录>上编

<篇名>阴阳相半歌

属性:

阴阳相半属险症,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硗,五善

之症虽兼有,如现七恶岂全逃,饮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调和尚可疗,按法医治应手效,阳长阴消自可调。

半阴半阳,皆属险症,似阳不甚烧热,似阴不甚木硬,多现顺症宜可救,如现逆症则难疗。

如阴升阳泄者,纵然多

险,尚有一线生机。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善恶歌

属性:

法则无他审症先,阴阳两症必须参,五善七恶休咎定,明哲先当仔细观。

夫病分内外,审症宜详,病由脏腑经络而发,痈疽亦自脏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里,外症亦当审其阴阳,审症既

确,施治自易。

痈疽阳症之形,发为红肿,大烧大热,头尖色赤,病者时畏寒热,口干发渴,不思饮食,只喜茶水,此

阳症也。

阴症色青,不烧不热,不红不肿,患者饮食不多,精神犹畅。

此阴症也,又有阴症似阳者,患部先红而犹赤,

时烧时退,或有或无,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晕,此阳症兼阴也。

如患者周身寒冷,汗淋漓,疮头丰满,色多

黑赤,头尖体圆,此阴症兼阳也。

欲治外症,无他妙法,当先辨其阴阳,次当详其五善、七恶。

五善者,一声音洪亮,

二精神舒展,三疮形阳症红紫,阴症赤白,四饮食无减,五静睡不烦,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虽重,亦自无

虞。

七恶者,一声音沉滞,二坐卧难安,三头多眩闷,四阳带黑赤,阴带红紫,五瘀血时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

此七恶见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药。

业此者审察宜详,不可忽大意。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五善歌

属性: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相安。

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起坐觉安然。

脾善

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不臭秽,大便不稀干。

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相安。

肾善不午热,

口和齿不干,小溲清且白,夜卧静如山。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七恶歌

属性:

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见呢喃。

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

三恶

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脾败食不甘。

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频扇,肺绝定归泉。

五恶时引饮,

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原。

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

七恶疮倒陷,如剥一

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目录>上编

<篇名>诸般坏症歌

属性:

初起如粟痒微生,未老头白痛渐增,一日寒热发战起,三四发泡硬如疔,昼夜昏沉痒不止,四红五紫六日青,人若

犯此无脓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目录>中编

<篇名>处方篇

属性:

十三方中最神秘而令人难索解者,厥为首方中之“中九丸”,十人十样,使人莫名所以,尤以三打灵药为特甚,银翠

次之,金丹、石青,则所差尚属无多。

今特先将四味异药之制法详述于前,以中九丸配合法殿之于后,然后再及其他之

十二灵方,以成其全。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锅烈制法

属性:

(即三打灵药)

(处方)水银(一两)白矾(一两微去水分)火硝(一两焙去水分)食盐(一两,焙干)朱砂(五钱)

皂矾(一两)

(制法)

(1)先将白矾、火硝、食盐、皂矾朱砂共研极细,再加水银又研,直研至不见水银星珠时为止,分作三份

备用。

(2)以一份堆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随以醋调熟石膏粉,将碗同锅连接处涂封严密,勿使泄气。

(3)以炒干黄土(即黄土之炒去湿气者,用赤石脂更好)或极细河砂,将碗掩住,但须露出碗底,并以铁圈重物套

压碗底,不使移动,碗底置浸湿棉花一团,外以大铁钉三只(或用火盆上炖食物的铁三脚架,更妙),插于地面土中,将

锅安置钉上,约离地高七指许。

(4)以微火烤胎,焚香计之,俟一炷香尽,再以文火升炼,俟第二炷香尽时,又以武火(即烈火,以焰离锅底约二

许为度)升炼,俟三炷香尽时,察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而干,更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即离火待冷。

(5)将已冷丹锅,轻轻除去黄土、石膏,揭开丹碗,灵药即升碗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者恰到好处是上品

(如碗上有水银星珠,是武火用早,水银首先飞上,不可使用),此为一转,又名一打。

(6)取第二份药末同一转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二转灵药。

(7)取第三份药末同二转灵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三转,三转已毕,所得之药即为

三打灵药,亦名“锅烈”。

药经三打,则水银之本性死绝,服食遂无流弊。

丹底可搽诸疮,功能止痒定痛,长肉生肌,不

可弃去。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金丹制法

属性:

(亦名锅丹)

(处方)倭铅(三钱)漳丹(二两)

(制法)∶

(1)将铅放入倾银罐内(即耐火粘土罐,昔日熔银时常用此罐),置于火上熔化之。

(2)将漳丹徐徐撒于已熔铅上,藉重铅气熏蒸,并于黄丹中间搅一凹处,俟蒸至凹处发现黑色,四周兼现黄色时,

是即合度之证(大约一炷香时即可蒸透),冷定,去铅取丹,是即金丹,亦名“锅丹”。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石青制法

属性:

(处方)白砒(二两)硫黄(四两)

(制法)

(1)将砒、硫共研细末,投入倾银罐内,上覆铁板一块,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体封固(或以醋调

石膏亦可),俟干听用。

(2)将已干丹罐放木炭火中烧之,揣度罐中药已熔化(约香三炷),乃取出待冷,剥除泥壳,揭去铁板(手势应轻,

勿使盖上所升之药落下),升于盖上而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而色带暗绿者为石青,将此暗绿色物取出研细备

用。

二物虽然同出一本,性却截然不同,盖烟硫有毒而石青无毒也。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银翠制法

属性:

(处方)纹银(一两)石青(约一两)

(制法)

(1)将银打成薄片,剪成小块,投入倾银罐内,火上熔化。

(2)取石青末约六、七钱,投入已熔银上,以铁箸搅拌,银即自然起发,如不十分起发时,可再投石青末三、四钱,

必能起发。

所用石青不拘多少,总以银质发透为率。

(3)将发透之银取出打碎,研为细末,飞去灰渣,其色与靛花相似(翠色),故名银翠,将其浸入冷水,每日换水

二次,七日夜后,火毒即尽,收贮备用。

顾世澄疡医大全痔漏门中,有退管方一个,绝类银翠,仅制度不同,特录于后,以资参证∶

(甲)磁石(六两)

打如豆大,用白芨水浸数日,取出,以硫黄粉为衣,入罐升三小时,得丹约三钱。

(乙)辰砂(四两)明矾(四两)(另入罐升成丹)

(丙)纹银(一两)硫黄(三钱)白砒(三分)(炼化成粉)

将以上三种药末各秤等分,研匀,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分,白芷汤下,服后约半日间,下部即觉胀痛,用

拍左右臀,管即自出,俟出尽时,以生肌药收功。

管口小者,先以烂药烂开,管即易出;欲管速出者,可再用蓖麻子煎

水洗之。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附∶灵药释性

属性:

锅烈∶辛平无毒。

功能去湿、杀虫、活血、解毒、化痰、解郁

金丹∶辛平无毒。

功能治吐逆、反胃、坠痰、杀虫。

银翠∶辛平无毒。

合药能治一切奇疮怪症,内服功能敛口生肌。

石青∶大热。

因其有砒,故能解水银、轻粉之毒。

善治一切风湿,筋骨作痛作肿;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及疮不收

口,作寒作热等。

更能领导水银、轻粉循行筋脉,以解周身痰气,乃诸药中之极热者。

不可不用,亦不可多用。

杨鹏先经验救急方,乾坤夺命丹∶

生白信石(一两研末)生硫黄(一两研末)白蜡(一两)

三宗标准,不可缺少分量,将蜡熔化,即下二药合匀,出锅为丸,每丸四分备用。

此药治男妇一切气寒、食寒、阴寒,及妇人白带,男子肾寒,白痢、泻下等,一切下部寒凉之症,并皆治之。

如男

妇阴寒,病在危急,速服此药,待至二十分钟时,无不立刻回生,每服一丸,小儿半丸,开水送服。

烟硫∶其性好走,善入肌肤,为祛风邪、疗诸癣之要药。

但有大毒,故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第一方·中九丸

属性:

歌曰∶中九丸来味不多,说破异药笑哈哈,任他诸般奇怪症,每服数丸起沉。

(处方)锅烈(一钱)金丹(一钱)银翠(三钱若脓寒加石青五分)

(制法)共研细末,用面糊趁热合药为丸,如凤仙子大备用。

(用法)每服一分,病重者,可由二分加至三分,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服至毒消尽时为止,忌食萝卜。

如糸阴

症,可加石青一钱,余症不用;畏寒者,可加百草霜五钱。

疔疮忌服,小孩量减。

服丸之后,间有发现头晕者,不必畏惧,过一时即消失矣。

\x中九丸的又一配合法\x

(处方)锅烈(六钱)金丹(三钱)石青(四钱)银翠(四钱)蟾酥(二钱)熊胆(

三钱)珍珠(二钱)麝香(一钱)

(制法)以枣泥为丸,如小黑豆大,朱砂为衣。

(用法)每服二、三丸,用龙眼肉包好,白糖开水送服,每日二次,病重者,可服三、四

丸。

血燥之人可加牛黄,如无牛黄,可用九转胆星代之。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第二方·金蚣丸

属性:

歌曰∶金蚣丸内用蜈蚣,全蝎山甲与僵虫,朱砂雄黄同配合,痰核瘰散无踪。

(处方)金头蜈蚣(十五条去头足微炒)全蝎(二十个去头足米泔水洗)山甲(二十片土炒成珠)僵蚕(二

十条炒去丝)朱砂(二钱)明雄(二钱)川军(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黄酒、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雄黄为衣。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粒,空心温黄酒送服,老弱量服,汗出即愈,未成者消,已成脓者,次日即溃,已溃者

忌服。

如系痰核瘰,可兼服中九丸五至十粒以辅助之。

又如患者体质柔弱,消化不良,服中九丸后腹痛作泻者,可兼服此丸,即可减退其副作用。

又古方“五虎下西川”,即金蚣丸之多蝉蜕者,但据我收藏的十三方抄本中,亦有三本方中有蝉蜕,可知本方是从五

虎下西川蜕化出来的一个验方。

原方如次∶

金头蜈蚣(一条去头足糯米炒黄色)全蝎(五钱洗去盐焙干)蝉蜕(五钱去头足)穿山甲(五钱陈土炒)僵

蚕(五钱炒去丝)

共研细末,苕面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壮者每服二十丸,弱者十丸,土苓汤下,忌油荤,及一切发物,凡一

切杨梅毒疮,鱼口横,不问已溃未溃,皆可治之,无不验者。

又钱塘赵恕轩串雅编及种福堂公选良方中之“鳞鲤丸”,皆与金蚣丸方十九相同,且较金蚣丸完善而稳妥。

据赵氏云∶

即铃医之“八面锋”,为一切无名肿毒之特效专药,而于瘰一症尤具特长,故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不仅

效力确实,而且更少流弊,今录其方于次∶

归尾(五钱)生军(三钱)蝉蜕(二十只去头足)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制芩(三钱)

全蝎(二钱)连翘(三钱去心)防风(二钱五分)羌活(二钱五分)雄黄(水飞七分)

僵蚕(二十五条姜汁炒)牛胶(一两土炒)荆芥(二钱)桔梗(二钱)金头蜈蚣四条,去头足,分作四种制法∶

一条用姜汁搽,焙干;一条用香油搽,焙干;一条用浓醋搽,焙干;一条用酥搽,焙干。

上制后,共合一处研细末,备用;再以山甲四两,亦分作四种制法∶

一两用红花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牙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紫草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苏木五钱煎

汤煮,焙干。

上制后,亦混合一处,研末备用。

将上面各种药末共合一处,以米醋打糊为丸,外以朱砂五线为衣,每丸重一钱二分,瓷瓶收贮,以麝香五分养之。

服时以一丸,热酒送服,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出脓,神效非常。

金蚣丸药味即此方之一部分,与蟾酥丸处方亦小异大同,

其为外科之重要方,可想而知。

且此方之前数味,乃“神授卫生汤”药味,功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故为

外科门中之首要方,且较金蚣丸尤为周到而踏实。

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者,亦以其周到而踏实也。

吾蜀梁山杨旭东,蜀中医纂有“骊龙珠”一方,为痈疽总方,专治一切痈疽肿毒,不论已溃未溃,俱能散毒收口,

生肌长肉,

方名之下标明为“内庭方”,亦即鳞鲤丸、金蚣丸之小有不同者。

惟方中蜈蚣系二十一条,将山甲、蜈蚣制好后,每以山

甲末一两,蜈蚣末二钱,配入群药之中,每丸重一钱五分;全蝎又系用荷叶包炮之,此小异耳。

欲知其详,可覆按原书。

又赵氏串雅编中之“八厘金”,主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未成者服之,内消甚效,察其处方药味,殆亦金蚣丸之加

味,故并录于此,以作他山之助。

番木鳖(水浸去皮油枯五钱)蟾酥(二钱)僵蚕(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胆矾(一钱)蜈

蚣(三钱)山甲(一钱)血竭(一钱)朱砂(三钱)蝉蜕(一钱)川乌(一钱)雄黄(一两)麝香(五

分)

上共研末,于五月五日修合,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上部病饱服,下部病饥服,每以八厘,陈酒送下,小儿酌减。

他如赵氏之十宝丹,串雅补之回生丹,青囊秘授之全生丹,外科大成之六军丸,蓬莱山樵辑方之观音救苦丹等,皆

与金蚣丸如出一辙,原书俱在,未遑尽录。

蜈蚣、山甲等对腺结核有疗效,自宜重用。

且此方功能镇静神经,如加入麝香,更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第三方·三香丸

属性:

歌曰∶丁木茴香三香丸,砂仁紫苏黄芩兼,白术茯苓陈皮草,干姜泽泻香附全,猪苓木通同草果,天花粉末面糊丸,

一切寒凉虚危症,饮食不进效若仙。

(处方)丁香(二钱)木香(三钱)小茴(七钱)砂仁(五钱)紫苏(七钱)黄芩(一钱)

茯苓(三钱)猪苓(一钱)白术(三钱)陈皮(三钱)干姜(一钱)泽泻(一钱)香附(二钱)木通(一

钱)草果(五个)花粉(三钱)

(制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

(用法)每服三钱,空心姜汤下。

如患者气体虚弱,饮食少思,服中九丸后有呕吐、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

三钱,即解。

此方专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体质虚弱,胃纳不旺,服中九丸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眩、腹痛,及泄泻者,

可加此丸三钱同服,即可免除乖象。

此方药味殊嫌庞杂(与木香流气饮略有出入),倘因服中九丸后发生呕吐者,亦可用

炒山栀及白蔻,加入香砂六君子汤中服之,效力亦与本方之作用相等。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第四方·化肉膏

属性:

歌曰∶化肉灵膏妙无穷,桑麻锻石一样同,二乌灵仙同煎水,淋漓入锅看雌雄,五灰虽然同此用,加减较彼有神功。

(处方)桑枝灰(五升)麻梗灰(五升)广锻石(五升未发者)

(制法)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一两,川乌四两,草乌一两,野芋头一两,生半夏一

两,巴豆五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

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针刺者为佳),约一大碗,入锅慢火煎之,俟浓缩到相当

程度时,再加白矾一两,收膏贮瓶,黄蜡封口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取出,研细如泥,挑置少许,涂于疮之中央,其药力自能散布四周,以奏化腐消毒之功。

如觉

疼痛,可揭开查看,如患部四边有红线样物时,即喷以冷水一口,其痛可立止。

倘腐烂已去,欲生新肌时,可将此膏少

许,用水调如淡茶色,用新笔蘸水,于疮上洗之,即可逐渐生肌敛口。

此膏之腐蚀力甚大,故使用之后异常疼痛,因其

作用乃化学上之“轻氧化钾”也。

现今新药群中颇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铜、硝酸银、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蚀力

量,如感觉自制麻烦时,亦不妨以此类化学品代用。

赤水元珠有“化瘤膏”一方(即五灰膏),其处方虽与本方不尽相同,

而其作用则完全一致,今摘录于此∶桑木灰、枣木灰、桐壳灰、麦灰各二升半,共和一处,放于已垫稻草之竹箕中,

淋汁约五碗许,入斑蝥四十只,山甲五片,乳香五钱,冰片一钱,用水煎作一碗,以瓷器盛之。

用时以新锻石调膏敷之,

干则随以清水润之。

“化肉膏”之作用专在追蚀恶疮腐肉,惟嫌其性质过暴,远不若薛己外科精义之“针头散”及仙拈集

之“脱烂散”来得王道,故余意不若迳以二方之一以代替之,更为圆满。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第五方·药线

属性:

歌曰∶诸家药线不相同,吾门药线有奇功,虽然砒矾一样用,火候之中看雌雄,不论痰核并骨,化腐干脓显神通。

(处方)白砒(三钱)明矾(七钱)

(制法)上各研细末,先于锅中滴麻油几滴,次将砒末放入,再将明矾末盖于面上,将锅在武火上烧之,俟砒、

矾干结成饼,烟将尽未尽时,取出研末,以面糊做成细条(如粗丝线)备用。

经此制炼之后,砒性已纯,凡瘰成,

及痈疽之久不干脓等,皆可用之。

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药线方中,有一方亦仅砒、矾二味,只制炼方法微有不同,亦摘录于此,以示此方作用之广∶

白砒五钱,明矾一两五钱,将白砒入铁锅内铺匀,上盖明矾末,以火之,至矾枯时,喷冷水一口于砒上,随

以棉纸盖于砒上,再随喷水三、五口于纸上,从锅盖边纸上看之,以有白霜透出时为率,如无白霜

发现,可再再喷,直至有霜时为止,去纸,入去油乳、没各少许,盖于矾上,离火候冷,取出为末,以面糊为条

备用。

用时将此条插入漏孔,待管退出时为度。

如于此方之中再加入蝎尾七枚,生草乌末一钱,即为最佳之枯痔药,编

者枯痔时亦常用之。

其他外科百效书之“点玄丹”,亦系砒、矾二物,且云善治恶毒,可见此药线一方专作去腐蚀绵

之泛用品,盖顽固腐肉,非仗此种大刀阔斧之猛烈峻剂,实不能去此冥顽不灵之大患也。

此线短处是去腐甚痛,病者多

不乐接受。

王肖舫氏则以“蛤豆条”代之,化腐不疼,且极稳妥。

其法系以蚊蛤一个,焙至焦黄色,再取生巴豆三粒,

去皮心,焙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共合一处,调捻为条(以巴豆油质能粘和成条为度,否则须相势加油加药)。

此条用时

烂而不疼,功在药线之上。

<目录>中编\处方篇

<篇名>第六方·紫霞膏

属性:

歌曰∶紫霞膏贴远年疮,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