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8871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docx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即十月革命。

3、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3、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4、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弊端。

选择题:

1、“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D)

A.苏联的成立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D.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C)

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

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苏联这一名称始于(B)

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

5、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A)

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

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和约规定: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1919年—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奥地利、匈牙利、土尔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亚洲、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1、1929年—1933年,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这次危机的主要特点有: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颁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

第5课

1、1933年,希特勒执掌德国大权,称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2、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在形成了。

1、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利益最大的国家是(B)

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2、以下对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九国公约》认识正确的是(D)

A.使帝国主义重新划分了在华的势力范围

B.美国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地位

C.日本趁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

D.暂时缓和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3、美国政府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A)

A.罗斯福新政B.精兵简政C.法西斯专政D.门户开放

4、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表述正确的是(D)

A.它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C.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D.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A)

A.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

B.采用国有化的形式来消除危机

C.用改良的办法而不是扩张的方法克服危机

D.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6、德国纳粹党残酷迫害犹太人,无数犹太人遭到了非人的虐待,你认为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的根本原因是(C)

A.夺取犹太人的财富

B.犹太人想颠覆政权

C.煽动种族狂热,为侵略制造借口

D.犹太人中进步人士很多

7、关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莱茵河西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B.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D.德国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

8、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C )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美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9、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是( C)

A.英、法、美  B.英、法、日  C.英、美、日  D.法、美、日

1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发生。

( C)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1、这次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C)

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  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战争的危险

1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的调整。

(B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金融

1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B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二、列举题:

列举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后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慕尼黑签订协定,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

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这种政策成为“绥靖政策”。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

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

根本原因:

和一战一样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

世界各国人民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组织战争爆发。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答:

绥靖政策的影响;战术思想陈旧;欧洲国家各自为战。

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美、英、法、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1942年7月,希特勒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打颤的重要转折点。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

希特勒自杀身亡。

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

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8月上旬,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9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启迪: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2、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解放全部国土,并从东面向德国逼近;美英盟军粉碎西线德军的抵抗,解放法国并从西面攻入德国。

影响:

积极因素:

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因素:

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一、填空题: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定,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斯大林、德国、联合国9、苏联、希特勒10、柏林、德国、欧洲战争

3、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这种政策成为绥靖政策。

4、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

6、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7、1942年1月1日,美、英、法、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8、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9、1945年,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

希特勒自杀身亡。

10、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

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没有参与慕尼黑阴谋的有(D)

A、希特勒B、张伯伦C、达拉第D、罗斯福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C)

A.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3、下列不属于雅尔塔会议决议内容的是(A)

A.决定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C.苏联答应在欧洲战场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政权中最先垮台的是(D)

A、日本B、德国C、匈牙利D、意大利

5、参加雅尔塔会议的国家有(B)

A、美、英、法B、美、英、苏C、英、法、中D、美、英、中

6、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A)

A、8月15日B、9月9日C、8月25日D、5月8日

第四单元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

经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

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使用的货币为欧元。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金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0世纪末,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

简答题:

1、50—70年代西欧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欧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

美国的大力扶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2、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

一、选择题:

1、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是(D)

A、美国B、英国C、苏联D、日本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是(A)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D)

(1)本国的民主化改革

(2)美国的支援(3)第3次科技革命的影响(4)重视教育

A、

(1)

(2)B、

(2)(3)(4)C、

(1)(3)(4)D、

(1)

(2)(3)(4)

4、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在欧盟的成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下面哪个条约的签署?

(A)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罗马条约》D、《布鲁塞尔条约》

5、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B)

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

6、日本经济曾经以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最终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在(C)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7、欧盟成立最初有多少个成员国(B)

A.6个B.12个C.15个D.25个

8、到欧盟有多少个成员国(D)

A、12个B13个C14个D15个

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八一九事变”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1991年,苏联解体。

简答题: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答:

赫鲁晓夫试图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改革只是在原由体制下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噪冒进,导致改革的失败。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

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

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一、简答题:

1、匈牙利改革措施及影响?

答:

措施:

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影响: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

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

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

2、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答:

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建设

,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一、选择题:

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C)

A、1985年B、1989年C、1991年D、1992年

2、东欧巨变的根本原因是:

(B)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B、国内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C、国内政治腐败D、国内的闭关自守

3、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B)

A、勃烈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4、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是(D)

A、南斯拉夫B、匈牙利C、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

5、1968年,试图通过改革摆脱苏联控制,却被苏联镇压的东欧国家是(D)

A、匈牙利B、保加利亚C、南斯拉夫D、捷克斯洛伐克

第六单元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

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

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

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出现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底,巴拿马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基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基斯坦。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基斯坦的“委任统治”。

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自己的“圣城”。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1、二战后初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开展最早的地区是(A)

A、北非B、东非C、中非D、南非

2、下列国家中,在1947年以前与印度是一家的是(D)

A、巴勒斯坦B、缅甸C、斯里兰卡D、巴基斯坦

3、20世纪60年代初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也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是在(A)

A、1960年B、1961年C、1962年D、1964年

4、下面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协约国和同盟国是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B、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

C、欧共体的成立消除了其各成员国内部的矛盾和争端。

D、“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的重要国际组织

5、标志着欧洲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事件是(C)

A、埃及独B、苏丹独立C、纳米比亚独立D、阿尔及利亚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