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1848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docx

教育学

2010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1.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帕森斯B.伊里奇C.杜威D.布鲁纳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A.《论语》B.《礼记》C.《学记》D.《孟子》

3.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D.文化权威者

4.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A.性质B.结构的变化

C.内容和手段D.教育者的观念

5.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不同观点。

在以下罗列的研究者中属于外铄论者的是()

A.弗洛伊德B.格塞尔C.华生D.威尔逊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是按照从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发展的,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

A.身心发展的阶段性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C.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8.卢梭认为理想中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观上属于()

A.社会本位论B.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C.伦理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9.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A.自然成长B.训练

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教师的严格要求

10.“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杜威D.凯洛夫

11.在教育发展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泰勒

12.学校组织的艺术团队活动是属于()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

13.以下对教学过程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C.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4.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5.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B.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C.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D.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

16.如果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我们就可以说这一测验具有一定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其关键因素是()A.知B.情C.意D.行

18.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D.社会交往模式

19.提出“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著名教育家是()A.凯洛夫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D.巴班斯基

2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A.了解、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2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22.《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____的原则。

23.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要反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主要通过制定____、规定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等来实现。

24.20世纪20年代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证明教育的经济贡献,但教育对生产力贡献的认识,只有到了60年代,尤其是在____理论形成以后,才真正引起注意。

25.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6.人在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心理学上称为____。

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作用。

2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29.要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就观念层面而言,要正确认识学生的____,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30.在我国的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1.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____。

32.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

其编订目的在于____国家级课程的内容。

3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多样性与____的统一。

3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5.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6.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____三种。

3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___作用。

38.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

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____。

39.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40.舆论是指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____、同化、激励的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2.简述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

43.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44.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4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学生扬扬(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上课不专心,常捣乱,不完成作业,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对他敬而远之。

五年级时新来了一位邱老师担任班主任.认为应该多鼓励扬扬,让他建立自信。

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

一段时间后,效果果然明显,扬扬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但不久,扬扬又犯错误了,一是和许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

“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

所以这次他也不会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

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不遵守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邱老师进行了批评,扬扬竟离开教室扬长而去。

”请运用教育理论评析邱老师的教育行为。

2009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我国学校教育形态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学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韩非子

3.《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5.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指的是()

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6.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

A.前提B.基础C.条件D.目标

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B.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启发法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诵读法、练习法、启发法

8.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校本课程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0.我国有一部法律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这部法律是()A.《宪法》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D.学生的隐私权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强调的是()A.学习过程B.教学方法

C.学习结果D.教学原则

13.国家课程属()

A.一级课程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D.中央课程

1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是()

A.《普通教育学》B.《论语》

C.《大教学论》D.《学记》

15.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

A.民族性B.基础性C.直观性D.发展性

16.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7.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A.柯尔伯格B.弗洛伊德C.华生D.皮亚杰

18.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

A.法国B.日本C.美国D.英国

20.“教学相长”、“启发诱导”指的是()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过程D.教学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21.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____教育的兴起。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相结合。

23.生产力对教育起____作用。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人名)。

25.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

主张“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____。

26.赫尔巴特的理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____中心的特点。

27.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____”。

28.教育目的的层次除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外,还有一个就是____。

29.____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3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1.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是____。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33.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

所以,开设哪些科目是____的中心问题。

34.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35.德育相对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的总称。

36.班级管理的目标管理模式核心是强调学生以____管理为中心。

37.一般而言,学校不能轻易地处分学生。

处分分为警告、____、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38.学生的品德是由____四个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钻研教材,二是____,三是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的、民主的和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共30分)

41.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4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43.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44.德育的疏导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009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

A.宫廷化教育B.平民化教育

C.正规教育D.教育制度

2.中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

A.“私塾”B.“太学”C.“私学”D.“乡学”

3.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始于()

A.《普通教育学》B.《民本主义与教育》

C.《爱弥儿》D.《大教学论》

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A.巴甫洛夫B.巴班斯基

C.皮亚杰D.维果茨基

5.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

这些规定指的是()

A.学生的身份B.学生的法律地位

C.学生的义务D.教师的义务

6.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

A.数量和质量B.规模和速度

C.人才培养规格D.公平与效率

7.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除了受教育权之外,还有()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D.人身权

8.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

C.促进关系D.交往关系

9.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这种观点属于()

A.白板说B.开放式教育C.发生认识论

D.多因素作用论

1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旨在体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公约。

这个公约叫做()

A.《学生权利公约》B.《学生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公约》D.《儿童保护公约》

1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A.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作用C.教育的作用D.环境的作用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句话讲的是()

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3.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未尽义务或违反规定,由此造成的后果则应由()

A.教师负责B.学校负责

C.家长负责D.学生自负

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以外,还有()

A.发展性B.地域性C.基础性D.科学性

1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那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指的是()

A.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B.一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C.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D.二级课程和一级课程

16.如果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我们就说这个测验有()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有一个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这个要求指的是()

A.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B.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C.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D.教师的人格修养

18.安排课程表除了遵循整体性原则和迁移性原则以外,还应当遵循()

A.灵活性原则B.稳定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9.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维多里诺C.拉伯雷D.蒙田

20.目前社会上存在5+2=0的说法,指的是学生接受5天的学校教育被2天的双休13全部抵消掉了。

所以,要求学校德育必须贯彻()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

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贯彻____的教学原则。

22.教育建立实用功利的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教育的____化。

23.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映了教学过程中____的基本特点。

24.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____。

25.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2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

2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8.发生认识论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

29.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核心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班级的目标管理是可行的。

30.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的关系。

32.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和不利于____。

3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即“____”的过程。

34.备课内容包括:

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

36.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7.形式型教学策略就是以教学____为中心的策略。

38.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其中,“____”是基础,“行”是关键。

39.道德教育的____模式是当代道德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学说。

40.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____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教育是如何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

42.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4.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人格特征。

2008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A.所有权B.领导权C.优先权D.控制权

2.《理想国》一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卢梭

3.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开始的是()

A.《民本主义与教育》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

4.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B.教科书

C.学科课程标准D.教学计划

5.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物质生活水平B.文化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水平D.生产力水平

6.1960年12月,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

这位经济学家是()

A.斯蒂格力茨B.布坎南C.舒尔茨D.科斯

7.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过,教育这种文化现象具有()

A.普遍性B.渗透性C.特殊性D.不可替代性

8.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

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

A.追求独立倾向期B.自我意识觉醒期

C.似懂非懂期D.心理断乳期

9.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这就是()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的

1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根本途径B.唯一方法C.主要方法D.最佳途径

11.“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个规定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2.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首先是确认他们是()

A.学生B.国家公民C。

受教育者D.独立的社会个体

13.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学生最主要的权利进行了规定。

这个最主要的权利是()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D.人身尊严权

14.“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常常表现为()

A.以课堂为中心B.以教师为中心

C.以学生为中心D.以书本为中心

1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夸美纽斯B.洛克C.斯宾塞D.朱熹

16.通常我们所说的教材就是()

A.教学活动的材料B.教科书C.参考书D.讲义

17.智力一般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智力的核心是()

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D.思维力

18.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A.爱国主义教育B.政治教育

C.劳动教育D.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19.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0.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

我们把这种德育的方法叫做()

A.陶冶法B.感化法C.说服法D.榜样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

每空1分,共20分。

21.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____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23.心理学家____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2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作用。

25.如果一个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种情况就是侵害了学生的____权。

2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句话表明了教师的____角色。

2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8.学生的学习有四个特性:

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____。

29.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经验,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

30.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____教材。

3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指的是教学中要善于运用____性教学原则。

3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____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33.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____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34.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____。

3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综合性、可操作性和____。

36.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教育的总称。

37.在德育过程中,抓反复,反复抓,体现的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____和反复性规律。

38.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种教学是在贯彻____原则。

39.德育模式当中的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____创立的。

40.我们把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称为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