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707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总

必修二训练题2013.6.28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3.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5.《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7.“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8.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9.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10.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11.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

“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2.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3.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1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6.《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17.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图1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18.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20.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21.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2.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23.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24.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1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

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6.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27.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28.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2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30.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31.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32.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33.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35.“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

36.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37.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