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7311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docx

秋季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前言教学计划学段目标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达到下列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第一学段(1~3年级)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王军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认真。

有少数孩子,缺少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或自我约束力差,或反应速度比较慢,或思维呆滞,或因家庭等原因,造成基础较其他同学弱一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一些。

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可能相差也比较大。

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强,质疑能力很弱,独立思考的意识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好,合作学习方法还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都是新学期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包括《加与减》、《数一数与乘法》、《2-5的乘法口诀》、《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单元。

2.常见的量:

包括圆角分的认识,包括《购物》单元。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

包括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包括《测量》单元;

2.图形的运动:

包括在活动中积累同学运动的经验、欣赏与设计,包括《图形的变化》单元;

(三)综合与实践:

包括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包括《数学好玩》单元。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测量;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除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购物”。

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

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5.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6.整理与复习。

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通过回顾、整理、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第六单元“测量”。

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计发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

8.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9.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10.数学好玩,通过有趣的旧物交换和买卖活动,复习学过的乘除法及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能够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能够正确付钱,找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从小培养热衷公益的良好品德。

在时间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回顾、整理与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11.第九单元“除法”。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12.总复习。

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感受复习的作用。

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验。

能恰当地旋转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关系。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测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 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3.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少讲多练,每节课学生自主练习不少于15分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