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563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题附

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憤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这种德肓方法是()。

A.说服教肓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C.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5、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

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6、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

”“我将来做什么呢?

”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7、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幵发,幵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社会课程

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0、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11、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的推着一位生轮相的老人上斜坡路,地非常激动。

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体猃

B.形象性道德情感

C.想象性道德情感

D.沦落性道德情感

1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3、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15、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堂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6、()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17、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

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

18、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这体现了那种氧化原理()。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19、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

B.鹦鹉学舌

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20、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认知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21、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2、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投知识。

 

4、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德育过程中疏导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2、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

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

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

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2、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

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

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明:

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

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

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亮:

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

丁明:

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

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

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亮:

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

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

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问题:

(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

(2)作为老师,你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C

2、D

3、【答案】D。

解析: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学习需要和动机即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任务难度不同,其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即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5、A

6、【答案】C。

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此时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7、C

8、A

9、【答案】D

10、C

11、B

12、D

13、D

14、B

15、答案:

B

16、答案:

C

17、B

18、【参考答案】A

19、B

20、C

21、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答案】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2、【参考答案】×。

解析: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

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

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3、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五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理品质是理想目标。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参考答案】错误。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

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答案】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3、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