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102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docx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

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

为保证我院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顺利推进,根据《商丘师范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开课原则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结构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必修课是指体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最低要求,并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

限选课是指加深与扩大学生学科基础、相关知识及专业知识,以优化其知识结构,学生在限定的课程范围内,自主选择一部分进行修读的课程。

任选课是指拓展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与特长需要和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课程,包括专业任选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以及本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外的课程。

课程建设实行分级管理。

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建设。

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将本着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原则,按哲学、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素质教育等类别,分别由各教学单位分段提供若干门选修课程,供本专业以外的学生选修。

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在本专业所属大类之外选修不少于4个学分。

各院系负责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建设。

专业必修课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设置。

专业限选课所设置的总门数应为学生选修课程门数的150%~200%,同时开设若干门任选课供学生自由选修。

各类课程学时和学分比例的要求是:

必修课不高于75%,选修课不低于25%。

各专业课程学分分配参照《课程学分结构表》制定。

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学分数,并完成不计算学分的各教育教学环节,包括:

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课程学分结构表

课程类别

学分数

比例

学分数

比例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35(文)

38(理)

21%±1%

109~119(文)

120~143(理)

70%~75%

教育必修课

12

7%±1%

专业必修课

61~71(文)

65~78(理)

47%±2%

选修课

专业限选课

19~23(文)

21~25(理)

15%±2%

32~38(文)

34~41(理)

25%~30%

专业任选课

9~11(文)

9~12(理)

7%±1%

公共选修课

4

3%±1%

总学分数

130~155(文)

140~165(理)

100%

130~155(文)

104~165(理)

100%

注:

表中各类学分是指学生获取学位必须取得的最低课程学分数,不包括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学分数.

二、排课原则

(一)全校性公共课安排

1、公共必修课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排定,学生不能任意选择课程,但原则上可以选择任课教师。

2、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和开课教师所在教学单位共同确定开设课程、开课教师、开课时间和教学容量。

(二)专业课安排

1、专业课原则上按人才培养方案分秋季、春季学期安排。

凡本专业必修课一般不能推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修读时间。

2、对修读人数多、需由两位以上教师同时开设的专业课程,尽可能安排在相同时间的不同教室,学生可选择任课教师。

3、对修读人数少、只需一位教师开设的专业课程,只提供学生选择课程的机会。

(三)排课过程与规定

1、每学期期中由各教学单位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向教务处提交开课任务书,分年级、分专业列表上报。

2、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学实际在开课任务书上标明各门课程的预计修读人数、开课教师姓名及课程代码等,供教务处排课参考。

对因特殊原因增开或不开的课程,由各教学单位书面说明原因,经院系院长(主任)签字,随开课任务书一并报送教务处核准。

3、教务处汇总各教学单位上报的开课任务书后按照全校性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安排原则进行排课,对预计修读人数多、需要多位教师同时开设的课程,排课时按略大于平均人数确定参考容量。

4、课程一般不安排在双休日,如遇教室安排紧张,双休日适量安排课程。

5、课程排定后,教务处在校园网上公布所开设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地点、课程容量等,并同时在全校及各教学单位书面公布。

三、选课

(一)选课原则

1、学校实行以弹性学制和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

本科学生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学生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可根据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通过按学期选课修读,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业。

2、学生选课必须以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修读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

在一学期内有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同时开设同一门课程时,学生在规定的教学班容量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授课教师进行学习。

3、每学期学生修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数一般以20至26学分为宜,不得少于15学分,一般也不能超过30学分;每学期修读课程的门数上限一般不超过15门。

选课学分数若超过30学分者,或者学期修读课程的门数超过15门者,必须经导师同意,所在院系审核并报教务处批准。

4、学生选课应优先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

一般应在选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的基础上,再选修与必修课时间不相冲突的选修课。

连贯性较强的课程应先选先行课程,再选后续课程。

5、选课学生人数不足30人时,一般不得单独开课,选择该类课程的学生须改选其他任课教师的同类课程或另选其他课程。

特殊情况必须开设时,要经教务处批准。

6、选课应确保所选课程不相互冲突,在无冲突原则下选择授课教师和修读课程。

7、对于需要多学期修读才能完成的课程(如大学英语等)应该连续选课学习。

8、同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原则上应同时选课修读。

9、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选课,在规定的选课时间段以外,学生所选课程一般不再进行退选、改选。

10、累计修读学分未达到本专业规定最低学分80%者,不得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二)选课程序

1、教务处负责制订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计划,各院系负责制订本院系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课计划,并在每学期放假前5周由教务处公布下一学期的《网上选课开课计划》,开课计划包括课程介绍、任课教师情况、开课地点、上课时间、教学班容量等。

2、学生应认真阅读并掌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导师指导下填写《学生选课单》,确定所选课程、学分和任课教师。

《学生选课单》应由导师审核签字。

3、学生在进行网上选课前,应掌握上机选课的操作方法,并严格按照选课系统的提示进行操作。

4、学生实行网上选课,选课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正选。

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4周内进行。

学生在教务处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经导师审核的选课单在网上选择修读课程。

此次选课按教学班选课容量限制人数,选课人数超过容量限制的课程,根据选课先后顺序确定;选课人数低于最低开课人数要求的课程,一般情况下该课程将被取消。

第二轮,重选。

重选即重新正选,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3周内进行。

对选课人数超过容量限制而未中选的学生,或者因人数太少而取消课程的学生,须在本轮按正选的要求重新选课。

第三轮,补、退选。

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后2周内进行。

在第一、二轮选课结束后,学生应该核对自己的选课结果是否与本学期的《学生选课单》中的课程一致。

若有问题,可在此阶段进行补、退选。

已被批准转专业的学生应在此阶段进行原专业课程的退选和新转入专业课程的补选。

5、新生入校后第一学期一般按所在院系安排的课程表进行网上选课,选课安排在新生开始上课前进行。

确因特殊情况到校报到较晚的新生,由教务处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安排补选时间。

6、学生在选课期间如有疑问可及时向指导老师或本院系教学秘书咨询,如遇到需教务处协调处理的问题,本院系教学秘书应及时向教务处反映。

在学生选课期间各院系应安排相关人员值班,以便及时反馈信息。

7、完成选课工作后,学生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WEB端)查看、下载或打印本人该学期准确的课程安排表。

8、选课结束后,公共选修课、专业任选课原则上不办理补选手续。

必修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确因特殊情况未选课,可持所在院系出具的证明,在开学后四周内到教务处教务科办理补选手续,其他时段不再办理选课事务。

9、选课结束后,教师不能任意调整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或调换教学任务,若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须经本人提出申请,所在院系(部)主管领导审核同意,报教务处批准,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修改,同时将调整情况通知选课学生。

(三)对拟提前毕业的学生,经学生本人申请、所在院系审批,由学校提前安排学生进行教育(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环节。

四、学分计算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

一般按授课的周学时数确定学分,一个学期内每周完成1学时的课程原则上计为1学分,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辅导课、体育和艺术类专业术科课程等的学分要加权计算。

学分的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1、理论课程每学期每周1学时计1学分,必要时可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大小酌情增减。

2、以理论教学为主,包含课内实验、实践等的课程,每学期每周理论课1学时计1学分,课内实验、实践等2学时计1学分,课程学分为两部分之和。

3、独立设置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分按周学时数加权0.5计算,即每学期每周2学时计1学分。

4、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活动,如教育实习、专业实习、野外实习、考古实习、艺术实践、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一般每周计1学分,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毕业论文(设计)为6学分。

5、公共必修课程学分由学校统一确定,专业课程学分由各系根据学分定额原则确定。

6、凡授课时间不满一学期的课程,学分数可按下述公式折算:

课程学分=周学时数×实际授课周数÷18。

五、课程免修、免听、重修

(一)免修

1、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申请免修某些专业课程。

申请课程免修的学生须在第一次选课开始前提出,填写《商丘师范学院本科生课程免修申请表》,并提交与该课程有关的读书笔记、习题演算等自学材料,经任课教师审查签字同意,系领导批准后,参加免修考试。

免修考试的成绩在70分以上者,可准予免修,并报教务处备案,学生可获得该课程应得的学分,记入成绩档案。

申请课程免修的学生参加免修考试,按下述两种办法办理:

如本学期正在开设该门课程,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如本学期未开设该门课程,应由任课教师按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单独命题进行免修考试。

参加免修考试后未达到免修要求的学生,可在下学期开学2周内办理该课程的补选手续。

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如欲免修课程,须在开课2周内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并进行免修考试。

课程免修仅限于部分专业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实验实践类课程或包含实验实践环节的课程不得免修。

2、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校内转专业的学生在原专业已经修读并经考核合格的公修课程,以及从外校转入我校的学生在原学校已经修读并经考核合格的同类课程,可以申请免修。

专升本学生和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免修参照上款规定办理。

学生应在选课后,对于所选课程中符合免修规定的,允许在规定时段内向所在院系申请免修,所在院系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

(二)免听

1、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申请免听某些专业课程。

申请课程免听的学生须在开课2周内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审查同意,学院领导批准后,准予免听。

每学期免听课程不得超过6学分。

2、在课程免听期间,学生必须按时向任课教师提交该课程的读书笔记、作业等,按时参加该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及各类考核。

任课教师有权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中止学生的课程免听。

3、公共必修课程不得免听。

(三)重修

1、必修课、限选课考试不及格,未按要求参加补考或者经补考仍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应当重修,但按规定应当退学者除外。

任选课程考核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