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5244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指导.docx

现代文阅读指导

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说明文

1说明对象:

A事物说明文B事理说明文

2说明内容: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方法:

A六常:

下定义 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 列数字作比较 B四不常:

摹状貌作引用列图表作诠释  

4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

A准确B平实或生动

二、第一板块:

说明对象及特征。

(一)考点之一:

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直接让考生回答: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例如:

《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苏州园林

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方法一:

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3、举例导航:

A《中国石拱桥》全文的说明对象是:

(中国石拱桥)

B《中国石拱桥》4、5段的说明对象是:

(赵州桥)

C中国石拱桥》6、7、8段的说明对象是:

(卢沟桥)

(二)考点之二:

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类型2]: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对象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1把握特征的方法

(1)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

例: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如《巍巍中山陵》

(2)、抓住关键句。

例如:

1《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3《故宫博物院》——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第二板块:

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作引用列图表作诠释

2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例子:

晕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  

好处: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作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例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

好处: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引用古诗:

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例子:

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好处:

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例子:

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列举数字进行说明)

好处:

把事物的特征说得更加准确,令人信服。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好处: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子: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云分为预示晴朗的云和预示阴雨的云。

(把一个大的范围分为一个个小的范围)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

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例子:

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宝石。

(7)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

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例子:

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就是指温度上低下高的紧贴地面因而能形成对流的一层。

(8)画图表(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更具体。

3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

说明方法﹢效果+对象﹢特点

(2)举例导航: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说明方法)列数字,(效果)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对象)赵州桥的长和宽。

突出其(特点)雄伟的特点。

4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提示:

1举例子:

具体真实的说明了说明的对象-----的特点。

2作比较:

突出说明了-------------------的特点。

3打比方(摹状貌):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4列数字:

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

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5下定义:

准确科学的阐述了--------------的本质特点。

6作诠释:

科学的解说了------的(某一----)特征。

7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点。

8画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四、第三板块:

说明文的语言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周密、简明、生动或者平实

(1)、准确性

限制性词语:

比较、几乎、最、相当大约、可能、左右、可算、当时

表程度、表范围、表推测、表时间等。

1、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

1、XX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题型:

2甲词能否代替乙词

解题方法:

不能删+解词\句++若删去,…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三性(科学性、准确性,周密性)。

2举例导航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

(表态)不可以,(解词)“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去掉后变成肯定,不符合实际。

(2)划横线的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不能删去,几乎强调石拱桥的分部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不能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进行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进行限定。

符合当时的实际,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生动性、形象性

1题型:

“××”词好在哪里?

2答题形式:

表态(好)+修辞+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征

3举例导航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苏醒运用拟人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动感,生动形象。

(三)其他考题类型

1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题型:

指示代词“这”“此”的内容、作用

方法提示:

带着问题顺藤摸瓜向前找,直接或概括摘录,务必要替换代词,代入检验。

(“这”“此”指代内容一般在“这”“此”字上文的几层或几句中

2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

(1)例: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是典范、模本的意思)

***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2)地球的不幸》:

“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惟一适合的孤岛!

问题:

结合语境,解释“孤岛”的含义。

(“孤岛”在此处的含义是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3归纳题目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3)吸引读者、新颖

方法提示:

1、分析语言修辞特点2、说明作用:

A、吸引读者引起思考B、引出全文内容

五、第四板块:

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

古--今;春--冬;早--晚;开始--结束……

2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3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主要--次要;一般--特殊……

4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

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考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5、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针对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1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2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3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一)1、阅读全文:

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

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

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

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的要素: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谁?

干什么?

(三)记叙线索: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2线索类型: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3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

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常见的叙述顺序

1.叙述类型:

A顺叙:

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

《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B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如: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C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

《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五、记叙顺序作用:

1顺叙:

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2倒叙:

(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3插叙: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1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七、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1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2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

A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文中: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

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B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C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D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八、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段意、层意的概括

A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

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B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

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4、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5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十一、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

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十二、根据详略,把握记叙文的要点。

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数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场面中,父亲买橘子爬铁道时的背影,生动地表现了文章“父爱子”的主题。

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详略安排,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

十三、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十四、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

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

历史背景的描写。

作用:

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作用:

1、能烘托气氛2、表现人物的心情3、表现人物的品质4、突出人物身份地位5、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十五、各类描写答题技巧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十六、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

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

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七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

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作用:

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十八、标点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作用: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九、合理想象人物的表现,补充一段文字。

首先要符合上下文情节,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确立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联系学生自身,读感受。

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中心,从文中生发出来。

二十、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二十一、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二十二、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象征、讽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二十三、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留白、泛叙、渲染、铺排、突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

2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