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4882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docx

第一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3.通过实验得到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为了使问题简化,这里研究两个物体的碰撞,且碰撞前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动.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速度与我们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值.

根据实验求出两物体碰前动量p=m1v1+m2v2,碰后动量p′=m1v1′+m2v2′,看p与p′是否相等,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1)如何保证碰撞前、后两物体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

(2)如何测定质量和速度.

四、实验案例参考

方案1:

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的实验探究

(1)质量的测量:

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

v=

,式中的Δx为滑块上挡光条的宽度,Δt为数字计时显示器显示的滑块上的挡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碰撞情景的实现:

如图1所示,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图1

(4)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带挡光条)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天平.

方案2:

利用“光滑”水平面结合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探究

(1)所需测量量:

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Δx,小车经过Δx所用的时间Δt,小车质量m.

(2)速度的计算:

v=

.

(3)碰撞情景的实现:

如图2所示,A运动,B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

图2

(4)器材:

长木板、小木片、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小车(两个)、撞针、橡皮泥、天平.

方案3:

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结合平抛运动进行的实验探究

如图3甲所示,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来,与放在斜槽水平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小球发生碰撞,之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

图3

(1)质量的测量:

用天平测量两小球的质量.

(2)速度的测量:

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只要测出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x1,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x1′和x2′.就可以表示出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

(3)碰撞情景的实现:

①不放被碰球,让入射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水平位移x1.

②在斜槽水平末端放上被碰球m2,让m1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下两小球离开斜槽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1′、x2′.

③探究m1x1与m1x1′+m2x2′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4)器材:

斜槽、两个大小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重垂线、白纸、复写纸、刻度尺、天平、圆规.

五、实验步骤

不论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一维碰撞,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相关速度,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

(4)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5)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

(6)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六、数据处理

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下表,物体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相反时需要注意正负号.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1

m2

m1

m2

速度

v1

v2

v1′

v2′

mv

m1v1+m2v2

m1v1′+m2v2′

mv2

m1v12+m2v22

m1v1′2+m2v2′2

其他

猜想

通过研究以上实验数据,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七、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

应保证碰撞的两物体发生的是一维碰撞,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2.方案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2)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首先必须平衡摩擦力.

(3)利用平抛运动进行实验,斜槽末端必须水平,且小球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入射小球质量要大于被碰小球质量.

3.探究结论:

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才符合要求.

一、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的实验探究

1.本实验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的测量采用极限法,v=

,其中d为遮光条的宽度.

2.实验误差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力的存在.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节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例1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4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图4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光电计时器;

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固定弹簧(弹簧未画出)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2和滑块1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2后依次被制动;

⑦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

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1=10.01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2=49.99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3=8.35ms;

⑧测出挡光条的宽度d=5mm,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m1=300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200g.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________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_________m/s;滑块2的速度v3为__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理由.(回答2个不变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2)①A.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B.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

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

m/s≈0.50m/s;

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

m/s≈0.10m/s;

碰撞后滑块2的速度v3=

m/s≈0.60m/s;

③a.系统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

原因:

系统碰撞前m1v1=0.15kg·m/s,系统碰撞后m1v2+m2v3=0.15kg·m/s.

b.系统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

原因:

系统碰撞前的总动能Ek1=

m1v12=0.0375J

系统碰撞后的总动能

Ek2=

m1v22+

m2v32=0.0375J.

二、利用“光滑”水平面结合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探究

1.这种碰撞的特征:

碰前一个物体有速度,另一物体静止;碰后二者速度相同.

2.碰前和碰后的速度是反映在同一条纸带上的.

3.保证碰撞前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是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为此需要物体碰撞前、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点迹应均匀.“光滑”水平面可通过将长木板一端垫高平衡摩擦力得到.

例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

在小车甲的前端黏有橡皮泥,推动小车甲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黏合成一体,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5所示.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长木板一端下面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5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6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段来计算甲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均选填“AB”“BC”“CD”或“DE”).

图6

(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甲=0.40kg,小车乙的质量m乙=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m甲v甲+m乙v乙=________kg·m/s;碰后m甲v甲′+m乙v乙′=________kg·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由

(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解析 

(1)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均匀的阶段BC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CD段点迹不均匀,故CD应为碰撞阶段,甲、乙碰撞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间距均匀的点,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2)碰前v甲=

=1.05m/s,v乙=0;m甲v甲+m乙v乙=0.420kg·m/s.碰后两者速度相同,v甲′=v乙′=

=0.695m/s,m甲v甲′+m乙v乙′=0.417kg·m/s.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三、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结合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

1.本实验中若以小球下落时间为单位时间,则可用小球的水平位移来表示小球的水平初速度.

2.实验注意事项

(1)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

(2)入射小球半径等于被碰小球半径.

(3)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

(4)斜槽末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5)为了减小误差,需要求不放被碰小球及放被碰小球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为此,需要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多次滚下,进行多次实验.

例3

 某同学用如图7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寻找不变量,图中CQ是斜槽,QR为水平槽,二者平滑相接,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然后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

图7

图中O是水平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为未放被碰球B时A球的平均落点,M为与B球碰后A球的平均落点,N为被碰球B的平均落点.若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OP.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入射球A的质量mA和被碰球B的质量mB的关系是mA________mB(选填“>”“<”或“=”).

(2)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约为________cm.

(3)下列选项中,属于本次实验必须测量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平均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平均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4)若mv为不变量,则需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64.7(64.2~65.2均可) (3)ABD (4)mA·OP=mA·OM+mB·ON

解析 

(1)要使两球碰后都向右运动,应有A球质量大于B球质量,即mA>mB.

(2)将10个点圈在圆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平均落点,可由米尺测得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约为64.7cm.

(3)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飞行的时间t相同,而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位移x=vt,所以只要测出小

球飞行的水平位移,就可以用水平位移的测量值代替平抛初速度.故需测出未放B球时A球飞行的水平距离OP和碰后A、B球飞行的水平距离OM和ON,及A、B两球的质量,故A、B、D正确.

(4)若mv为不变量,需验证的关系式为mAvA=mAvA′+mBvB′,将vA=

,vA′=

,vB′=

代入上式得mA·OP=mA·OM+mB·ON.

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是本实验的一个亮点,这样就无需再去直接计算小球的速度了.但这种代替是有条件的,就是下落的时间必须相同,因此必须保证两个小球做的都是平抛运动.

1.(多选)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答案 BC

解析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两车能粘在一起共同运动,这种情况能得到能量损失很大的碰撞;应当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否则因运动距离较短,小车释放以后再打开电源不容易得到实验数据.故A、D错误,B、C正确.

2.在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左侧滑块质量m1=200g,右侧滑块质量m2=160g,挡光条宽度均为3.00cm,两滑块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片,并用细线将两滑块连在一起,如图8所示.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烧断细线后,两滑块分别向左、右方向运动.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Δt1=0.30s,Δt2=0.24s.以向右为正方向,则烧断细线后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m/s,v2′=________m/s.烧断细线前m1v1+m2v2=________,烧断细线后m1v1′+m2v2′=________.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

答案 -0.1 0.125 0 0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滑块质量与各自速度的乘积之和为不变量

解析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v1′=

m/s=-0.1m/s;v2′=

m/s=0.125m/s;因烧断细线之前,两滑块均静止,故烧断细线前的m1v1+m2v2=0;烧断细线后,m1v1′+m2v2′=0.2×(-0.1)kg·m/s+0.16×0.125kg·m/s=0;故说明烧断细线前后mv之和相等,即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滑块质量与各自速度的乘积之和为不变量.

3.某同学利用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及斜槽“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把被碰小球M1置于斜槽末端处,如图9所示.所测得数据如下表.

图9

小球质量/g

小球水平射程/cm

M1

M2

20.9

32.6

56.0

12.5

67.8

(1)若把平抛时间设为单位时间1s,则碰前M2与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v2的乘积M2v2=________kg·m/s.碰后各自质量与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的乘积之和M2v2′+M1v1′=________kg·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183 0.0182 

(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两物体各自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之和相等

解析 

(1)M2=32.6g=0.0326kg,v2=

=0.560m/s,M2v2≈0.0183kg·m/s

v2′=

=0.125m/s,v1′=

=0.678m/s

M2v2′+M1v1′≈0.0182kg·m/s.

1.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1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

图1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  )

A.m1>m2,r1>r2B.m1>m2,r1

C.m1>m2,r1=r2D.m1

(2)若采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直尺B.游标卡尺

C.天平D.弹簧测力计

E.停表

(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则在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所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 

(1)C 

(2)AC (3)m1OP=m1OM+m2O′N

解析 

(1)为防止反弹造成入射球返回斜槽,要求入射球质量大于被碰球质量,即m1>m2,为使入射球与被碰球发生对心碰撞,要求两小球半径相同,故选项C正确.

(3)得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应为m1OP=m1OM+m2O′N.

2.气垫导轨工作时,可忽略滑块与导轨表面间的阻力影响,现借助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质量均为m的A、B(图2甲中未标出)两滑块,左侧滑块的左端、右侧滑块的右端分别与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f.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打点稳定后让两滑块以大小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如图所示的乙和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分别与两个滑块相连的两条纸带,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打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长度为s1、s2和s3.

图2

(1)若碰前滑块A的速度大小大于滑块B的速度大小,则滑块________(选填“A”或“B”)是与纸带乙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相连.

(2)碰撞前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验证是否成立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表示).

答案 

(1)A 左 

(2)0.2mfs1 0.2mfs3 0.2mf(s1-s3)=0.4mfs2

解析 

(1)因碰前A的速度大小大于B的速度大小,A、B的速度方向相反,且碰后速度相同,故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中s1和丙中s3是两滑块相碰前打出的纸带,乙中s2是相碰后打出的纸带,所以滑块A应与乙纸带的左侧相连.

(2)碰撞前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

v1=

=0.2s1f

v2=

=0.2s3f

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

v=

=0.2s2f

所以碰前两滑块动量分别为:

p1=mv1=0.2mfs1,p2=mv2=0.2mfs3,

总动量为:

p=p1-p2=0.2mf(s1-s3);

碰后总动量为:

p′=2mv=0.4mfs2.

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一定有:

0.2mf(s1-s3)=0.4mfs2.

3.如图3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带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A、B,做“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

图3

a.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

b.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和B与挡板C和D碰撞的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运动至C的时间t1,B运动至D的时间t2.

c.重复几次取t1、t2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测量的数据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前A(包括砝码)、B两滑块的总动量为________,作用后A(包括砝码)、B两滑块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1)用水平仪测量并调试使得气垫导轨水平

(2)A至C的距离L1、B至D的距离L2

(3)0 (M+m)

-M

或M

-(M+m)

解析 

(1)为了保证滑块A、B作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使气垫导轨水平,需要用水平仪加以调试.

(2)要求出A(包括砝码)、B两滑块在电动卡销放开后的速度,需测出A(包括砝码)至C的时间t1和B至D的时间t2,并且要测量出两滑块到两挡板的运动距离L1和L2,再由公式v=

求出其速度.

(3)设向左为正方向,根据所测数据求得A(包括砝码)、B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A=

,vB=-

.作用前两滑块静止,总动量为0;作用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为(M+m)

-M

.若设向右为正方向,同理可得作用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为M

-(M+m)

.

4.如图4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半径分别是ra、rb,图中P点为单独释放a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N是a、b小球碰撞后落点的平均位置.

图4

(1)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b,ra=rb

(2)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OP间的距离x1,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用相应的文字和字母表示).

(3)如果动量守恒,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 

(1)BC 

(2)OM间的距离x2 ON间的距离x3 (3)maOP=maOM+mbON

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5甲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水平平台上A点右侧表面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图5

A.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条;

B.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条)和小球b的质量ma、mb;

C.在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水平轻短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

D.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

E.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条的遮光时间t;

F.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平台边缘重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b;

G.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挡光条的宽度为________mm.

(2)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两物体a、b弹开后的动量大小相等,即________=_____.(用上述实验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 

(1)2.550 

(2)

 mbsb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5.0mm=0.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

2.5mm+0.050mm=2.550mm.

(2)烧断细线后,a向左运动,经过光电门,根据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