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45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docx

工作心得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

工作心得:

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思考(最新)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特色小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必然选择。

发达国家早在1920年以来,特色小镇就已经显现出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特色小镇多种多样,如沃韦(Vevey)为雀巢总部所在地,人口不到两万人。

IBM总部在阿蒙克市的“一个小村庄上”,总人口不到5000人。

由此看来,特色小镇的形成与发展是跟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我国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2001年之前,海南省博鳌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海滨小城,当2002年首届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博鳌的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海南省的经济腾飞。

一、城镇化发展及其出现的问题

(一)过度强调市场的主导地位,导致区域、产业、人口的发展极度不均衡

1.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及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偏向性,我国的区域发展中出现了极不均衡的现象。

同时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区域城镇的数量和规模也出现明显的差异。

截止2016年年末,全国共有20883个建制镇,从中国中小城市网公布的2016年度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前1000强可以看出,发展较好的城镇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城镇数量较少。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城镇除了有着人口规模差别,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造成其城镇化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水平较低,这就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2.产品技术含量低

目前,我国许多城镇在产业布局上存在过度依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率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小城镇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大部分集中在服务业上,如交通,餐饮、零售业等传统行业。

第二产业也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加工业,从而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具有附加值低,现代化生产程度不高且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

部分资源较丰富地区为了发展本区域经济过度开采,其发展态势已呈现出衰落趋势,而且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小城镇发展缓慢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国家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公共资源的投入过度集中在大城市,而对小城镇建设上投入的较少,从而出现了“城市病“现象。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使得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但幸福感却逐渐下降。

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规模偏小,交通条件不够完善,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较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高素质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很低,这样就导致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撑点。

二)制定的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不够合理

1.城镇规划和建设不科学

城镇的发展除了要有总的发展规划,还需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的制定针对本区域城镇发展的政策。

然而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区盲目地追求城镇的数量,把扩大开发区的规模,新建建筑面积等当作是城镇化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发展质量。

还有一些地区在制定规划时照搬国外的建设模式,投入巨大而收效甚微,造成社会资金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2.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特色小镇的特色在于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

产业特色是基于小镇的传统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人文优势等多方面的独特资源形成的经济特色。

文化特色是基于当地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因素,它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和灵魂。

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城镇建设千篇一律,大量拆除古建筑来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导致很多传统文化风貌消失殆尽。

3.产业结构类似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模仿现象,盲目模仿大型城市的产业布局但其自身条件却不足以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这就导致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难上加难,迫切需要对产业进行重新调整和合理规划。

(三)对土地城镇化过度依赖

1.人口市民化程度发展缓慢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已经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为应对这种局面政府选择了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传统城镇化增长模式更多的采用了土地城镇化的形式,各地大搞投资建设,而忽视了人口的城镇化。

截止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比上年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然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1.2%。

虽然城镇化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城市社会矛盾加剧和“鬼城”频现的问题,使其持续性难以维系,且留下诸多隐患。

2.土地利用不合理

现今“土地财政”和“金融财政”已成为推动地方GDP增长的重要动力,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工业用地只占新增用地的10%-15%,50%左右的新增建设用地用于居住,而我国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在40%左右。

在城市中,地方政府以廉价工业用地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工业企业,又通过抬高商业和住宅用地价格来获取高额出让金。

在农村,年轻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不足,从而造成大量农村土地闲置,使用效率低下。

(四)生态问题突出

近100多年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接连出现了各种生态问题,而我国的30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隐患。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噪音污染是我国的主要污染源。

以水污染为例,我国可取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9500立方米,而根据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用水量已达到6040.2亿立方米,正在向极限迫近。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的规模持续增长,而相比之下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却很难跟上,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水污染的治理,但是污染造成的市民安全,居民健康等问题严重的加大了社会成本。

二、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而是在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下,根据自身特色进行科学规划形成的“产、城、人、文”有效融合的功能平台。

我国在2016年10月14日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其大部分位于华东和西南两个区域。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了一股热潮,各地区纷纷出台关于本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政策,以确保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二)小镇发展模式多元化

我国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政府制定发展大纲和政策措施,企业完成具体的建设事项;第二,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特色小镇,政府先做好发展的规划然后和企业共同建设;第三,以政府为主体建设特色小镇,根据地区特色建立相关联的产业,以此来推动当地的发展。

总之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不断建设的同时也突出了本地区的特色,这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三、推动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议

(一)立足区位特点实现科学规划

发展特色小镇需要立足于自身区位特点,挖掘自身潜力而不是照搬某种发展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差异性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东部地区的建制镇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在人口规模、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要比中西部地区更具优势;中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自然环境上没有显著特色,所以特色小镇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对产业方向选择上,找准小镇发展的根本动力;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大部分都地广人稀但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在发展方向上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状况,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较丰富,因此可以发展工业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以及旅游小镇,不可脱离自身条件限制制定政策。

(二)以产城融合模式推进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小镇建设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该为当地的居民带来实在的福利。

比如“钱塘智造小镇+东方电商小镇”的小镇模式出现了“区域统筹,产城联动”的正效应,以江干科技园为依托,把推进工业4.0的智能产业制造业作为重点,形成智造小镇;同时,围绕着东方电子商务园、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九堡客运中心

周边来建设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小镇。

两个空间设计的互通互融及其生活设施的配套形成良好的城镇环境,从而形成高品质的特色小镇,充分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三)配合经济转型和创新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建设特色小镇时应符合当前经济大趋势。

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和思维的优势,拓展产业功能和文化内涵,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首先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应更加强调人的参与,将小镇居民纳入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

其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和重组。

三是利用好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大平台,推动实现管理集中化和服务人性化,突出小镇的特色和优势。

让原本不具备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从而小镇的发展机会也因电子商务的繁荣而增加,这样就使得小城镇就享受到了网络经济带来的好处。

同时信息的传播可以打破地理空间的局限,让处于偏僻的乡村与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小城镇因为信息化走上了工业化就有条件实现就地城镇化,还可能吸引外来人口的聚集于此。

(四)提升整体运营和管理能力

政府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更好发挥金融服务的职能,把握建设特色小镇的机遇,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小镇建设,并且制定一些利于外部投资进入的相关政策。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政府要在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的基础上相机抉择的采用更加灵活的机制,使企业成为建设的主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空间。

当前特色小镇的重点更应是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做到产城融合。

政府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推动力,要具备以更为长远的眼光来考察其发展的前景,推进城市公共产品服务建设向远郊农村延伸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