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3315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3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docx

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

2010年高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设计

一、2010年历史考试大纲分析

二、宁夏三年高考印象与反思

三、高考备考方案与复习设计

一、2010年历史考试大纲分析

1、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和2008年考纲相比,增加了“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这句话,说明新课改高考注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弥补高中历史模块教学的局限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在尊重课标精神的前提下,按照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起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脉络,让学生能清晰把握中外历史各发展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由于新高考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层能力要求通过新材料、新情境分层设问,一气呵成进行考查。

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和对基本的阶段特征的清晰理解是难以应对新高考的。

2、考核目标

四大目标十二项要求

⑴“获取和解读信息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⑵调动和运用知识

①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②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③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⑶描述和阐释事物

①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②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⑷论证和探讨问题

①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②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③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考纲新目标由高校测量学权威专家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制订。

⏹四大项目标按照考生答题的思维顺序来表述,层层递进,突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解读解析能力,突出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观点解决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突出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学科专业性要求提高,有学术下移倾向,要求教师关注学术动态及时反映学术新成果,突出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启示我们高中历史教学应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学术进展,及时吸纳新的学术成果并与高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

3、考纲内容

⏹必修有三个模块共26个子目85个考点,选修有四个模块共23个子目。

⏹其中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6个子目共6个考点;

⏹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有5个子目共11个考点;

⏹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有6个子目共17个考点;

⏹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有6个子目共16个考点。

⏹在编排上体现了古今关联、中外贯通的原则。

(1)考纲在时序上打破了模块排列,对模块内容进行了整合,实行的是通史排列,排列顺序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增强了历史的时空观念,有利于整体、全面地把握历史的发展线索。

(2)在中外比例上:

中国史共13子目50个考点,世界史共13子目35个考点。

⏹(3)在古代、近代、现代比例上:

古代史6个子目19个考点,近代史8个子目23个考点,现代史12个子目43个考点。

⏹(4)中国史内容多于世界史内容,现代史考点超过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总和。

从考纲和考试说明中体现的高考命题思路

⏹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科综合能力、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核标准。

⏹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时代性,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了运用多种手段考察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能力。

⏹运用严谨、缜密、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对历史概念、历史的现象与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合理、客观的阐述和解释。

⏹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理论等新视角透视中外历史,构建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通史体系,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近代化的演进和扩展,中外历史的比较、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命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考察学生分析、阐释、判断、比较、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选考题为历史学科选修模块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2010年宁夏文综试卷地理学科又增加了选考内容《环境保护》《自然灾害》试卷长度、结构会有微调。

5、宁夏选考内容变化

⏹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梭伦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考

⏹除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外,梭伦改革和欧洲的宗教改革在必修模块都有所体现,属于必修考试范围的内容。

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⑴洛克⑵卢梭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⑴《独立宣言》

⑵《人权宣言》

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⑴法国大革命

⑵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⑴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⑵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⑶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5、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⑴第一国际⑵第二国际

“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大抗议书;内战)删去,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的宪章运动删去。

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⑴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⑵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⑶“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⑶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⑴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⑵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⑶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⑴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⑵中东战争

⑶两伊战争⑷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四个标题减为三个标题,考点没有变化。

2、将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中的“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删去

3、将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印巴战争删去。

5、选考内容的试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选考部分的高考题其选拔性特点更加鲜明,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难度一般不低于必修模块。

复习中注意选考四个模块选择的策略性和学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还要有一定的应变性以克服四选一试题中四道试题难易度的不均衡性。

⏹选考部分安排在文综试卷的最后一题,在时间的紧迫性上和考察深度、难度和广度可能会有高于必考部分的不确定因素,这都对学生是较大的考验。

近三年宁夏高考选考题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远远高于课本,和课本呈现若即若离的关系,材料选择的空间和答题的依据和教材的联系并不紧密,更注重利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选修部分也是平时复习备考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一般至少选择两门选修课程备考以便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1)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可以把选修课内容放在必修课所形成的知识框架中进行整体把握。

既拓深、拓展了历史知识又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例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四个改革放在19世纪中期这个时代背景下进行复习,结合必修二的两次工业革命和必修一的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相关内容作为背景知识就可以找到这几次改革的共同背景和措施中的共同点,进而使学生得出由于改革的结果不尽相同,使得四个国家在近代史上的命运也各不一样的结论,既加深学生对四次改革的理解,又对必修模块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再次学习,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又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这些古代史的重要改革可以巧妙地穿插到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去讲述。

⏹2)对选修内容做适当深加工,注重规律总结

选修课程也是对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一种拔高和拓展,从近三年宁夏选考题的命题来看出题的空间很大,几乎全是新材料、新信息、新情境而课本知识只是作为背景依托,因此复习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所花时间需科学安排,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标和大纲的基础上适当加深、拓展本模块的知识,注重模块考点所放映的共性特征的总结,例如通过中外改革我们对改革有什么样的共性认识,改革成败规律的认识,中外改革的共性、差异比较等等。

对选考二中外民主思想发展的历程、历史背景、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外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结果的比较及其差异形成的原因都需重点分析讲解。

一、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春秋管仲改革

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秦国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革

隋以庸代役,唐租庸调制及两税法,

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的“推丁入亩”

中国古代租佃制度的变革

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

1、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2、中国现代的改革

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原因、核心内容、后果)

①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原因、核心、结果)

⏹①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总结:

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

⏹所有制结结构:

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体制:

平均主义——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兼顾公平

⏹主要方法:

⏹农村

⏹城市:

改变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改变计划管理体制。

三.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

(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日本明治维新

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德国、日本)

俄国1861年改革

(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的改革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4、中国的改革

(三)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改革或调整

1、东亚、东南亚:

新加坡,韩国,泰国与马来西亚

2、印度

3、西亚

(3)研究考情,增加学生的应变机智和应变能力

⏹选修部分宁夏高考已考考点有:

⏹选考一:

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王安石变法,未考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另外张居正改革、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也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

⏹选考二: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未考查的有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侧重点仍可能在已考的考点中选择。

⏹选考三:

以一战、二战为背景注重考查战后对战争的反思和认识。

⏹选考四:

以牛顿、沈括、孙中山等中外人物为为切入点同时考查了其他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等。

侧重对科学家和科学精神的考查,时代色彩鲜明。

由于选考题的命题特点,突出了考纲“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因此在选修模块的学习和四道选考题的选择上可以不拘一格,大胆取舍。

根据试题和自身特点作出价值选择,有利于得高分的选择,增加应变机智和应变能力。

二、宁夏三年高考印象与反思

一)印象、反思

印象一

2007年,迎来了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使经历过的人知道改革是要付出痛苦和代价的。

⏹2007年的高考复习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对高考命题的方向性难以把握成为最为困惑的问题

⏹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我区某老师在考后的一纸评论代表了当时所有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追求、困惑和思考。

该老师向国家考试中心质疑

①必修模块三个部分试题分布不均,经济史偏少

②阅读量稍大4300字

③材料呈现方式单一

④有些问题提法稍难,如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2题中的第

(1)问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⑤缺少开放性、探究性

⑥总体对于宁夏考生过难,海南卷的难度尚可。

命题专家答复:

①同意经济史偏少,要适当增加

②不同意阅读量大,同意材料呈现方式单一

③不同意有些问题提法稍难

④同意缺少开放性、探究性

⑤总体偏难,但在合理范围之内

⑥选修是必修的提高,考查难度要适当提高

⑦减少了串题(主题式选择题),考虑到教材是专题史,题再专题,考查面过窄。

反思一

⏹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要科学处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能一个版本单打独斗也不能过多增加学生的负担。

⏹能力立意是课改和高考的方向,要由侧重知识的梳理向侧重能力的训练、方法的培养偏移。

印象二

2008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一道历史试题的金融风暴也席卷了宁夏考生。

这道题引起的反响和争议很大,它给师生带来的余悸至今未消,“恐高症”进一步加剧。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

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10分)

⏹答案要点:

⏹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该题设问新颖。

题目主要涉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危机的政策,及对危机的认识问题。

第一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然后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来分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美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跌,这是造成用实物进行交换的主要原因。

联系到1932年仍处于胡佛当政时期,政府缺乏有效的反危机措施,导致经济持续恶化,这也是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限制过死,不利于正确评价考生的水平。

另外,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这两个词为什么师生绝大多数都表达不出来?

学生为什么会写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这样的词?

通货紧缩这样的专业术语,中学历史老师对此也比较陌生。

只有博学广识,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做一名合格的导师。

⏹“消费者持币观望”则是近年来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的词汇,点击XX搜索,一下子出来289,000条。

参考答案用了这样活生生的语言,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吸收融合新鲜的语汇,适应时代的要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答案要点: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此题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政策的积极意义,该题设问切口小,专业性强。

金融问题是中学师生普遍较生疏的领域,教材叙述上往往简单化,一带而过。

⏹教师一般不深入挖掘分析,拓展迁移。

参考答案中第一条“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无论材料还是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有清楚的表述;第二条“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在人教版中有,而人民版中未提美元贬值;第三条“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在两个版本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教材中一般把其列入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一项,考生未必能把它转化迁移为金融措施。

⏹政取得成效的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11分)

⏹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此问为考生提供一个新的情境,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能力。

要充分理解政府增加投资和扶持房地产建设可能带来的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作用,此题与往常做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克服危机方面的重要影响有类似之处,可以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角度来组织答案。

隐性考察了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6分)

⏹答案要点:

⏹评分说明:

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

⏹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

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

⏹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

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

⏹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

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该题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时代背景不同了,政府采取的房贷政策方面的差异等,要善于从两个材料中找到二者不同的可比较项,然后进行分析说明。

⏹考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比较能力,善于从时代背景、借贷机构、借贷目的、借贷性质、借贷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才能顺利应对。

反思二

⏹关注时政,关注社会变革,关注世界形势,加强世界意识,将时政和历史紧密结合。

深入探究而不能是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以本为本式的复习。

⏹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和优化课程资源。

⏹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能力、创新思维等需强化。

⏹教师的引领作用必须突出,复习不仅满足于有效而是如何克服困难、突出重围追求高效。

⏹打破思维定势,改革必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2008宁夏卷)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本表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印象三

2009年甲骨文考证风波裹挟着罗马法的旋风向学生袭来。

还没缓过神来,法国历史学家的理论观点又在考验学生紧张的神经。

(2009宁夏辽宁卷)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2009宁夏辽宁卷)罗马法规定:

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2009宁夏辽宁卷)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反思三

⏹加强史料的阅读、理解和阐释能力,历史观点的鉴别和比较能力

⏹文化常识游离于考纲内外之间,不能边缘化,应立足于长远,积累于平时一点一滴而不是考前突击或因难以把握而放弃。

⏹得选择题者得文综。

特别加强优秀学生选择题得分的正确率。

(二)三年高考试卷简析

1、试卷结构

⏹三年的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的变化。

⏹整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24-35题)48分,非选择题(必修+选修)(37+15)52分。

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

范围

分值

比重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中国古代史

24

0

24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