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4281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复习专题十二:

课内文言文

【解题指津】

聊城中考对课内文言文的考察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积累一定量的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阶段实词积累量在150个左右,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

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1.对于古今异义变化不大的实词,可用把单音词组成双音词的方法来推断。

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这里的“地方”是两个词,是“土地”“方圆”的意思,而今天变成一个固定的意思了。

又如:

“忌不自信”,这里的“自信”是两个词,是“自己”“相信”的意思,而今天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意思。

又如“齐师伐我”,将这四个单音词分别组成“齐国”、“军队”、“讨伐”、“我国”四个双音词,即可将“齐师伐我”的文意理解清楚。

2.对于一些特殊的实词,如词性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我们不妨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1)词性活用。

词性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动心忍性”的“苦、劳、饿、动、忍”可解释为“使……苦、劳、饿、动、忍”,这里采用了使动用法。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又叫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如:

“余”,在我们初中所学的课文中有三种意义:

①《公输》中“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的“余”译为剩下,多余的;②《陈涉世家》中“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的“余”译为整数后表不定余数;③《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余”译为以外,其他。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是极其普遍的。

一词多义也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通假字。

课本中的通假字并不是很多,不难整理与记忆。

如:

《公输》中“公输盘不说”的“说”,同“悦”,喜欢,高兴;《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同“嘱”,嘱托。

(4)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译为不要说,更不必说;“后遂无问津者”的“问津”译为问路。

课本中,古今异义词并不是很多,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这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二、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

即考试手册中要求的六个虚词:

“之”、“其”、“以”、“而”、“何”、“于”。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

如:

《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何”是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反问,相当于“为什么、什么”。

复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理解并牢记其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

(2)根据语言具体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虚词的意义,千万不要把虚词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学习。

(3)注意对文言虚词的积累。

三、掌握常用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用动词“是”表示,古汉语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更多情况下古汉语常用“……者、……也”“……,……也”“……者也”等句式表判断,通常翻译为“……是……”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译:

陈胜,是阳城人。

②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译:

作战,是靠勇气的。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另外还用“则”“乃”“为”等这些词表判断的,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

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译:

应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2.省略句。

这是文言语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指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在不同的表达情况下有省略现象.如:

①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句中省略“渔人”和“山洞”,补全应为: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山洞)初极狭,才通人

②问所从来,省略了“渔人”,补全应为:

问(渔人)所从来。

3.被动句。

现代汉语多用“被”(也用“为”)表示,而古汉语则常用“于”、“为”、“见”或用“为……所……”等格式表示被动。

如: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

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就是说:

高山峰峦被大雪洗的干干净净,像擦拭过一样。

③“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为所吞”是指两只小虫被癞蛤蟆吞掉(《童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4.倒装句。

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

为了能正确翻译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我们一定要注意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

如: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其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疑问代词,什么;“之”,助词,无实在意义。

4、课内文言文的理解

考点一般会涉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段落内容、关键语句作用、作者写作目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揭示哲理启示、全文写作方法等内容。

如《送东阳马升序》,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现身说法,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备考精练】

一、(2014·黑龙江龙东)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

“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

点燃蜡烛。

④昧行:

在黑暗中走路。

昧:

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

(2)恐已暮矣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2分)

二、(2014·湖南株洲)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巳。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注】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

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

【注】鹳(guàn):

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狼洞其中洞:

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寐:

睡觉

C.鹊巢其上巢:

筑巢D.集古木之上集:

停息、聚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久之,目似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以刀劈狼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①一鹳横空而来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①二鹊亦尾其后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犬/坐于前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若/相语状,俄而/扬去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3分)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2分)

5.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

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来说明它们是这样的鹊。

(2分)

三、(2014·贵州安顺)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

③阡陌交通()④便要还家()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2分)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4分)

5.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4分)

四、(2014·山东青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五柳先生传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便要还家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分)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

五、(2014·山东德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