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9962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docx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发展

第四章17世纪物理学的开展

哥白尼学说几乎被所有的新兴科学家一致接受,教会的迫害反而使真理的声音广为传播,伽利略方法广泛受到欢送,大批实验室和科学家涌现。

如:

法国的笛卡儿、费马、帕斯卡、马略特

意大利的托里拆利

荷兰的惠更斯

德国的莱布尼兹

英国的玻意耳、胡克、哈雷等

而在众多的科学家中,当时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从事实验,崇尚实验归纳方法。

例如:

帕斯卡、马略特、胡克等,他们大都十分强调实验的意义,但不重视数学和推理。

另一类是以笛卡儿、费马和莱布尼兹为代表,崇尚理性演绎,在数学上都有相当的成就。

而把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结合得较好,因而成就比拟突出的人物,就是介于伽利略和牛顿之间的科学家——惠更斯。

总之,17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以及理论活动的时期。

4.1力学

我们着重介绍笛卡儿、胡克、惠更斯和牛顿的主要成就。

一、笛卡儿〔1596——1650〕和胡克〔1635——1703〕:

〔一〕笛卡儿:

1、哲学:

笛卡儿在哲学上主张二元论,一方面认为物质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又认为精神也是实体。

他主张普遍疑心,但最后发现“我在疑心〞这一事实再也不能疑心了。

于是得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断。

2、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的机械宇宙观,数学演绎方法和某些物理规律对后来都有较大的影响。

笛卡儿认为,物质是由微粒这一唯一实体构成的。

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运动形式。

他否认真空的存在,认为空间中充满旋涡状运动的微细物质〔以太〕,天体间的作用就靠这种旋涡来传播,而不是超距作用。

这些观点,包括旋涡说,近距作用和无真空等等,构成机械论宇宙观。

这些是用力学代替神学对宇宙作出统一解释的第一次尝试,对于当时及后来的物理思想的开展起了不小影响。

3、笛卡儿的方法论对于后来物理学的开展也同样重要。

他创立了数学演绎法。

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解析几何学使变数进入了数学,给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带来了直接的便利〔如图解法,为纪念笛卡儿而命名的直角坐标系〕。

可以说,培根的实验法和笛卡儿的数学演绎法,成为近代物理学方法论的两大源泉。

4、在力学上的主要奉献:

〔1〕明确地表达了惯性定律,他在?

哲学原理?

第二章作了如下表述:

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

〔2〕提出动量守恒定律,即物质与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儿是从哲学上来加以论证的。

〔3〕碰撞定律:

他对碰撞及离心力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启发了惠更斯。

〔二〕胡克:

胡克从1662年起任皇家学会实验主持人,他是实验物理学家、仪器设计师。

1678年,他首次公布了固体弹性定律:

“有多大的伸长量,就有多大的力。

〞,后经改良才成为胡克定律的现代形式,胡克的实验技术精湛,物理思想活泼,涉及面除力学、热学外还有化学、生物和建筑等。

但他不大重视数学,因而对很多重要问题往往不能贯彻到底,加上性格孤僻,好与人争,因此多疑寡欢,不善于与人合作公事,影响了才能的充分发挥。

二、惠更斯〔1629年——1695年〕:

惠更斯在力学、数学、光学和天文学方面,是伽利略和牛顿之间的一位重要科学家,自幼就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13岁曾自制一台车床。

在阿基米德著作及笛卡儿的影响下,又勤奋地学习力学、天文和数学。

他的科学活动的特点是善于把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问题,在力学方面对碰撞、钟摆和向心力等问题有突出的奉献。

对于天文仪器的设计制作也很擅长。

1663年和1666年,他先后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皇家学院的第一个国外会员和院士。

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他一心致力于科学事业,终身未婚。

1、碰撞理论:

对碰撞问题,伽利略和笛卡儿等人都研究过。

伦敦皇家学会在1668年—1669年为了解决对心碰撞专门进行了悬赏征文。

结果,建筑师雷恩、数学家沃里斯和惠更斯三人获奖,惠更斯的结果最细微最全面,尽管只限于完全弹性碰撞。

他提出:

〔1〕质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二物体正碰后交换速度;在弹性碰撞中同方向的动量保持不变。

他想象一个人站在以速度

作匀速运动的船上,用吊起的两个相同的钢球作碰撞实验。

对船而言,两球以同样的速度

相接近而碰撞,在碰撞后〔对船而言〕两球将保持碰撞前的速度而被弹开。

这个过程对于站在岸上的人来说两球是以不同的速度

相向碰撞的,碰撞后两球的速度那么分别变为

于是就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惠更斯还指出,这个情形的特例是:

一个静止的球同一个质量相同的球碰撞后,后者立即停止,而原来静止的球那么获得这一个速度前进。

〔2〕在完全弹性碰撞中

守恒,这一原理对他自己后来研究摆的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2、摆的研究:

1656年,惠更斯首先将摆引入时钟,并在1657、1658、1673年先后取得了摆钟专利,1673年出版了?

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动的几何证明?

,这本书中,他指出了著名的单摆周期公式:

其中

为单摆往或返的时间,即半个周期。

根据这一公式,他在巴黎用一个周期为2s的单摆,精确地测出摆长,从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为9.2

他还提出了复摆的完整理论,并求出与复摆振动中心有关的17个问题,这是力学上第一次在给定重力场中求解受约束的质点系的问题。

在这些理论问题解决后,他利用摆线理论改良了摆钟的结构与设计,还设计了弹簧振动〔游丝〕代替挂摆的怀表。

另外,精密摆钟的创造和广泛使用,为发现重量和质量两个概念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条件。

1671年,法国的里切尔到南美附近的卡因岛作天文观测时,发现他从巴黎带去的摆钟变慢了,当他把摆长适当缩短,走时就准确了。

惠更斯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他认为这是因为赤道附近物体受到更大的离心力,从而抵消了物体的局部重力。

这就得出,同一物体在地球外表的不同特点其重力是不同的。

使人们认识到重量概念与质量概念的不同。

3、向心加速度定律:

惠更斯引入了向心加速度概念以向心加速度公式:

,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推证提供了依据。

惠更斯的治学方法和重要成果使他成功地解决了质点力学中最初碰到的几个难题〔碰撞、摆和圆周运动〕并且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威力,为牛顿的综合作了最好的准备。

惠更斯还有其他方面的成就,1680年在巴黎研究“行星机器〞,通过齿轮再现出太阳系各行星的周期,这是天文馆的雏形。

并由此研究出相当完整的循环小数理论及天文中近似值的求法,在天文望远镜上加装测微计以提高精度等。

三、牛顿的伟大综合:

〔一〕牛顿:

恩格斯谈到牛顿的成就时说,牛顿“借助于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借助于对光的分解而创造了科学的光学,借助于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而创造了科学的数学,借助于对力的本性的认识而创造了科学的力学。

〞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综合。

牛顿〔1642年〕出生在英国,他的诞生和伽利略的死是同一年。

童年时代牛顿就爱动手制作机械模型,也喜欢读书和思考。

在他12岁时,他的母亲送他到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在这所学校里,他造了一架水钟,一个风磨。

1660年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念书。

剑桥是牛顿天才的诞生地。

开始,清寒的助学金使他不被富有的学生同等对待,他的发奋努力和数学才能受到巴罗教授的精心培养。

他读过开普勒的?

光学?

、巴罗的?

讲义?

,那个时候,他已经想到了他的一些最伟大的发现的初步观念。

1664年即成为研究生的第二年,他因躲避鼠疫回到家乡,这两年是他在数学、光的颜色理论、引力问题等方面才华横溢、创造兴趣浓厚的顶峰时代。

牛顿晚年的挚友彭伯顿作了如下详细的表达:

“当他单独坐在花园里时,他沉浸在关于重力的思考之中;突然看到一个从树上掉了下来的苹果,他大吃一惊。

他发现重力从地球的中心到我们所能上升到的最远距离都不会有明显的减弱,不管是在最高的楼顶,甚至在高山的顶峰,也没有明显的减弱;在他看来,有理由作出这个结论,即这个力必然可以延伸到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距离还要远;他自言自语道:

为什么不能高达月球呢?

如果是这样,月球的运动肯定受到重力的影响;或许它因此有可能保持在它的轨道上。

〞这个关于引力思索的故事,说明牛顿开始产生了把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和保持月亮在它的轨道上的力看成同一本质的力的想法。

牛顿以他非凡的洞察力在落体运动与月亮运动之间搭起了一座智慧的桥梁,觉察到天体运动与地球上的运动的统一性。

在1669年他写了?

论圆运动?

,在书中,他开始对引力的平方反比率进行地月验证,但是当时得到的结果是不符合的。

直到13年后,牛顿依据地球经度一度之长的新数据重新计算,才使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相符。

从而证明了引力与距离的平方反比的关系是正确的。

正如牛顿所猜测的,也如胡克、惠更斯、哈雷和其他人所猜测到的一样,即如果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正确的,那么,地球和太阳系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吸引力应反比于距离的平方。

但是,开普勒定律的准确性在那时是受到疑心的。

证明上述猜测,需要的正是牛顿的天才。

1684年8月——10月,牛顿先后写了?

论运动?

以及?

论物体在均匀介质中的运动?

,1686年4月他把?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原稿请求皇家学会出版社出版时遇到了秘书胡克的异议和经费困难,1687年由其好友哈雷自费出版,又过了6年,牛顿成为皇家学会会长〔终身制〕,1672年牛顿发表了?

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

,与胡克展开争论,胡克1703年去世。

1704年,牛顿出版了?

光学?

,晚年从事化学研究和埋头神学著作。

自1693年起担任造币局局长。

1727年去世。

牛顿说了一段有名的话:

“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儿要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所指的巨人,包括欧几里得的数学、笛卡儿的动量守恒、惠更斯的向心力等。

在科学方法上,他以培根的实验归纳法为根底,又吸收了笛卡儿的数学演绎体系,形成了他比拟全面的科学方法:

〔1〕重视实验,从归纳入手,这是牛顿科学方法论的根底。

牛顿本身在实验上具有高度的严格性和技巧,在?

原理?

一书中他描述了大量实验,例如,为了证明质量和重量成正比,用各种同形状、同阻力、同地点、同摆长但不同物体的摆验证惠更斯公式,结果证明所有这些摆的周期在

误差内都相等。

他的实验记录如此认真,以至后来他在某一摆锤实验记录丧失后还能回忆起其中的主要数据。

〔2〕清晰的逻辑头脑:

牛顿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方法的奥秘时说“不断处于对事物深思〞。

伽利略、笛卡儿、惠更斯等人已经用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等一系列科学概念代替了过去亚里士多德模糊不清的自然哲学概念。

牛顿的功绩是把它们加以系统化的同时,奉献出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力和质量。

他把“质量〞和“重量〞区分开来。

并分别与惯性和引力相联系。

牛顿综合了天上的月亮运动与地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3〕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只有通过数学方能归纳为可进一步测量、应用和检验的公式或定律。

牛顿的巨大数学才能帮助他解决了旁人解不开的难题。

他创造新的数学工具来研究变量和瞬时的关系,简化复杂的计算。

没有这些才能,就不可能建立起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二〕牛顿的主要成就:

1、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牛顿发表了?

原理?

一书,全书分为两大局部,第一局部包括“定义和注释〞和“运动的根本定理或定律〞,第二局部是根本定律的应用。

这部伟大的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数学方法:

牛顿从变速运动的物理模型中抽象出微积分的概念。

而德国的莱布尼兹那么是从对曲线的切线的几何学研究中引入

的。

从此,微积分便成了解决变量及其变化等问题的有力武器,而物理学问题也就可以不必依靠哲学方式去解决了。

♦力学的理论根底——根本概念和定律:

牛顿严格定义了当时人们常常混淆的几个根本力学概念,例如:

物质的量〔质量〕、运动的量〔动量〕、惯性、外力、向心力等。

其次阐述了他的三条定律和六条推论,六条推论包括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那么、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相对性原理等,在后面的附注中,还描述了许多正碰中的恢复系数及简单机械的实验。

牛顿对弹性碰撞的物理过程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在碰撞中两球挤压,产生瞬间变形,而后恢复原形,球被弹射出去。

他得出结论:

两个质量相同的完全弹性球,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运动碰撞后,两者都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样,就把动力学和静力学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

原理?

在后面的三篇中将定理和定律应用到许多问题中,包括地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提出与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注】在?

原理?

中,第一条定义就是: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度量,可由其密度和体积求出。

〞在阐述这一定义时,牛顿又说:

“我在以后不管在何处提到物体或质量这一名称,指的就是这个量。

〞也就是说牛顿把“物质的量〞、“物体〞和“质量〞这三个词当同义词用。

他也把质量等同与惯性。

1876年,马赫发表了?

关于质量的定义?

一文,提出了用力和加速度的负比值定义质量。

1876年麦克斯韦又提出了利用一个确定的力先后对两个物体施加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比值作为它们质量反比。

即当外力相同时,有:

即:

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惯性大,因此可以说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这样定义出来的质量就叫做惯性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的思想来源于哥白尼,哥白尼认为物质有一种聚集为球体的趋向。

吉尔伯特把磁力说扩大到太阳系,认为地球是块大磁铁,这种说法启发了开普勒,他认为太阳可能发出一种类似磁力的引力流。

伽利略却认为引力与物体轻重无关,他认为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是惯性的天然表现,不需力来维持。

笛卡儿认为天体的运动来源于惯性和以太旋涡对天体的压力〔成为当时英国法国教科书中的正统观点,但缺乏科学的论证〕。

1661年胡克作了一些实验,1664年,胡克认为彗星轨道在靠近太阳时弯曲,说明太阳有吸引力。

1679年胡克、哈雷都按照圆轨道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出向心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但这种平方反比为什么会形成椭圆轨道以及椭圆轨道怎么证明向心力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大家束手无策。

至此,尽管经过前人的努力,万有引力定律的思想准备已经根本成熟,但在数学上还存在困难。

牛顿对引力问题,自己只成认有两点成就,第一是观念上的。

他肯定了地球上的重力和天体间的引力的同一性。

打破了亚里士多德“月上〞和“月下〞两个世界的划分,尽管地面附近的落体运动与月亮的旋转在形式上完全不同,牛顿却独具慧眼,看出它们之间起作用的都是同一性质的力。

关于苹果圆中的故事只有象征性的意义,这个故事说明牛顿经常沉思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探索天上〔月亮〕和地上〔苹果〕的力之间本质是否相同。

第二,牛顿用数学方法表示出万有引力。

在涉及力、距离、轨道的具体计算中,曾遭遇了变量和积分计算等困难,主要困难有三:

〔1〕如何用平方反比律证明行星运动是椭圆运动,这需要积分;〔2〕能否把月球和地球质量看成集中于球心,这需要积分;〔3〕要有精确的地球半径,地月距离等数据以进行验算〕。

由于牛顿创造了新颖的数学工具,加上他对数据一丝不苟的严格态度,他终于克服了困难。

他从1666年开始研究这一定律,到1687年最后发表最后发表,共21年。

事实上,在1685年以前牛顿自己还一直疑心这一结论。

理论的作用不仅要解释已有的现象,而且要能预测未来的事件。

事实上,万有引力理论,使得人们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天体运行的长周期轨道,免去了过去冗长的计算,而且十分精确可靠,从而解释了今后几百年内极多的地面现象与天表达象,例如:

哈雷彗星、地球的扇形,后来人们预测了海王星、冥王星等等,直到今天,万有引力仍是最精密可靠的根本定律之一,她是天体力学和宇宙航行计算的根底。

在牛顿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天与地的区分是根深蒂固的。

没有任何一项成果能说明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服从相同的规律。

牛顿的引力定律表达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和伽利略的抛体运动统一了。

从而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的实验得出的力学原理中。

这是物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

牛顿代表了人类在认识机械运动根本规律方面的巨大飞跃,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根底。

但是,牛顿力学相信绝对时空观,这是它的局限。

另外当时的自然科学家还不能仅靠一条万有引力定律去说明行星轨道的切线速度一开始是从哪里获得的,牛顿在1692年写给牧师的信中写道:

“没有神力之助,我不知道自然界还有什么力量竟能促成这种横向运动〞。

牛顿把一切未知的神奇归功于上帝,为此花了后半生的心血写出了150万的神学著作。

四、液体和气体:

1、帕斯卡:

在讲到液体和气体力学的时候,我们从帕斯卡关于液体压强的研究开始。

帕斯卡出生在法国,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于1653年写了一篇文章叫?

论液体的平衡?

,在文章中,他说明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即施加给液体的压强不减弱地穿透到各个方向,并以相同的压强作用在和力成直角方向的所有相等的外表上。

他用实验方法证明了,依靠液体重力得到的正对外表的压强仅仅决定于液体的深度。

2、厌恶真空:

除了望远镜外,在17世纪科学也发现了气压计和空气泵。

在物理史上,许多哲学家,物理学家都曾经说过,真空不存在。

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都讲过自然界厌恶真空。

由于这种厌恶,据说自然界以容纳附近的任何东西并立刻以这种东西填满任何被弄空了的空间来阻止真空的形成。

甚至伽利略也不能使自己完全摆脱这种学说。

伽利略知道:

〔1〕空气有质量〔他以平常压力下的空气和高压下的空气注满玻璃容器后的重量差使自己相信空气有质量〕;〔2〕“对真空的阻力〞是以水柱的高度来量度的。

但是,他没有把两个观点统一起来,把空气看作是可以施加压力的流体,这个工作尚待他的学生托里拆利来完成。

3、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在耶稣会学校开始他的数学研究,并在罗马的卡斯特里知道下继续研究。

他精通伽利略的著作,并发表了一些力学文章。

伽利略渴望认识这些论文的作者,并邀请托里拆利和他合作。

据说,他们的交往和谈话给晚年的伽利略以极大的抚慰。

三个月后,伽利略逝世。

伽利略的保护人托斯卡纳大公爵让托里拆利以学院数学教授的名义作为伽利略的继承人。

1640年,意大利北部一名大公爵家中的花园建造了一座结构十分精美的喷水池。

为了供喷水,挖了一口十多米深的井,装上了强有力的抽水唧筒,但是一滴水也抽不上来。

于是,大公爵就派人去请教当代最有名的科学家伽利略。

这时伽利略已是76岁高龄,又双目失明,病卧在床。

当他听到这种情况,也感到十分惊讶。

但他认为,自然界厌恶真空可能是一种力,这种力是可以测量的。

他说,井太深了,抽水唧筒内水柱受它自身重量压缩,所以还没有到井口就被压了下去。

人们听了似懂非懂。

可是,这时的伽利略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他认为当水沿抽水唧筒上升时,不是什么管子这头“厌恶真空〞造成的,而是管子那头井水水面上的大气压力使水沿管子上升。

抽水唧筒只能把水抽到十米高,那是因为大气没有重到可以把水压到十米以上的缘故。

他又想,用水做实验管子得十多米长,太不方便了,于是改变用水银做实验。

托里拆利设计了以垂直的水银柱测定真空阻力的方案。

他预料水银的长度约相当于水柱的

托里拆利实验在1643年由伽利略的学生维维安尼进行。

他的实验的具体做法是,把一根约122厘米长的玻璃管一端封闭,从开口一端慢慢地装满水银,再用手指按住这开口的一端,把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倒转过来,然后,将开口端插入一个盛水银的盆中。

当放开手指后,玻璃管中的水银不断下降,直至高出盆里水银面29英寸〔约737毫米〕为止。

这个著名的实验使他们知道如何获得真空,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也很容易的解释了抽水唧筒的抽水高度。

这个实验装置可以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压强计。

但是,托里拆利从未发表过一篇关于他的这项研究的说明。

事实上,他那时一直在钻研摆线的数学问题。

几年后他去世了,可是,他却在1644年给他朋友的信中,描述了他的实验。

使得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新闻在法国学者中引起了大轰动。

后来传到帕斯卡那里,他又重新做了思考,并得出结论说:

“真空在自然界中不是不可能的,自然界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厌恶来避开真空。

〞帕斯卡还推论,如果水银柱是单纯的被空气压力提起的话,那么水银柱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应该更短。

他在巴黎的教堂尖顶做了实验,甚至让别人在多姆山做一次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水银柱高度有三英寸之差,“这使我们以赞赏和惊奇的心情而狂喜〞。

帕斯卡又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用的是红葡萄酒和一根46英尺长的玻璃管。

一个注有一半空气的气球,当把它拿到山顶时,发现它膨胀了,而在下山时,他又慢慢地恢复了原样。

4、盖里克关于空气压力的实验:

由于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实验研究,“厌恶真空〞的学说已被推翻。

在德国发生了重复的过程。

德国研究者的早期工作是独立进行的。

盖里克产生在马德堡的名门望族,他在很多大学学习过,以后又在英国和法国旅行。

1646年,他当上马德堡市的市长。

关于真空的问题的争论引起了他寻求实验事实的好奇心,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1663年他完成了他的著作?

论真空?

的手稿,九年后出版。

在他的著作中有大量的插图,说明了他所从事的实验:

盖里克起初用一个密封的装满水的葡萄酒桶,试着用泵把水抽到下面的桶里。

三个大汉拉动泵的活塞,终于成功地把水抽出。

随即听到一些噪音,似乎桶内剩下的水在剧烈地沸腾。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从桶缝钻进空气取代被抽出来的水时为止。

后来,盖里克以铜制的球形容器作为实验对象代替了木桶,用活塞将球里面的水和空气抽出来。

开始时,活塞很容易被移动,而以后要有两个人的力气才能勉强拉动活塞,当“突然出现大霹雳声使大家都感到惊吓〞时,铜球塌瘪了。

后来,一个更大的和更严实的球形金属容器被安装固定并被抽成真空。

“翻开活塞时,空气以这样大的力挤进铜球内,恰似它要把附近的一个人拉到铜球里一样。

虽然你在一段相当的距离内捂住你的脸,但你的呼气被吸走了。

确实,当你用手抓住活塞时不能不冒着被猛然拉下的危险。

〞盖里克创造了抽气泵。

人们利用抽气泵很容易获得真空,做了许多实验。

人们听不到放在真空中的钟声;在里面的火焰熄灭了;在里面的鸟张大嘴拼命呼吸,而最后死去;鱼也死在里面;葡萄在真空中能保存6个月。

盖里克拿来长管,一端和抽空的玻璃球相连,另一头浸在水面水下,就是盖里克气压计。

他以空气的压力来解释管子里水的上升。

他观察到水柱高度的起伏,并用这个仪器作天气预测。

一个浮在水面的小木头人在管子里上下运动,并以他的手指指出了各个时刻的空气压力。

盖里克还设计了空气有质量的实验。

他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也是真实的。

他做了一对直径约为1.2英尺的半球,并于1654年在葛底斯堡表演给迪南三世皇帝看。

根据他的计算,要克服大气压力把这两个合在一起的半球,需要11845牛的力,他用了16匹马才把它拉开,每个半球八匹马。

后来,盖里克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做了这些实验。

5、波义耳的生平〔气体实验定律的发现〕:

波义耳出生在爱尔兰。

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

他相信宗教,因此许多作品都是关于神学的。

1638年他到了欧洲。

1645年伦敦的哲学会议后,他得到了对科学研究的巨大动力。

1654年波义耳在牛津任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且聘请胡克作为他的化学助手。

1659年,他读了盖里克的空气泵的报道。

以后,他让胡克做了一个精致的气泵。

1660年,波义耳发表他的?

新实验?

一书。

他出版这本书后,荷兰的一位教授宣称:

空气要做到和29英寸的水银柱相平衡的这种大事,是非常不能够的;他声称,他发现了水银被不可见的纤维吊在管子的上端,并当他用他的手指按紧管子的上端时就感到有这种线。

这个批评促使波义耳重新做了研究。

如果没有这个荒唐的批评,波义耳或许永远也不会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他这样描述他的实验,我们取一根长的玻璃管,用灵巧的手和灯火把它的下端弯过来,使其弯向向上的局部几乎和管子的其余局部相平行,并且使较短的一段玻璃管上的口密封,用刻有假设干英寸分格的纸条顺着管仔细地帖满。

然后,注入管子的弯曲局部适当的水银,以便水银在管子两端到达相同的高度,接着,我们开始把水银灌进管子的较长的一端,直到管子较短一端里的空气受到压缩后减小到它所占据空间的一半时,最后,我们快乐和满意地看到,玻璃管较长局部的水银比另一局部高出29英寸。

“后来,波义耳用其他管子重做实验,并且每一次都把观察值跟“按照设想,压力和膨胀成反比的假设〞所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