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1839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4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docx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急救手册

 

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

现场急救手册

 

二○一五年十月

 

第一章现场急救概述

一、现场急救的概念

现场急救是当人们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在送医院治疗之前,施救者按医学急救原则利用现场能提供的人力、物力,及时恰当地处理伤病者,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以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减轻痛苦和防止残疾的医疗行为总称。

现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首要环节,目的是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病者痛苦,缩短突发伤害或疾病康复时间,及早送医院以挽救生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场急救反映了社会对突发伤害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公众的急救素质水平,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现场急救中,急救人员和急救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两个必备要素。

急救人员除医务人员外,还应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非医务人员,如消防队员、工程抢险人员、警察及普通公众等,即通常说的第一目击者。

基本急救技术包含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止血、伤口包扎、骨折固定、伤病者搬运等技术。

其中CPR技术最重要,因为它是“死而复生”的技术,通常被称为基本生命支持。

二、现场急救的目的

(一)抢救生命

通过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伤病员的生命。

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是抢险救援和现场急救的第一要务。

(二)稳定病情

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对症及特殊救治,以使伤病员病情稳定,为下一步救治打下基础,如对大出血的伤员进行及时的止血,是防止出现失血性休克和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

(三)减少残疾

在运动训练竞赛中,往往会出现各类外伤、复合伤和并发症。

要全面检查伤员,充分估计预后,及时正确地采取紧急措施,避免盲目蛮干,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

(四)减轻痛苦

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止痛等技术,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减轻伤病员的痛苦,稳定伤病员的情绪。

三、现场急救的特点

由于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症科的情况大不相同,现场急救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突发性

现场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病者或病人。

疾病急救中的病人一般是单发,而灾害创伤或重大事故伤病者常常是多个。

病人何时呼救、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具有随机性。

(二)紧迫性

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如有呼救必须立即出动,到达现场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

(三)艰难性

现场急救的环境通常无定性且条件差。

气候的复杂,交通道路的艰险,给施救人员带来救援的种种不利。

有时在马路街头,人群拥挤,声音嘈杂,光线暗淡的环境中进行救护;有时在搬运途中车辆颠簸、震动和噪音给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会造成人员再伤亡。

因此,急救人员只有具备娴熟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才能适应在较差的条件下对伤病者进行救护。

(四)多样性

现场急救的对象多种多样,如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儿童的各种意外伤害等。

施救者在较短时间内要对伤病者的病情应进行判断,及时进行紧急处理。

(五)灵活性

急救现场不同予医院,往往既无齐备的抢救设备,也无充足的急救药品。

因此,施救者在现场要灵活地就地取材,寻找代用品,充分利用现场的物品充当急救设备,为病人赢得生命的时间,而不是把伤病者的急救完全寄托于医院。

四、现场急救的原则

现场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一切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减少死亡率,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为医院进一步救治打好基础。

现场急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急救危重

面对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为重中之重,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

(二)心理支持

由于缺乏自救知识和事故所带来的强烈精神刺激,往往使伤病员一时丧失理智、失去自控能力和自救能力。

由此可能导致伤病员不必要的损伤加重,甚至丧失生命。

为此,在还不能立即施救的情况下,首先应给予其心理支持、精神救助,稳定伤病员的情绪,避免其采取盲目和错误的行为。

(三)先命后伤

在现场急救中,首先处置呼吸、心跳骤停、大出血、窒息等危及伤病员生命的伤病情,然后再按照先重伤后轻伤的顺序治疗伤处。

做到层次分明,轻重有别,先后有序。

这是事故现场急救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四)先救后送

在事故现场,应首先对伤病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基本急救措施,然后将病人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在后送途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边后送边抢救。

第二章现场心肺复苏

第一节心肺复苏概述

一、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entrieularFibrillation,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二、呼吸心跳骤停定义

呼吸心跳骤停是指因各种意外伤害或因疾病所致的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可导致死亡。

在常温下,脑的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秒钟就会感到头昏,10~20秒钟可发生昏迷。

30~40秒钟瞳孔即散大,1分钟呼吸停止,4~6分钟后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此时再进行急救即使心跳呼吸恢复,也因大量脑组织坏死而成为植物人。

因此,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4分钟以内(越早越好,要分秒必争)进行正确、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对后期的复苏、救治是否成功是非常关键的。

三、现场心肺复苏

又称初期复苏,指在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的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病人心脏自主搏动的一种急救技术。

由在场人(通常是非医务人员)就地、及时、徒手(不借助任何医疗器械和药品),正确、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一种急救技术。

四、现场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正确、有效的现场初期复苏可以给病人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组织)提供一定量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以维持基础生命支持,为进一步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复苏、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对于降低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医院外死亡率,提高医治成功率以及减少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和减轻后遗症的程度均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由于意外伤害或疾病造成病人心跳呼吸骤停时,通常没有专职医务人员在场,做到及时、正确、有效的初期复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民间进行普及及培训初期复苏知识和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在美国,经过初期复苏培训的人数达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约有20万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经过初期复苏,存活人数高达7万人以上;在挪威,自1965年起已在学生课程中开展初期复苏教育,全国200万人口中有40万人受训。

五、怎样判断心跳呼吸骤停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应做到早期(要求在15~30秒内)判断,方能做到及时初期复苏。

(一)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1、意外事故:

车祸、电击、溺水、塌方、高处坠落、煤气中毒等。

2、突发疾病:

心肌病、冠心病、先心病等的先兆和症状有胸痛、胸闷、气促等不适。

(二)判断依据

1、突然意识丧失:

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

如确无反应,说明患者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因颈动脉表浅且颈部易暴露,所以常作为首选检查的动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食指和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部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问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确认摸不到颈动脉搏动,即可确定心跳停止。

3、呼吸停止:

应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判断。

可通过听有无呼气声或用面颊部靠近患者的口鼻部感觉有无气体逸出,同时脸转向患者,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

4、瞳孔散大:

应注意循环完全停止超过1分钟后才会出现瞳孔散大。

且有些患者可始终不出现瞳孔散大现象,同时药物对瞳孔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影响。

5、皮肤苍白或发绀:

一般观察口唇和指甲等末梢处最明显。

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

听诊无心音;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或心室停顿,偶尔呈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电-机械分离现象)。

7、伤口不出血。

心搏停止时虽可出现上述多种临床表现,但其中以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项最为重要,故仅凭这两项即可做出心搏停止的判断,并立即开始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BLS技术)。

第二节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步骤为A、B、C、D。

一、A(assessment+airway)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1、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轻摇患者肩部并呼唤,如无反应,立即用手指掐压人中、合谷穴约5s。

如已有心搏停止的可靠佐证,则可省略这一步骤。

2、呼救:

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丧失意识,即呼救以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并尽快打“120”急救专线电话,启动城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3、将患者放置仰卧于地上或硬板床上,如为软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宽度超过床沿和够长的硬板,解开患者上衣,抢救者跪或站立于患者右肩颈侧。

4、畅通气道:

用仰头举颏法,即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抬起下颏,使后坠的舌根上抬。

5、判断呼吸:

用耳贴近患者口鼻,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排出,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观察5s左右,无呼吸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二、B(breathing)人工呼吸

一般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若患者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图2-1)。

图2-1口对口人工呼吸

1、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掐闭患者的鼻孔。

3、抢救者深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并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4、用力快而深地向患者口内吹气,直至其胸廓上抬。

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头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

同时放松患者鼻孔以便其呼气,此时患者胸廓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6、每次吹入气量约为700~1000ml,吹气量不要过大,吹气时要暂停按压患者胸部。

7、抢救开始首先全力吹气2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以后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2口,即30:

2。

8、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清除之。

三、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

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

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图2-2)。

图2-2人工心脏按压

四、D(defibrillation)除颤

早期除颤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已将现场CPR的步骤由A、B、c扩展为A、B、C、D。

所有参与基础生命支持的人员,如他们有机会要接触和处理心搏骤停患者,则必须装备一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接受操作训练,并允许他们在必要时应用AED。

该仪器轻巧,操作简单,使及早除颤现实可行。

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一次性使用的除颤电极贴在患者胸廓的前一外侧,即前电极安放在胸骨右侧锁骨下区,侧电极则安放在躯干的左前胸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处。

2、AED操作仪器面板仅三个按钮:

①绿色:

开关(ON/OFF);②黄色:

分析(analysis);③红色:

电击(shock)。

操作时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

步骤为:

连接电极,启动仪器,按压分析按钮,仪器迅即提示正在分析,并示知分析结果,如建议电击除颤,要求大家离开患者身体,按压电击键,即电击除颤,对持续室颤/室速患者均做1次电击(150-200J),不成功继续做CPR5个周期约2min,再次除颤。

儿童初次除颤用2J/kg,如不成功,则继续做CPR2min,再次除颤。

五、药物治疗

1、径路:

①静脉内给药,初期复苏期间一般多用上腔静脉系统静脉内给药。

②经气管支气管树给药,亦可快速有效吸收,可将必要的药物适当稀释至10ml左右,注入气管内。

现已不再用心内注射给药,因可损伤心肌、冠状血管或肺脏而致气胸等并发症,尤其是心内注射操作会影响到胸外按压的持续进行。

③骨髓腔窦内穿刺注射:

用触诊确定胫骨粗隆,在其内侧面下1~3cm处,此处胫骨恰在皮下,将穿刺针垂直刺入骨髓腔,此法尤适用于婴幼儿和儿童。

2、药物:

①肾上腺素:

目前建议的剂量仍为肾上腺素1mg静脉内推注,每3~5min1次;儿童用量宜为肾上腺素0.02mg/kg,每3-5min1次;②纳洛酮:

应尽早静脉注射纳洛酮2.0mg,以后每30min静脉注射2.0mg。

第三节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常见错误

一、现场心肺复苏终止的条件

1、不少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极短时间内经过正确、有效的初期复苏,可以很快获得成功,如病人呼吸恢复并正常,意识恢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单位及认出熟人等,暂时停初期复苏,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发展,如发现心跳呼吸再次骤停,应马上再行初期复苏。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①瞳孔由大缩小;②面色、嘴角无发绀,红润;③触及颈动脉有搏动;④有自主呼吸;⑤意识恢复,眼球转动,有睫毛反射,少数有手脚活动等。

2、当急救车或专业医务人员到达后,马上转让医务人员进行救治,非医务人员可在医务人员的组织、指挥下做些其他辅助工作。

3、在没有条件通知专业医务人员尽快到达现场的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不怕疲劳,尽自己最大努力延长抢救时间,如经30分钟到1小时的抢救,病人的心跳仍未复跳,皮肤仍青紫未变红润,寒冷未变温暖,一般没有成功的可能。

4、以下情况,应给予超长时间心肺复苏(大于30分钟以上)。

①特殊病因导致的心跳骤停,如溺水、低温(冻伤)、强光损伤、药物中毒等。

②特殊弱势群体的心脏骤停,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③特殊医疗环境下出现的心脏骤停,主要是指在手术麻醉的状态下实施CRP。

5、如何选择呼救与急救。

先呼救再急救:

成人呼吸心跳停止,一般先呼救(时间要短),后基础生命支持。

先急救再呼救:

8岁以下儿童溺水、创伤、药物中毒、过敏、窒息等应先CRP1分钟后再呼救。

二、胸外按压常见错误

1、按压定位不正确。

按压时手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样易引起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导致肝破裂。

2、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

3、冲击式按压、猛压。

其效果差,导致骨折。

4、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

5、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6、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会影响按压的效果。

7、两手掌不是重叠,而是交叉放置。

 

第三章创伤现场急救

第一节创伤急救概述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工作、生活所处的物理、化学及气候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创伤机会日益增加。

致伤因素复杂化、创伤形式多样化,严重伤、多发伤、群体伤逐渐成为现代创伤的主要特点。

一、创伤的分类

(一)按致伤因素分类

可分为烧伤、冻伤、挤压伤、刀器伤、火器伤、毒剂伤、核放射伤及多种因素所致的复合伤等。

(二)按受伤部位分类

一般分为颅脑伤、颌面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伤、脊柱脊髓伤、四肢伤和多发伤等。

(三)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皮肤保持完整无开放性伤口者称闭合伤,如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闭合性骨折和闭合性内脏伤等。

有皮肤破损者称开放伤,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砍伤和刺伤等。

在开放伤中又可根据伤道类型分为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反跳伤。

(四)按伤情轻重分类

一般分为轻、中、重伤。

轻伤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能力,但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中等伤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上下肢开放性骨折、肢体挤压伤、机械性呼吸道阻塞、创伤性截肢及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丧失作业能力和生活能力,需手术,但一般无生命危险;重伤是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

二、创伤现场处置的一般程序

包括伤者信息收集、危重程度评估、现场急救

(一)伤者信息收集

包括受伤情况、症状、既往疾病史、简单的体格检查情况(重点是生命体征)。

第一时间收集完整、客观、准确的信息可为后续伤情评估、处置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病情持续加重并伴有意识改变的伤者,保留病史资料对进一步临床救治尤为重要。

1、受伤情况:

了解致伤原因、暴力作用的大小、着力部位,可明确创伤类型、性质和程度。

体表伤口的大小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正比,在伤情评估中要注意避免先入为主的观点。

如刺伤,伤口虽小,但可伤及深部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高处坠落伤不仅可造成软组织伤,还可能造成一处或多次骨折(颈椎骨折可致高位截瘫、脑干损伤;骨盆骨折可致失血性休克等);头皮挫裂伤出血虽急迫,但只要适当压迫,止血效果明显,并不危及生命。

2、症状:

重视伤者的高危主诉,如颅脑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胸部外伤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提示血气胸;闭合性腹部外伤后出现全腹痛提示腹腔脏器破裂,如同时出现进行性腹胀提示合并肠梗阻或腹腔内出血。

高危主诉是伤情评估的重要依据,相关症状见表1。

表1高危主诉对应相关损伤

损伤部位

高危主诉和临床表现

提示

颅脑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神志转清后再度昏迷;肢体偏瘫或抽搐、失语

弥漫性脑挫伤或脑干损伤;颅内出血、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继发性颅内血肿形成,脑水肿;相应大脑功能区损伤

胸(背)部

胸痛伴呼吸、咳嗽时加剧;胸痛并呼吸困难、发绀、皮下气肿;胸痛、呼吸困难并休克;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并发绀;上胸、头面部皮下弥漫出血并昏迷;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气促;急性休克;呼吸症状伴腹痛

肋骨骨折;气胸;血胸或血气胸;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创伤性窒息;心脏钝性损伤;心脏、纵膈内大血管破裂;膈肌损伤;胸腹联合伤

腹(腰)部

腹痛、腹胀、呕血、便血、休克

腹腔脏器损伤

脊柱脊髓

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腰背痛,腰背活动受限;截瘫

颈椎骨折;腰、胸椎骨折;脊髓损伤

骨盆

不能站立、坐立;早期出现休克;下腹痛伴排尿困难,血尿;下腹痛伴里急后重感、血便、腹胀

骨盆骨折;骶前静脉出血;膀胱、尿路损伤;结直肠损伤

四肢

肢体、关节畸形;指、趾甲床苍白,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伤肢远端运动、感觉障碍

骨折、关节脱位;合并大动脉损伤;合并神经损伤

3、了解伤者相关既往病史、年龄、体质,有助于对创伤程度作合理评价。

如老年人骨质疏松,外伤后活动障碍,多提示骨折;儿童骨质弹性较好,不易发生骨折,但其关节活动度较大,关节面发育未完全,多发生脱位或半脱位。

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存在肺气肿,在胸膜腔内压增高时更容易肺泡破裂导致气胸。

4、一般状况检查:

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体位、面容及皮肤。

(二)伤情严重程度评估

创伤评分(见表2):

主要根据昏迷评分、呼吸频率、呼吸困难、收缩血压和毛细血管充盈5个方面测算分值,5项之和即为创伤评分分值。

低于12分者生存率很低。

表2创伤评分

指标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0分

昏迷评分(gsc评分)

14-15

11-13

8-10

5-7

3-4

呼吸频率

20-24

25-35

>35

<10

呼吸困难

收缩血压(mmHg)

≥90

70-89

50-69

0-49

无脉搏

毛细血管充盈

正常

延迟>2秒

(三)现场救治(详见后续章节叙述)

第二节现场解救

在道路、交通、煤矿、建筑工地事故及火灾、水灾、泥石流、地震等灾难中,我们首先要解救被灾难事故围困的受害人员,使他们迅速脱离灾害现场的危险境地,实施有效的、及时的紧急生命救援。

正确的解救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使伤员得到尽快的治疗。

不恰当的解救,则可能加重创伤,使原本较轻的创伤变得严重,甚至致残、死亡。

同时,不正确的解救方法还有可能将施救者自己卷入危险之中,既危及自己生命,也使被救者失去了得到救治的希望。

一、现场有效解救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及时去除各种障碍物

人员被困在汽车驾驶室、列车车厢、飞机舱等情况下,用撬开、切割等方法,迅速救出被捆人员,但要注意操作中的火花,以免引燃机油等物。

(二)现场输氧输水

在缺氧、缺水等场合,被困人员一时又不能获救,可通过一切办法,迅速给被困人员输氧、输水,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支持。

(三)合理移动头颈、躯干、肢体

受伤脊柱、肢体脱离被困空间时,要及时放颈托、脊柱板,一定要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条件允许时尽可能先予止血、固定后再搬动,绝对避免东拉西扯,盲目用力,以免造成二次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四)救援者自身保护

救援者自己必须学习如何在特殊条件下保护自己,如有毒气体防护、及时离开爆炸物。

二、几种意外情况下的具体解救原则

(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现场解救

若医务人员面临汽车起火或爆炸的危险抢救伤员,则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从汽车中解救出来。

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块长的脊柱固定板插入汽车中,把伤员颈椎以颈托固定好,然后将伤员固定在脊柱固定板上,整体将伤员搬出,最后尽快离开汽车到达安全地方。

在某些情况下,放置脊柱固定板和颈托甚至也要冒着极大的危险(譬如汽车已经起火),在这种情况下,则只能是简单地徒手固定颈椎和脊柱,快速将伤员从汽车中拽出、迅速离开。

若伤员被困汽车内,医务人员和救援人员要充分协作,救援人员首先要将汽车以木托或气囊固定住,以便医务人员进入汽车施救时,汽车不至于倾斜或滚动。

然后,救援人员要根据需要将汽车拆开,使医务人员能够接近伤者。

此时,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估伤员的气道情况和呼吸状况,对伤员进行初级气道开放,以及必要时将其颈椎固定。

然后,评估伤员的呼吸、循环状况(检查伤员的脉搏和血压)。

若事先预见到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将伤员从汽车中解脱出来,最好在伤员被解脱出来之前就开放静脉通道,开始治疗。

(二)地震或坍塌事故的解救

救援设备一共分为4类,一类是搜索设备,主要是在灾难事故现场搜索和发现遇险者;二类是营救设备,用于负责营救遇险者;三类是通讯设备,以便处在事故现场的救援队员随时和指挥部门保持联系;最后一类就是医疗设备。

在救援中运用8大技术,或者称为8件“武器”,它们分别是:

光学声波探测仪(又称蛇眼)、声波探测仪、红外探测仪、搜救犬、气袋(可以把楼板抬起或将钢丝顶弯)、液压钳、月球灯和卫星电话。

这些高科技工具的应用,使得许多遇险者获得了以往从未有过的生还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和机构,应尽量配用。

若伤者是被铁栏杆或铁架等大型物件刺挂住,切忌将伤员立即“拔出”,同样应在呼叫“120”等救护机构到现场进行抗休克等处理的同时,以切割机将伤员连同刺人体内的钢筋一起“割下”后再送往医院。

牢记,在切割时注意要不停地以冷水浇注钢筋,避免热传导至体内而烧伤体内脏器。

该法也同样适合于刀刺、钢筋穿透、树枝木棍等穿插体内情况下的现场处理。

(三)触电解救

触电事故现场,施救者一定要确定电源已经被切断后才能施救。

对于低压电触电者,如果一时未能切断电源,可以尝试缓慢接近触电者,然后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最后轻轻接触遇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