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7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docx

福建省会考纲要必修3资料

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下图。

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l~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差异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

C.整体性D.阶段性

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

C.经济发展水平D.生活条件

5.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6.导致上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气候条件B.交通条件C.土地条件D.历史条件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入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7~8题。

7.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8.对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9~11题。

9.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

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①水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

A.人少地多,沃野千里B.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D.地球变暖,热量充足

11.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取代东北地区的鞍钢成为全国的“钢都”,原因是()。

A.大型铁矿的发现和开发B.高质廉价的劳动力充足

C.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D.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B.丘陵C.高原D.山脉

13.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B.棉花C.茶叶D.甜菜

14.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丰富B.土壤肥沃C.地形平坦D.人少地多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下图完成15~16题。

 

15.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16.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下图是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18.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实地考察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气象预报

20.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21.下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比较甲、乙两地自然环境的相似性。

①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形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低

(3)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

试简要说明甲、乙两区域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2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

下图是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认识身边的地理区域。

研究对象:

“海峡西岸经济区”(下图)。

研究思路:

阅读材料: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

友情帮助:

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开展并完成下列课题的研究。

(1)阶段Ⅰ:

观察上图和阅读材料,说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阶段Ⅱ:

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要加快区域发展条件的调查。

请你说出应从哪些方面开展调查。

 

(3)阶段Ⅲ:

请你举例说明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3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内蒙古、甘、藏、青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D.新、藏、甘、青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

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4~7题。

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⑤⑥

7.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下图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

8.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9.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D.气候异常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有关部门对l973年至2005年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11.民谣说: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①以粮为纲,大力垦荒②积极退耕,还林还草③增加人口,加快发展④引水灌溉,挖掘土地潜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