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298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docx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1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

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

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

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

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

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3、完整观看录像:

包粽子

讨论:

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机会。

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2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观察记录的知识,树立初步的观察植物、照顾植物的任务意识。

准备:

每组一本植物生长记录簿、种子完整生长过程的图片,记录样例、标尺签。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长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物的兴趣。

2.提示幼儿植物生长是漫长的过程,不象录相演的那样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观察,看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

3.启发幼儿用画和测量的形式来记录它的生长。

4.示范记录方法。

要求:

看生长情况,数叶片,量株高,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本上。

记录可以用写数字或涂色高度、数量、空格的统计办法。

提醒幼儿植物未发芽前,用圆圈或三角形代表无变化。

5.请幼儿分组作记录练习,提示幼儿每日的观察记录时间,以及轮流记录的方法。

6.活动结束后注意观察,观察和督促幼儿的记录,请幼儿定期向全班汇报记录结果,逐渐形成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在商店里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礼貌不仅是会使用文明用语,还要态度和气。

2.学习用和蔼、热情的态度办事。

准备: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个。

活动与指导:

1.观看情境表演:

在商店里内容大意:

甲售货员说话和气、办事主动。

例如,当她看见老奶奶来了主动询问:

“您买点什么呀?

”“我要买牙膏”。

“我们这儿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华牙膏、蓝天六必治、还有高露洁,你要哪一种呀?

”当顾客买完东西,她还会说:

“您慢走。

再见。

欢迎下次再来。

”而乙售货员则正相反,他态度不好,从不关注顾客的需要。

见人来了也不问要什么,顾客所要的东西没有,他也不主动介绍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没事干。

即便顾客走,他也不说再见。

结果顾客一来就爱找甲,而乙则没人搭理,他很奇怪为什么卖不出东西?

2.讨论:

你喜欢哪个售货员?

为什么?

为什么甲能卖出东西,顾客盈门,而乙则冷冷清清呢?

他该怎样做才是好售货员。

3.小结礼貌待客的方式是态度主动又和气。

4.请五至六名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顾客玩商店购物游戏,练习正确礼貌交往。

根据情况,游戏可轮换角色。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

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

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

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

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

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

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

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

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

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

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

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

孔子有言:

“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

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

《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

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

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

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

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

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

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

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入故事,导入本次的端午节活动。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

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

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

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

“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

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2、教师讲完故事后,带领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观看第一个礼物盒——艾蒿。

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教师继续出示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

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教师小结:

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教师请幼儿交流:

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

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引导幼儿观看制作粽子的过程。

看完课件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包粽子呢?

此活动环节可以分为两个活动:

意识手工活动、而是游园活动。

6、教师播放端午节PPT,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