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26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第4点:

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活动与探究建议⑥实验:

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

在化学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

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

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

经过高一一年及对有机中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比较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对酯的结构和性质的复习,引入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类比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水解和皂化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酯的知识

复习引入

[设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

[思考交流]

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

2.硬、软脂酸与油酸的烃基是否饱和?

3.简述不饱和烃基的化学性质?

4.甘油(丙三醇)的结构简式如何表示?

5.什么是酯?

6.酯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

为“油脂”的学习作铺垫。

总结

结合学生的回答,将上述问题作解答。

聆听,思考,提问。

油脂的结构

类比指出

引导学生对比酯和油脂的定义

对比、思考、领会。

加深对油脂的理解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

与酯的结构对比,思考、理解。

加深对酯的组成与结构及与油脂的关系的理解。

油脂的分类

阅读归纳

指导学生归纳

阅读课本后归纳。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力。

油脂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

[设问]

(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

(2)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

[学生回答后指出]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探索实验]

1.

(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

(2)向

(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

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回答。

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

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结论:

(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食用油不溶于水。

现象:

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

结论:

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思考,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油脂的化学性质

启发思考

1.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如何将“油”变成“脂肪”?

根据油脂的结构对油脂的性质作出推测。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归纳讲授

1.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

2.水解反应

(1)酸性水解

(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对比不饱和烃、酯的相关性质理解、领会。

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

自制肥皂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出制肥皂的过程:

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油脂的用途

介绍

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阅读、聆听、了解。

总结

思考、理解。

练习

展示“课堂练习”,指导学生解答。

思考解答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

1.课本P78习题3、4

2.网上搜索“表面活性剂”“种类”“使用”,写一篇介绍性小短文。

七、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A.煤油B.润滑油C.凡士林D.牛油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油脂不属于酯类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油脂属于混合物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4.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5.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萃取B.蒸馏C.分液D.盐析

6.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3.5g,加入50ml0.5mol/L的NaOH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NaOH恰好被13mL0.1mol/L的盐酸中和,此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个数为()

A.13B.14C.17D.18

7.在油脂化工中,把与100g油脂加成时消耗的单质碘的克数称为磺值,用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分析某种油脂水解所得的高级脂肪酸时,只测定出两种高级脂肪酸,已知这种油脂的磺值为116,则这种油脂的结构为()

8.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1000g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

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C=C为多少mol?

【答案】

1.D2.A3.D4.D5.D6.D7.C8.29.4mol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教学设计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对油脂的性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2、本教学设计补充肥皂制取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对比酯的性质学习油脂的性质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油脂结构中的特点。

开展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掌握油脂水解的反应特点。

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费时,改在课外作为家庭小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既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又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第二节糖类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点: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

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与纤维素,其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

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

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单糖、二糖、多糖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充分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

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提问]你今天吃糖了吗?

(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9“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

蔗糖、麦芽糖1mol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

淀粉、纤维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