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91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七求诸己》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之四

求诸己

《论语》阅读教学之

《孔子的修身之道——求诸己》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方法及意义;

2.在学习《求诸己》中掌握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懂得在现实中运用求诸己提升个人修养,形成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赞美孔子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所以,这一学期,我们一起共读《论语》,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有颜回“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以选节《求诸己》为例,一起来探究阅读《论语》的方法。

二、为何要求诸己

我们都知道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那个时代,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

八佾舞于庭,陈恒弑简公,高人避世等都让他的内心充满忧虑和无奈。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下列句子,找出在这一章中,孔子对哪些社会现象不满。

(一)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孔子对哪些社会现象表示不满:

(学生齐读)

4.14

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⑴。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7.3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7.22

子曰: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5.27

子曰:

“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9.8

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14.27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总结:

患无位,患莫己知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

文己过

言而过其行

《论语》选读之四

求诸己

(二)联系现实阅读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现实):

同学们想一想孔子当时忧心的社会问题,在你身上及在社会上还存在吗?

能不能结合现实举例说明?

学生发言,结合现实(新闻、身边的事、故事)举例)

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问题,这些在我们生活中也依然存在:

比如

存在。

澎湃新闻

1、《发现暗访立即报告?

创卫办,别把出租司机当特务》

2、《借鉴不能算抄!

给领导写东西,能算抄吗?

中国新闻网

3、《男子大学毕业3年仍与女友啃老

母亲:

何时才能长大》

所以,我们理解《论语》时,可以采用联系现实阅读法,从而得到深刻地领悟。

三、如何“求诸己”

李泽厚《论语今读》:

孔子提供这个民族以生存的智慧,其中包括生命价值、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以及勤劳、乐观、坚持不息等等,它具有一种普遍性。

那今天,我们就借鉴古人做评注的方法,去看看孔子提出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

添加批语阅读法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出示6.12)

示例:

6.12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画。

朱熹评语:

力不足者,欲进而不能。

画者,能进而不欲。

谓之画者,如画地以自限也。

我的评语:

全班齐读(引词引句:

借助名言成语进行点评。

)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冉求的行为印证了一个词“画地为牢”。

冉求的话不仅是借口,更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殊不知:

人的潜力无限,只要你有一刻渴望成长,它就会支撑着你开花结果。

请同学读(连类比物:

借助对比或类比点评)不畏难,稳落实

2.颜回穷困,在学习和求道上却“不改其乐”,而冉求却畏难不前。

现实生活中像冉求这样的人,为数不少,要使这样的人克服畏难心理,必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目标并落实,再难的事情都不惧怕。

《论语》选读之四

求诸己

请同学读(以意逆志:

将所思、所想、所悟写出进行点评。

)有心有力方可致远

3.有心无力可以谅解,有力无心不可饶恕。

人无论做任何事情,离不开两个因素:

主观和客观。

如果主观上竭尽全力做了,应该鼓励,不应以成败来论英雄;相反,如果是思想消极,不图进取,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结:

通过品读,我们知道孔子告诫我们不能“画地为牢”,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总结:

1.“不畏难,勇迈步”。

(板书)

请同学们为9.17-5.8章添加批语。

①一组:

9.17、9.23、17.22;二组:

19.21、7.31、15.15;

三组:

14.27、7.30、5.8。

②独立写(每人评一条,4分钟,40字以上,写编号、批语、关键词)——小组讨论(3分钟,一名同学记录将关键词集中写在大白纸上)——小组展示(每小组派:

2人展示,一人主讲分享该小组最精彩的评语。

③同小组尽量不评价同一小节。

感悟点评,分享交流

学生写评语并展示:

(9条名言、对比、写感悟40字以上,分三组,4分钟写,3分钟讨论写关键词)

9.17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23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7.22

子曰: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我的评语:

做人不怕材劣,只怕心空。

材劣暂还可用,心空则无以为。

总结:

2.-要惜时,勤进学;(板书)

19.21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31

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5.15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总结:

3.勇直面,改己过;(板书)

14.27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总结:

4.敏于事,讷于言;(板书)

《论语》选读之四

求诸己

7.30

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5.8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问。

子曰: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⑴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⑵,百乘之家⑶,可使为之⑷宰⑸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⑹言也,不知其仁也。

总结:

5.志于仁,求于仁(板书)

关于什么是“仁”这一问题,以后我们还会深入的讲,老师把孔子谈“仁”的句子给大家在导学案中罗列了出来,同学们可以下去深入思考“仁”究竟是什么。

(二)总结“求诸己”的方法

总结:

阅读、感悟、归纳之后,我们发现:

孔子告诉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不畏难,勇迈步;

2.要惜时,勤进学;

3.勇直面,改己过;

4.敏于事,讷于言;

5.志于仁,求于仁。

(三)“求诸己”的关键

孔子说: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中庸》:

“知、仁、勇三者,是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也。

”其实孔子告诉我们的“求诸己”的三大关键就是:

“知”“仁”“勇”。

四、“求诸己”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诸己”对于解决个人问题的重要性,那么

(一)求诸己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节文字读一读:

14.42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总结: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拓展延伸阅读法(查阅资料,延伸阅读,拓展知识面,解决疑惑)

(二)为何“修己”能有这些作用呢?

刘宝楠《论语正义》“君子,谓在位者也。

修己者,修身也。

以敬者,礼无不敬也。

安人者,齐家也。

安百姓,则治国平天下也。

我们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论语》选读之四

求诸己

代儒家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

那么为什么孔子认为“求诸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冯友兰先生曾在《新原人》中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分为: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什么叫做自然境界呢?

(人生下来浑浑噩噩,只知道吃喝拉撒睡,没有主动发展的意识的境界。

什么叫做功利境界呢?

(为“利”,开始懂得为了获得财富、地位和荣誉而奋斗的境界。

什么叫做道德境界呢?

(为“义”,开始为天下社会、为国家民族去奋斗的人生境界。

什么叫做天地境界呢?

(最高的人生境界,不仅为国家社会奋斗,更为了全人类,全世界,甚至全宇宙的利益而奋斗的境界。

所以,“求诸己”就是当自身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责任感。

这种责任既是立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更是一种超越于其他的宇宙责任意识。

那么究竟有没有人能够到达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句子。

正是因为修身达到了“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才有了《诗经》的忧民意识;才有了范仲淹的的家国情怀,才有了张载的使命意识。

(三)小结:

其实,中国古代很多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人生境界,他们依凭的力量就是“求诸己”。

智者之道,可乘风破浪的高歌,可青山秀水间独钓。

仁者之道,坚守精进,修身爱人。

勇者之道,秉天地之气,和日月之光,淡风云之幻,开心胸之阔。

所以,知、仁、勇是求诸己的关键,是你们修身的关键,也是你们指路的北辰!

五、总结阅读方法

那么讲到这里,《求诸己》这一小章节就读完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阅读《求诸己》的方法:

1.

联系现实阅读法:

结合现实,深刻领悟;

2.

添加批语阅读法:

点评感悟,开启思维;

3.

拓展延伸阅读法:

深入挖掘,解决疑惑;

以后阅读《论语》,同学们可以借鉴今天的方法,化而用之。

最后,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阅读书目,希望大家在阅读中逐步将《论语》的精神内化为你的品格、气质和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