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精品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精品教案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材分析:
西欧城市兴起以后,促进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
产生了市民阶级,与世俗文化,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
增加了欧洲的财富积累,改善了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
同时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大学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
2、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
3、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
1、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
2、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
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
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
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
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
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
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
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
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从事什么工作?
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
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
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
(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
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
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
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
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
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
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
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5.拓展延伸:
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
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
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
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
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
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2)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乡村(封闭)
城市(自由)
构成(主体人员)
封建庄园(封建主和农奴)
自由民(市民)
社会关系
封建主(提供土地、奴役剥削)
农奴(缴纳地租、服劳役)
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拥有人身自由
经济特点
一切产品用于自身消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产品用于交换、出卖(商品经济)
行会势力较大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三:
大学的兴起
1.教师讲述: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2.问题思考: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
提示: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教师提问:
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提示:
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教师提问:
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提示:
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总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2.市民阶层的形成
3.大学的兴起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
市的特点
、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
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
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
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
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
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
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
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
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
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从事什么工作?
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
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
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
(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
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目标导学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师提问:
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
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
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
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
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问题思考:
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
提示: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5.拓展延伸:
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
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
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
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
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6.问题探究:
(1)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城市重新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
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
(2)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乡村(封闭)
城市(自由)
构成(主体人员)
封建庄园(封建主和农奴)
自由民(市民)
社会关系
封建主(提供土地、奴役剥削)
农奴(缴纳地租、服劳役)
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拥有人身自由
经济特点
一切产品用于自身消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产品用于交换、出卖(商品经济)
行会势力较大
目标导学三:
大学的兴起
1.教师讲述: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2.问题思考: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
提示: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教师提问:
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提示:
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教师提问:
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提示:
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总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3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2.市民阶层的形成
3.大学的兴起
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
市的特点
、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