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971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故C正确;

中世纪西欧还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不可能掌握城市权利,故排除A项;

“特许状”与封建割据势力无关,故排除B项;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在17世纪,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5(2020年湖南益阳)“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6(2020年广东深圳)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亨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7(2020河南初三其他)中世纪的西欧是基督教世界,基督教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市民们积极创办世俗学校,从而使教育不再为修道院所独享,文化知识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

上述材料反映了A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B反对基督教神权成为市民的追求C大学的产生使教育完全脱离了基督教会D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答案】A【解析】由材料“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可见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故A符合题意;

材料涉及市民打破文化知识被教士所垄断,但没有涉及市民反对基督教神权,排除B;

“完全脱离”表述太绝对,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信息,排除D。

故选A。

8(2020盐城外国语学校初三月考)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

“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0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五中学初三期末)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0年贵州遵义)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城市的兴起B庄园的兴起C市镇的兴起D大学的兴起【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所以D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1(2020年海南)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A免赋税特权B教育自主权C司法特权D生命安全权【答案】C【解析】考查点:

中世纪的教育。

由材料“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可见中世纪欧洲大学自治地位突出体现为司法特权,故C符合题意;

材料无关A免赋税特权或教育自主权,排除AB;

材料无关生命安全权,排除D。

12(2020年贵州遵义)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13(2020年海南)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A免赋税特权B教育自主权C司法特权D生命安全权【答案】C【解析】考查点:

14(2020山东邹平初三期末)14和15世纪的英国主教在牛津或者剑桥受过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0%、70%和90%左右。

这从侧面说明了A教师行会的成立对大学诞生的作用B大学得到教会的支持C牛津大学比剑桥大学建立得更早D中世纪城市工商业普遍发展缓慢【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主教在牛津或者剑桥受过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0%、70%和90%左右”可知主教受过教育的比例大,这从侧面说明大学得到教会的支持,故B项正确。

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大学兴起,材料给的是14、15世纪,时间不符,故排除A。

材料中没有涉及大学建立的情况,故C与题意不符。

材料涉及的是主教受教育的情况,没有涉及中世纪工商业发展,故排除D项。

15(2020广东金平初三零模)“1208年,罗马教皇伊隆桑三世批准巴黎大学师生可制定自己的章程。

据此,1215年,罗马教皇特使库尔松为巴黎大学制定了第一个章程,取消圣母院主事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

章程对艺术和教育进行改革,对教师资格作了具体规定。

”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早期大学享有A免赋税特权B司法特权C教育自主权D政治独立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巴黎大学师生可制定自己的章程。

取消圣母院主事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

”可知,中世纪大学具有教育自主权。

大学虽然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但是材料没有体现AB两项内容,AB错误;

D违背事实,D错误。

综上故选C。

【点睛】这道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巴黎大学师生可制定自己的章程”从而明确中世纪大学拥有教育自治权。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16.(2020年新疆)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正确;

中世纪城市并不能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故“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排除A;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是庄园法庭,排除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不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D。

17(2020河南初三二模)1158年腓特烈一世发布旨谕,维护波洛尼亚大学师生的利益,包括大学人员和信使可自由通行、不受阻碍;

教授有裁判权;

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均由大学审理。

这体现出中世纪大学A拥有一定的自治地位B具有独立的地位C享有各种特权D不受教会和国王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国王的法令规定了大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如通信的自治权和司法特权。

A正确;

大学不具有绝对的独立地位。

B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出了司法特权,不能用各种特权来概称。

C过于宽泛。

C错误;

大学还是要受到教会和国王的影响。

D错误。

综上故选A。

18(2020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三其他)人们习惯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是“黑暗时代”,然而,这个时代却结出了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如图是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最初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为传播宗教的需要B摆脱教会对教育控制C为宣传无神论需要D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中世纪中晚期,城市重新兴起,在城市发展的推动下,大学产生了,故D符合题意;

新航路的开辟,有为传播宗教的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大学并没有完全摆脱教会的控制,故B不符合题意;

无神论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

19(2020江苏响水初三一模)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A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一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A符合题意;

教皇鼓励市民自治不是材料中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B不符合题意;

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说法绝对,C不符合题意;

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是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的过程中的事件,不是主要的体现,D不符合题意。

20(2020广西港口初三期末)城市的发展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

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这段材料叙述了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

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这是西欧城市兴起带来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内容,排除;

21(2020定远县育才学校初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

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

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

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

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以商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

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这些权利主要包括: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

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

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有哪些。

【答案】

(1)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

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

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原因:

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

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

途径:

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

武装斗争。

【解析】

(1)根据“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可知,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

由“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

由“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根据“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等信息可知,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

根据“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

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可知,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和武装斗争的途径争取自治权。

22(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初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图二反映是哪一重要的农业经济组织?

它有何重要特点?

材料二:

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分析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以及对西欧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

“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

在特殊的案件中,任何被传唤出庭的学生都可选择是由自己的教师审理还是由主教审理”。

(3)中世纪的大学除享有材料三中反映的特权外,还有哪些特权?

大学课程有哪些?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本次探究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1)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土地的分封为纽带;

庄园。

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2)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市民阶级产生并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3)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

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4)封建时代的欧洲。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西欧封建制度。

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西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根据所学可知,图二反映是西欧庄园;

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2)根据材料“城市兴起-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市民阶级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出城市兴起的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信息“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可知,城市的兴起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

(3)根据所学知识,中世纪的大学除了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外,还享有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

根据图一“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材料二“西欧庄园”、材料三“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究的是封建时代的欧洲。

23(2020河南唐河初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涌现出以登封嵩阳书院为首的四大书院,南宋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颖、朱熹等二十四人。

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书院以培养“布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

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材料二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著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衍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

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1)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兴盛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的积极影响。

(3)通过上面两则材料,你对古代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

(1)办学目的:

大学培养专业人才,书院培养圣贤之人。

建造地址:

大学建于繁华都市,书院建于偏僻山林。

学生来源:

大学的学生来欧洲各地,书院的学生是国内学子。

(2)推动科学和知识的传播;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明特色。

(3)教育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特点;

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

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等。

(1)根据材料一“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可知,宋朝的书院建造于偏僻山林;

根据材料二“随著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建造于都市;

根据材料一“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可知,宋朝书院的目的是培养圣贤之人;

根据材料二“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

根据材料一“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颖、朱熹等二十四人。

”可知,宋朝书院的学生是国内学子;

根据材料二“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