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060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docx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第八章旅客站房(6小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课程,学生应1、了解客运站的作用,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站务工作量、客运站最大容客量等概念及算法;2、了解客运站房与站场、站前广场和楼层流线相互位置及分类;3、理解客运流线疏解的主要方式;4、理解客运站房的出口和入口、售票处、行包房、候车室的布置形式;5、了解站前广场的作用、功能、组成部分、流线组织、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6了解客运站各类房间使用面积计算、天桥地道旅客通行能力和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

本章课程的重、难点及关键:

1.客运站的基本概念;2、客运站形式;3、客运站流线及疏解;4、客运站房;5、站前广场;6、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7、客运通道能力计算。

本章课堂设计:

围绕主要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说明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

本章所研究的客运站包括水路港口客运站、铁路火车客运站、民航旅客航站、公路汽车客运站。

第一节客运站的基本概念

一、客运站的作用

【要点1】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

客运站是人类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与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是空间交通、立体网络的交叉点,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环节。

客运站是专门从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既要组织客、货运营生产,又要为旅客服务,是兼有公益事业与运输企业两重性的特殊服务单位。

【要点2】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清洗的后方基地。

【要点3】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同时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在交通运输方面,代表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

【要点4】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沟通国际贸易、科技与文体交流的桥梁。

客运站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点,是国内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与观光旅游的临时逗留点。

【要点5】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运站不仅是提供售票、候车、候船服务的客运中心,同时亦是城市的商业、贸易与购物中心。

二、相关概念

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候车厅(室)内瞬时出现的候车旅客人数。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包括送客人数。

铁路、水路港口客运站对通勤、通学的旅客一般不计算在内。

最高聚集人数H可采用下式计算:

(8-1)

S——设计年度全年上车旅客总数;

K——年波动系数,即最高月份的日平均人数与一年的日平均上车人数的比例;

C——计算系数,即该站最高聚集人数占全日旅客发送人数的比例;

n——客运站营运天数,一般n=365天亦可按实际营运天数计算。

2.旅客日发送折算量

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等于年平均日发送长途旅客的数量加年平均日发送短途旅客的折算量。

公路短途旅客日发送量每2人次折合1人次长途旅客日发送量。

3.站务工作量

站务工作量等于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加行包换算量。

行包日发送量按每件1人次计入站务工作量。

4.客运站最大容客量

客运站最大容客量是指客运站最多容许同时聚集的旅客人数,以控制客运站最大建设规模。

第二节客运站形式

客运站按其与站场(码头)、站前广场的相互位置以及站房楼层布置,可有以下3种分类形型式。

一、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

按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可有图8—1所示4种基本形式。

图8—1客运站房与站场(码头)相互位置分类

1.边侧式,客运站房位于通过式站场(码头)一侧。

2.端侧式,客运站房位于尽端式站场(码头)端部。

3.场上式,客运站房位于站场上部。

4.场下式,客运站房位于站场下部。

二、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置分类

按客运站房与站前广场相互位置分类,可分为以下3种基本形式:

2.水平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相同或相差很小。

3.地上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

4.地下式,客运站房一层地面高程低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

三、按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

按客运站房旅客进出站等流线布置分类,可有图8—2所示的3种类型。

图8—2客运站房楼层流线分类

5.单层式,进出站旅客、行包流线均在同一层,流线平面分开,可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6.跃层式,进站旅客由一层到局部二层上车(船),靠近基本站台(码头)的旅客使用一层,出站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行包或邮件等利用地下通道运送。

7.多层式,靠广场侧设有接送站车辆坡道或步行道,出发旅客由二层进站上车(船),到达旅客由地下通道出站,靠近基本站台(码头)的旅客使用一层,行包或邮件等利用地下通道运送。

第三节客运站流线及疏解

在客运站上,由于旅客、行包、交通车等集疏、进出活动,形成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通常称为流线。

流线是客运站特别是站场、站房和站前广场总体布置的主要依据。

流线设计的好坏,不但影响客运设施的作业能力和效率,同时也关系到对旅客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客运人员工作是否方便等问题。

因此,合理的流线组织是客运站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一、流线分析

流线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和车辆流线;按其方向的不同又分为进站和出站两大流线。

8.进站旅客流线。

进站客流在检票前比较分散,不同性质的旅客在不同时间内办理各种旅行手续,并在不同地点候车。

进站旅客流线按旅客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普通旅客流线。

普通旅客流线是进站旅客流中的主要流线,人数最多,候车时间也长。

一般公路客运站、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多数旅客的进站流程如图8—3(a)所示,一般民航旅客的进站流程如图8—3(b)、(c)所示。

2.中转旅客流线。

根据换乘时间的长短,有的中转旅客办理签票后即入候车室,随普通旅客一起检票进站;也有的中转旅客不出站而在站台上换乘。

国际民航中转旅客一般不办理入关手续,在专门隔离的候机厅内候机转乘。

3.市郊旅客流线。

市郊旅客的人流密集到达,候车时间短,不必购票和托运行包,多数随普通客流一起检票进站。

市郊旅客较多的车站可单独设市郊候车室的进站口,与普通客流分开。

4.特殊旅客流线。

特殊旅客包括母子、老弱病残旅客,在中型以上客运站应单辟候车室和检票口,保证优先进站。

在大的客站,团体或军人客流,也都另辟候车室,与普通旅客分开进站。

5.贵宾流线。

进站的贵宾除要求能从贵宾室单独进站外,还需设置汽车直驶基本站台的专门通道,其路线要求与普通旅客分开。

(a)(b)(c)

图8—3普通旅客进站流线图

9.出站旅客流线。

出站旅客的特点是人流集中,密度大,走行速度快,使用站房时间短。

一般情况下,普通、市郊、中转旅客均汇聚在一起经出站口出站。

当市郊旅客较多时,可单独设置市郊旅客出站口,与其他出站旅客分开。

一般公路客运站、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旅客的出站流程如图8—4(a)所示,一般民航旅客的出站流程如图8—4(b)、(c)所示。

10.发送行包流线。

发送行包的作业流程是托运—过磅—保管—搬运—装车。

这条流线应与到达行包流线分开。

大型客运站行包托运处设在售票处附近,并应在站台两端设置专用的行包地道,以便行包搬运。

11.到达行包流线。

到达行包的作业流程是卸车—搬运—保管—提取。

大型客站行包提取处设在出站口附近,并设置专用的行包地道与各中间站台相联结。

12.车辆流线。

车辆流线是指站前广场的公共交通车、出租汽车、自行车等车辆的流程。

(a)(b)(c)

图8—4普通旅客出站流线图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相配合,合理组织各种车辆进出广场的路线,规划各种车辆的停靠位置和场所,使旅客乘车安全方便,迅速疏散。

二、流线组织原则

(1)应以旅客流线为主导,将各种流线分开,各行其道,尽量避免各种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2)大型客运站应考虑进站旅客流线与出站旅客流线分开,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分开,长途旅客与市郊旅客进出站流线分开,发送行包与到达行包流线分开,车站职工出入口与旅客出入口分开,公共汽车与出租小汽车流线分开。

(3)最大限度地缩短旅客在站内的步行距离,避免流线迂回,把缩短旅客进站和出站路线放在首位。

(4)尽量避免出站人流拥挤,在大型站要布置多出口,以最快速度疏散旅客。

(5)流线组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平时正常情况下客运流线组织,也要考虑节假日、春运、暑运等特殊条件下的客流组织。

既要考虑一般旅客需求,也要考虑多种特殊旅客的需求。

(6)应考虑城市地铁、轻轨、主要干道的布置,主要人流、车辆流线的分布,处理好客运站布局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问题。

三、流线疏解

根据客运站总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不同,疏解进站和出站旅客流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主要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错移疏解,如图8—5(a)所示。

为了更好地配合站前广场的车辆流线组织,需将进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侧分开。

通常把进站流线安排在站房右侧,出站流线安排在站房左侧。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避免了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的交叉,方便了进出站客运组织,但是在站场内以及站前广场上仍然存在着各种流线的交叉。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端式客运站房及中小型线侧式单层的客运站房。

图8-5进、出站旅客流线疏解示意图

(2)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空间上立体疏解,如图8—5(b)所示。

这是利用站房不同平面来组织进出站流线。

一般将进站流线安排在上层,出站流线安排在下层。

上下各层均设有多条平行通道,供不同去向的旅客或行包、邮政通行,并建有较大坡度从地面通向上层的通道,供出发旅客直接进入二层进站。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不但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的交叉,大大方便了进出站客运组织,而且在站场内以及站前广场上各种流线的交叉也得到了很好的疏解。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侧式大型双层客运站房。

(3)主要进出站流线平面错移、空间跃层式疏解,如图8—5(c)所示。

进站流线由下层入站经自动扶梯进上层候车,然后经高架交通厅检票上车。

出站流线经站房左侧跨线地道由下层出站。

上下各层一般也设有多条平行通道,供不同去向的旅客或行包、邮政通行。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和站场内的交叉,方便了站内客运组织,但是在站前广场上仍然存在着各种流线的交叉。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侧式大型双层客运站房。

(4)主要进出站流线由主、副站房多通道多流线进出客运站,流线可采用平面错移、空间跃层或全立体疏解,如图8—5(d)所示。

进站流线上层候车,经高架交通厅检票上车。

出站流线经跨线地道由下层出站。

上下各层均设有多条平行通道,供不同去向的旅客或行包、邮政通行。

此种流线疏解方式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和站场内的交叉。

这种客运站可使旅客同时由主、副站房进出站,适合于设有主、副站房并用高架候车室相连接的特大型线侧式站房。

13.客运站房

客运站房的布置应根据站房的等级、类型,服务旅客的性质以及车站工作量等因素来确定。

一、小型站房

旅客站房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方。

中间站由于客货运量小,作业简单,往往将站长室、行车运转室合并于旅客站房内。

设计时,站房规模通常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确定。

小型站房一般采用标准设计。

小型站房布局通常采用候车与营业合一的综合候车室形式。

图8—6为一小型站房平面布置示例。

图8—6小型站房平面布置图

14.综合候车室;2—售票室;3—行包室;4—间休室;

5—电源室;6—运转室,7—开水间;8—仓库;9—站长室。

二、大、中型站房

大、中型以上站房一般应具有以下二类房屋:

①客运用房。

客运用房由候车部分(各种候车室)、营业部分(售票厅、行包房、小件寄存处、问询处、服务处等)、交通联系部分(广厅、过厅、进出站口)三部分组成。

②技术办公房屋。

技术办公房屋包括运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