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561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案例讨论.docx

经济学案例讨论

宏观经济学案例讨论

——徐彤彤教育创新123班2012010064

案例一:

众说纷纭GDP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通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重要的指标。

这三个指标分别具有哪些不同功效?

GDP总量,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

它的主要功效是:

1、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2、用于国际间和地区间进行比较。

3、用于制定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4、用于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

GDP指标为经济学家分析经济运行状况、政府调控管理经济提供了广泛的用途。

GDP增长率,衡量的是经济增长速度。

其主要功效是:

1、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通用目标是: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测度指标。

经济增长速度围绕潜在的生产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上下波动,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必然的不可完全避免的现象。

3、是横向、纵向比较的重要参照指标。

人均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时也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

其主要功效:

从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看,国际上通常把一国的发展水平按人均GDP分为几个阶段,便于将我国人均GDP与国外进行比较。

同时,从我国自己指定的标准中可观察本国经济发展状况。

人均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2、GDP之“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说明。

GDP之“误”,首先源于GDP的局限性。

有学者认为有四种局限性:

GDP指标本身的局限性;GDP总量的局限性;以GDP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限性;人均GDP的局限性。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将GDP的局限性或缺陷概括为:

一是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是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

GDP指标的局限性,说明即便有最完善的核算体系和核算方法,所测量的数据也是不完整的。

GDP不能准确提供一国(或地区)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全面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全部财富,更无法完整反映人类发展状况。

GDP之“误”,其次误在错把手段当目的。

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

以GDP增长为目的所带来的最大负面效应就是增长的不经济,学术界将其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无发展的增长”。

由于现行的GDP核算中,不仅没有扣除自然资源损失,而且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按照附加值计算在GDP总量之中,这就人为地夸大了经济效益。

例如我国煤炭事业的开采,虽然在经济方面带来了许多效益,但是却使用了有限的资源,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房地产的开发,在拆除重建基础上,经济上有所表现,但实际上是一种财富损耗。

GDP总量也不能代表着社会分配公平,因为我国仍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较大。

3、绿色GDP的设想是什么?

能否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新的弊端?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不损耗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提高经济增速。

同时注重人才教育,控制人口数量等。

综合考虑人类利益。

4、将GDP作为干部政绩主要考核指标所带来的严重弊端有哪些?

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全面审视、辩证看待GDP?

(1).减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内资源。

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指标,大量引进的外资不仅占用了我国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而且造成污染、损害了生态环境。

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外资,违规竞争,以低价转让土地使用权,造成土地资源长期损失,使一些农民失地又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而一些外商仅仅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不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人口资源难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2)全面可持续发展缺乏可靠的民族经济基础。

对一些地方来说,引进外资可以迅速地增加本地的GDP总量,然而引进外资越多,民族企业受到挤压越大,经济增长越依赖外资和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民族经济基础。

由于外资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调整受到制约,使我国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引进外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3)内需扩大缓慢,失业增加。

单纯追求GDP指标,使一些地方引进外资时不注意引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引进,结果外资只带来了过时的技术或产品生产链中低附加值的环节,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

在一些领域内,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增加而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同时,一般来说,外资吸收的就业比民族企业少得多,最终导致民族经济发展缓慢,内需不足,失业增加。

 (4)影响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由于对国外投资不能增加本地的GDP总量,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积极性很高,却没有激励国内本地常住居民对外国投资的动力,企业对外投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整体上看,影响了地方企业对外国投资的热情,使走出去的战略进展缓慢。

 (5).弱化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

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规划中追求相同的经济发展指标——GDP指标,一些地方政府在受到资源制约或者受到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约束时,就会与中央政府争夺调控权,进而寻求中央政府政策的空隙,打擦边球,导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执行中大打折扣,弱化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和力度。

 (6).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流出增加和民族企业融资困难。

随着出口增加和外资引进加速,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增多。

为了防范外汇风险,我国政府以外国政府长期债券形式持有外汇储备。

政府持有的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

由于资金流出,民族企业难以有效地利用外汇储备资金,出现了资金闲置和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局面。

 (7)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指标,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不注重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企业在出口中对外恶性竞争,经营秩序混乱,特别是出口产品低价竞销,更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8)GDP指标会高估我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国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疑虑。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能够在GDP中反映出来,而外商从我国汇回的利润却无从体现,这将产生影响我国经济总量及增加率与外商所在国相应指标的客观真实性。

1、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并不意味着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是硬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2、承认GDP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其合理性。

针对存在的缺陷和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从制度和体系上加以完善,在使用和评价上加以改进。

3、分析单纯追求GDP的危害性,并不意味否认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性。

不顾效益和质量,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虽然会带来短期繁荣,但牺牲长远利益,欲速则不达,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发展失衡。

但多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速度是不行的,速度的快慢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再翻两番的目标,要为今后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GDP的持续快速增长。

4、认识政绩考核的误导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将GDP排除在考核体系之外。

片面追求GDP增长之风,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不在GDP指标本身,而在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健全。

建立一套综合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考核干部,GDP指标仍然是基础性指标。

应当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以克服过去考核指标的单一性,而不是取消这一指标。

5、明确调控目标的预期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发展的紧迫性。

加快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需要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科学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进发展。

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加快发展自己,还是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都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5、建立宏观核算整体化构架的意义表现在哪里?

在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表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而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仅对经济系统的产品流量和资产存量的考察,更不满足于仅对商品化经济内容的度量。

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

环境问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问题、保持生态平衡问题、人类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关注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这一切,对宏观核算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在国际研究中,国民经济核算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研究领域,它与环境、科技、社会核算的相互关系乃至整体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如果得不到高质量统计数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就失去了依据。

联合国、世界银行、欧共体等国际上一些统计机构多年来为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拓展其核算内容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足以表明这项工作的艰巨。

中国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宏观核算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正在转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有一定基础。

而且我国的科技和社会指标工作已经步入正轨。

环境指标工作虽然差一些,但这与世界整体状况有关,并且在改进。

在此基础上,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中国在建立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同时,迫切要求把国民经济核算扩大到包括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在内的整个宏观核算,而不是只限于经济领域本身的核算,要重视科技指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核算,以及把各种专业核算之间协调起来进行整体化衔接。

中国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

我国目前正在转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只是有个初步基础。

在改善环境工作上还有需要一定得精力投入。

在此基础上,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中国在建立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同时,迫切要求把国民经济核算扩大到包括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在内的整个宏观核算,而不是只限于经济领域本身的核算,要重视科技指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核算,以及把各种专业核算之间协调起来进行整体化衔接。

6、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能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过日本了吗?

请给出你的分析。

不能。

因为GDP只是表现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而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极其互相关系。

尽管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与全球第一的美国仍相差甚远。

据统计,中国和日本GDP总量相加,远低于美国的2010年14.66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按人均计算,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的人均GDP为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105位左右”。

事实上,除了人均指标在世界排名靠后,中国在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较多领域仍比较落后。

以医疗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等综合性评估排名,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排第4位。

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只是一种总量上的超越。

我们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和谐,依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7、为什么在“十二五”时期中央政府弱化了对地方政府的GDP的考核?

原因何在。

GDP和引进外资是过去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两个硬指标,但这种考核方式有较大的片面性,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符。

一方面,GDP测算时重复计算不可避免,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存疑;另一方面,为追求GDP总量付出的代价无法衡量,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造成社会资源、环境的破坏,由此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以往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今后将向内涵式的经济增长转变。

长期以来,地方发展的政绩评估指标主要是围绕着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造成地方发展唯GDP的发展模式。

相比之下,节能环保、就业、收入增长等更能反映民生问题的指标被忽视。

绩效考核如同指挥棒,将直接决定地方发展理念以及干部政绩观的转变。

以往GDP挂帅的政绩评价体系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未来无论是“两个同步”、民生优先,还是绿色发展、服务型政府,这一系列重要转变必须依靠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引领。

8、请查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8年和2009年GDP的排名,对GDP超过一万亿元的地区进行经济学分析。

2008年全国各省(包括直辖市、自治区等)GDP排名

GDP(亿元)人均GDP(元)

1广东3569637778

2山东3107233172

3江苏3092040551

4台湾30680139455

5浙江2148742464

6河南1820019445

7河北1655723847

8香港13940208060

9上海1369873724

10辽宁1346231322

11四川1250615388

12湖北1133019881

13湖南1115617555

14福建1083630260

15北京1048864225

16安徽887414505

17黑龙江831021731

18内蒙古760031601

19广西715014996

20山西700020631

21陕西685118226

22江西648014835

23吉林642423531

24天津635456987

25云南570012627

26重庆509818104

27新疆420020048

28贵州33508905

29甘肃310011846

30澳门1620295400

31海南146620137

32宁夏107017774

33青海96016243

34西(XX)藏39214307

2009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名次省份2009GDP名义增长

1广东37775.495.83%

2山东33621.328.20%

3江苏33478.7610.45%

4浙江22716.985.73%

5河南19724.737.16%

6河北17067.995.44%

7辽宁14696.239.18%

8上海14344.734.72%

9四川14050.7812.35%

10湖北12566.0510.91%

11湖南12299.8510.25%

12福建11855.089.14%

13北京11469.289.36%

14安徽10191.4814.85%

15内蒙古8967.5215.55%

16黑龙江8257.24-0.63%

17广西7903.4710.21%

18陕西7752.2013.8%

19吉林7072.2510.09%

20天津7068.569.52%

21山西7050.381.62%

22江西6954.127.32%

23云南6178.258.39%

24重庆5693.5811.73%

25新疆4005.41-4.70%

26贵州3662.439.88%

27甘肃3373.786.23%

28海南1585.198.65%

29宁夏1198.1511.98%

30青海1012.695.38%

31西藏434.3410.80%

案例二:

乘数效应

1、结合案例分析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效应。

除了1万亿元支出的直接影响外,还得益于它印发的另一种间接效应,即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

1万亿元投资用来购买生产物资,形成社会需求的第一次扩张,同时这1万亿元的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等形式流入生产要素者手中,使居民入增加1万亿元。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也会增加。

并形成社会需求的第二次增加„„如此类推下去,1万亿元的公共支出实际上会产生5万亿元的社会总需求(按照公共支出乘数效应的公式计算)。

2、从公共支出的乘数效应讨论积极财政政府实施的效果。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社会需求扩张,同时这些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以工资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等形式流入生产要素者手中,使居民入增加,再重复形成需求增加,以此推动了经济发展。

3、乘数效应是否表明增加公共支出一定能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均衡。

不能表明。

乘数因为各种因素作用而不断弱化,盲目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甚至会起到抵消的作用。

我们需要从生产能力与货币供给量,投资、消费、政府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4、乘数效应在现实中一定能取得理论中的效果吗?

为什么美国的乘数比瑞典和德国高?

在现实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乘数效应的大小?

乘数效应在现实中不一定能够取得理论中的效果

因为乘数效应的实现受到如下条件的限制:

第一,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

第二,要假定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

第三,货币供给量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第四,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

与德国和瑞典相比,美国的储蓄率较低,意味着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MPC)较高。

较高的MPC意味着乘数较大,因此如果同时将储蓄考虑在内,美国的乘数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能较高。

居民的收入、储蓄和消费水平,社会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的收入支出,国与国之间的外贸,税收,货币供给量的大小,货币的汇率波动。

以上均会影响乘数效应的大小。

5、你觉得消费券真的能拉动内需吗?

如果能,你觉得消费券拉动内需的效果如何?

(如果不能,请阐述你的理由)

消费券在短期能够有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但这只是暂时性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就长远来讲,还需要注重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开发广大中西部落后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拉动内需刺激经济,解决目前单一依靠外贸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