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5062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沈阳回民中学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沈阳市回民中学2006—2007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满分:

100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决于

A、自然条件B、政府政策C、居民口味D、历史原因

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战国B、西汉C、曹魏D、唐朝

3、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4、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A、周王室的衰弱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诸侯的强大

5、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护自耕农经济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D、维护自身封建统治

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孙吴B、东晋南朝C、中唐时期D、南宋

7、按使用出现的先后时间依次排列下列三种冶炼燃料,正确的是

A、木炭、焦炭、煤B、焦炭、煤、木炭

C、木炭、煤、焦炭D、煤、木炭、焦炭

8、中国古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的手工业技术包括

①冶炼生铁和钢 ②用煤冶铁 ③养蚕缫丝 ④制造陶器 ⑤制造瓷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10、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汉代B、唐朝C、元朝D、明朝

11、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12、《国语》中说: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1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根本原因

A、商品经济发展B、铁钱携带不便C、交通不变D、四川盛产纸张

14、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商业繁荣的高峰期出现在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5、汉唐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C、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   D、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16、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A、广置田地B、放高利贷C、兴办手工作坊D、娶妻纳妾

17、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B、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D、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18、康乾盛世之际,孕育着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因素有①统治者缺乏世界眼光,愚昧无知,固步自封②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阻碍③文化专制的影响和鄙薄科学技术的后果④中国缺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必须的资本和市场网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9、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20、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扩展

21、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2、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马可·波罗游记》诱使西方人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

D、为了传播基督教

23、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西班牙殖民掠夺的特点是

A、海盗和贩卖黑奴结合起来B、侵占商业据点,进行欺诈性贸易

C、拓展版图,掠夺金银,贩卖黑奴D、发展海上运输,致力海上贸易

24、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确切的理解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B、荷兰经济落后靠替它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25、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葡萄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26、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

27、工业革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科学的进步B、资产阶级对利润的追求

C、市场扩大的需要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2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初步形成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相当丈的促进作用。

据此回答29~30题。

29、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英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第二次工业革命D、流行的自由主义思想

30、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是: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通③武力威逼④通讯技术的发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1、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A、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殖民扩张B、清王朝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C、与英国相比,当时中国太落后D、清政府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32、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C、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D、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

3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

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34、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得出这一历史结论主要是由于洋务派

A、兴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B、筹建近代海军和海防

C、创办近代教育,派留学生出国学习D、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5、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开平煤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36、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D、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7、设想你是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

38、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39、“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4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41、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B、破坏中国沦陷区的经济

C、逼迫南京国民政府投降D、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

43、维新派人土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

A、外国传教会的宣传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民族危机的影响

44、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③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45、下列不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里弄B、四合院C、中山装D、旗袍

46、1930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见成群男士拖着长辫子

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47、如果你生活在近代,你能领会当时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①可以乘轮船到外地经商②可以用电报与亲友联系

③可以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④可以到《申报》上登广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8、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的事件

A、轮船招商局成立B、福州船政局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成立D、日清轮船公司成立

49、“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

50、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中,最能反映历史潮流的是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51题14分,52题13分,53题10分,54题13分。

5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分)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1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3分)

 

(2)假如董永穿越时间隧道,进入民国初期,作为一个国民,他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

(4分)为什么?

(4分)

(3)董永生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

 

52、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2分)

 

(2)两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2分)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3分)

 

(4)两次工业革命中直接推动交通工具变革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2分)各有什么作用?

(2分)

53、(10分)简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业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2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分)

(2)简要概括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6分)

5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3分)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

(4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分)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2分)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3分)

 

莆田华侨中学06—07学年高一必修2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C

D

D

C

C

B

D

B

A

A

C

B

A

C

A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C

C

A

A

C

B

C

B

A

B

C

A

B

D

B

C

A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B

B

A

B

B

D

A

D

D

二、非选择题:

4小题,共50分

51、

(1)生活方式:

“男耕女织”。

(1分)特点:

①自给自足。

②以家庭为单位。

③脆弱性。

④落后性。

(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3分)

(2)变化:

①在服饰上可能穿长袍马褂或西装。

②剪掉长发。

③住在中西合璧的里弄里。

④出行骑自行车、坐电车、火车、轮船。

⑤社会礼仪:

见面握手、鞠躬,相互称呼采用先生、同志。

⑥饮食:

食用糖果、点心、罐头等西式食品。

⑦可以读报刊、照相、看电影。

(任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科技的推广。

②民主、平等、自由思相的传播。

③政治、经济制度改革。

④各种新式工业的兴起。

(4分)

(3)说明:

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

(2分)

52、

(1)经济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制度。

(1分)

第二次革命中出现了大企业、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型的经济组织。

(垄断组织)(1分)

(2)关键区别是:

第一次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分)

(3)蒸汽时代”,“电力时代”;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4分)

(4)发明:

第一次:

改良蒸汽机;第二次:

内燃机的发明。

(2分)

作用:

蒸汽机的改良,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加速了工业代进程,(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2分)

53.

(1)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

(2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给1分)

②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

(2分)

(2)①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分)

②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影响(2分)

A、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1分)

B、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分)

C、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1分)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分)

54.

(1)材料一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为本。

(4分)

材料一理由是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游食之民甚众”。

材料二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4分)

(2)生产工具:

汉代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生产技术:

北魏《齐民要术》记载推广绿肥种植和实行轮作,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2分)

(3)冶炼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丝织业:

明清时期花楼机能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陶瓷业:

景德镇的青花瓷。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