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200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docx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2014—2015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10页2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8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礼记·大传》:

“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A.分封制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一夫一妻制

2.据史载:

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礼乐制度的破坏

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贵族色彩”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恢复宗法分封制D.用权术驾驭大臣

7.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8.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

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据此可以认为汉初

A.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

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

9.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德才——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门第声望——德才——考试成绩

C.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德才D.德才——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0、下面是一幅元代的政治制度政权结构图,其中的划横线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丞相B.宣政院C.军机处D.理藩院

11.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答:

“金榜题名者快活。

”有人说:

“功名成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2、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其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C、明代形成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清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结果

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

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

轻重事务,若是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15、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16.自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取羁縻制度,即利用少数民族的旧贵族对其进行间接统治,安抚笼络少数民族。

下列政策或措施中与之截然相反的是

A.册封制度B.和亲政策C.土司制度D.改土归流

17、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19、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

其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0、下列哪一组通商口岸是在同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

A重庆、广州、苏州B天津、宁波、广州

C上海、南京、厦门D沙市、杭州、苏州

21.中日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反割台斗争的失败

C.三国干涉还辽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22.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Linevitch(孪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德国公使)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3.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插播了当天在湖北襄河某中国将士阵亡的消息,并称:

“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

”该将士是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39

169562

1940

339530

1941

144951

1942

87719

A.蒋光鼐B.蔡廷锴C.杨虎城D.张自忠

24.观察并分析《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25.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右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

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26.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

“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27.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8.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道:

“上海的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

……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

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使其丧失主宰战争的时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该战役初步实现我军战略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进行了武力干涉

D.该战役中我军大胜敌军

29.“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30.“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

31.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

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

32.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

“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建立西安行辕

33.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洪秀全故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利益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34.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这部著作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5.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

”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C.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36.孙中山规定: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37.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三权分立B.总统制C.主权在民D.责任内阁制

38.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D.建立社会主义

39.“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局,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这里的“朕”指的是

A.明成祖B.雍正帝C.光绪帝D.宣统帝

4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41.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2.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43.近代青年学生把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每当祖国危急关头,总是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日本侵华有关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无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4.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他所说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4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案

46.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

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③B.①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47.电视剧《特殊使命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军将领边国烈命令其下属赶快寻找: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边国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

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

4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9.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50.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1.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

“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52.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53.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尼克松又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4.1972年中日结束了“不正常状态”,这里的“不正常状态”是指

①日本武力威胁中国②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③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④彼此之间断绝一切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5.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历史上首次会晤时,中美首脑分别是

A、江泽民和克林顿B、江泽民和布什

C、毛泽东和尼克松D、胡锦涛和布什

56.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是①大小国共同倡导②安全先行③互利协作④各领域全面合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7.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58.“稳住阵脚、冷静观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形象概括,下列不属于“有所作为”的是

A、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2001年倡导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

C、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积极倡导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59.周恩来多次指出:

“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60.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

C.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外交官员友好交流

61.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②万隆会议召开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6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63.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6.2%。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64.图4和图5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65、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66、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6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雅典民主)不加区别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这主要是针对(   )

A.比例代表制B.议会制C.任期制D.抽签选举制

68、中国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在编导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直接写道:

“你是君王,我是百姓,但是我们有同样的发言权。

”此语表明他侧重古希腊悲剧所展现的

A.戏剧情节B.等级观念C.人文素养D.民主精神

69.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70、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段话(   )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