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009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docx

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1

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热度   ★★★☆☆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

(3)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

特别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如下图所示。

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特别提示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5.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成因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节

夏季:

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

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图文拓展]

1.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点线表示二分日,虚线表示夏至日,实线表示冬至日。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即昼长为12个小时);二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4小时或0小时)。

2.不同季节日出方位的差异

春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白夜现象并非极夜

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

来,即出现白夜现象,夏至日我国漠河常见。

4.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

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

如图所示:

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与直射点距离不断扩大,太阳高度角也不断减小。

相同太阳高度的点连成的线呈同心圆分布,0°等太阳高度线为晨昏线。

5.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杆影的日变化

(1)一日内,日影由西向东不断移动。

(2)从日出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由日出时的最长逐渐缩短到正午(正北方位)时的最短;从正午到日落,日影逐渐增长,由正午时的最短逐渐增加到日落时的最长。

(3)该图反映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应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影。

 

考向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学科#网

(2016年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完成1—2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考向三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

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

当极圈内有地

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日落时间=1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

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

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3.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

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

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

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间的中央经线上。

以春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

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

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如下图,在同一天中,θ°N的昼长等于θ°S的夜长;θ°N的夜长等于θ°S的昼长。

(3)等值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①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

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②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

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

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春分对称)

【拓展提升】 太阳视运动

(1)太阳周日视运动

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

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

②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

(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长短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日出

时刻(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3)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①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②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③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