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变电站环评报告.docx
《110千伏变电站环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千伏变电站环评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千伏变电站环评报告
前言
XX公司XX供电公司拟在XX市XX区建设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根据国家及XX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的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建设单位XX公司XX供电公司特委托XX安全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单位在接受委托后,收集了有关工程资料,对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了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做110kVXX输变电工程环评时,已经按照XX变电站的终期规模(3×50MVA主变)进行了评价,原XX省环境保护局以在XX【2007】310号“关于110kVXX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对XX变电站进行了批复。
110kVXX变前期项目已通过验收,于2011年2月14日取得了XX省环境保护厅的验收批复(XX验〔2011〕12号),验收规模为:
110kVXX输变电工程含50MVA主变2台,线路长度1.381km,由原110kV元临线T接。
因此,本次评价仅评价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线路部分。
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区环保局、XX公司XX供电公司等诸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环评单位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附图
附图1现状照片
附件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XX日报公示截图
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总论
1.1前言
根据XX电网规划和XX电力专项规划,满足不断增长的负荷需求,并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运行经济性,XX公司XX供电公司计划在XXXX区建设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根据国家及XX省有关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本工程的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建设单位XX公司XX供电公司委托XX安全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单位在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2015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
(4)《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8号,1997年1月。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
(6)《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XX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2011年12月。
(7)《XX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XX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2012年2月。
(8)《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办〔2008〕70号,2008年9月。
(9)《XX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浙环发〔2014〕28号,2014年5月。
(10)《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XX省人民政府,浙政办发〔2008〕59号,2008年9月。
1.2.2行业标准、技术导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1.2.3工程资料
《XX市XX区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收口)》XX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16年12月。
1.2.4其它
(1)环评委托书,见附件1。
(2)XX日报公示,见附件2。
1.3评价因子、等级和评价范围
1.3.1评价因子
表1-1 本工程评价因子一览表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评价因子
单位
预测评价因子
单位
施工期
声环境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dB(A)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dB(A)
运行期
电磁环境
工频电场
kV/m
工频电场
kV/m
工频磁场
μT
工频磁场
μT
声环境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dB(A)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dB(A)
1.3.2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等级。
1.3.2.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有关规定,对周围环境进行重点评价。
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为电缆敷设,电缆线路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3.2.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线路途经的道路区域执行4a类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
本次环评对声环境影响按三级评价。
1.3.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线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工程建设地点环境区域属于一般区域。
占地面积小于2km2,线路长度小于50km。
因此,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1.3.2.4评价范围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确定110kV电缆线路为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的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
•噪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110kV电缆线路噪声不做评价。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110kV电缆线路以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300m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
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
XX公司XX供电公司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
通讯地址
XX市XX东路59号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310009
建设地点
XX市XX区XX经济技术开发区
项目前期文件
XX区发改局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
文号
余发开【2017】14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行业D44
占地面积
---
绿化面积
---
总投资
(万元)
848
其中:
环保
投资(万元)
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71%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7
2.1工程内容及规模
2.1.1项目建设内容
本次评价对象为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其建设内容为:
主变压器现状2×50MVA,本期扩建1×50MVA。
本工程XX变侧新建电缆进线一回,路径长度约1.6公里,其中利用已建管沟1.2公里,新建单回路管沟0.4公里;泉漳侧新建电缆进线两回,路径长度0.08公里,均利用现状电缆管沟,无需新建电缆土建。
工程地理位置见图2-1。
2.1.2项目组成
本次评价的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的项目组成详见表2-1。
表2-1工程的项目组成表
项目
本期
终期
评价规模
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变电所
主变
户内布置
250MVA
350MVA
前期一并评价并取得批文,本次不评价
110kV线路
路径长度约1.68公里
——
按本期规模评价
2.1.3工程线路概况
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线路建设规模及路径走向方案见表2-2,线路路径示意图见图2-2。
表2-2线路规模及路径方案表
项目
工程
建设规模
路径走向方案
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新建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线路,长约1.68km。
在现状漳乾1720线2#塔和3#塔之间线路正下方新建一基电缆终端塔,在漳乾线侧电缆与现状架空进行对接后往西南方向非开挖方式穿过河道、星河路至现状XX变已建电缆的西侧,与已建的XX变电缆进线通道接通后,沿已建的电缆管道一直往南至昌达路后右转往西至110千伏XX变南侧,右转进110千伏XX变。
新建的电缆路径长度约1.6km,其中利用已建管沟1.2km,新建电缆管沟0.4km。
在220千伏泉漳变东侧现状电缆沟体内将现状的110千伏元桥广济支线开口接入泉漳变即可,无需新建电缆土建。
开口的两回电缆长度约0.08km。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
表2-3工程线路主要技术参数表
项目
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线路长度
电缆排管敷设约1.68km
电缆型号
YJLW03-64/110kV-1×630mm2
电压等级
110kV
中性点接地方式
直接接地系统
2.2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为XX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配套110kV电缆线路沿河道、道路(星河路、昌达路)走线,不涉及环境保护目标,亦不会对当地的规划产生影响,选线合理。
2.3相关部门审核意见及建议
本工程线路已取得XX市规划局(XX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201701500009号)。
2.4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10kVXX变前期项目已进行环评并通过验收,于2011年2月14日取得了XX省环境保护厅的验收批复(XX验〔2011〕12号),验收规模为:
110kVXX输变电工程含50MVA主变2台,线路长度1.381km,由原110kV元临线T接。
验收监测结果表明,变电所周围及沿线各监测点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均符合验收标准。
变电所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要求。
变电站雨、污分流。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站内雨水经雨水井汇集后自然外排。
排水系统在一期工程中已完成。
110kVXX变各项配套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没有遗留的环保问题。
图2-1:
本工程项目位置示意图
图2-2:
本工程项目位置示意图
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3.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3.1.1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根据该站历年观测资料统计,各气象要素特征值如下:
累年平均大气压:
1011.5hPa
累年平均气温:
16.2℃
极端最高气温:
39.9℃
极端最低气温:
-9.6℃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
28.5℃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3.9℃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累年最小相对湿度:
21%
累年平均降水量:
1412.0mm
累年平均雾日数:
11.1d
累年平均雷暴日数:
36.9d
累年最大积雪深度:
29cm
累年平均风速:
2.2m/s
累年最大风速:
23m/s(自记)风向:
SE(1988.8)
全年主导风向:
NNW(12%)
夏季主导风向:
ESE
冬季主导风向:
NNE。
3.1.2地形地貌
本工程所线路地形、地貌一览表见表3-1。
表3-1本输变电工程所址、线路地形、地貌一览表
项目
地形、地貌
线路
现状主要农田及苗木地,平地95%,水洼5%。
3.1.3动植物
输电线路途径区域植被主要为农作物、苗木、绿化等为主。
动物以青蛙、鼠、蛇等小型动物为主。
评价范围内无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3.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XX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倚天目山,南濒钱塘江,中贯东苕溪和大运河,从东、北、西三面拱卫XX主城区,区域总面积1220多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14个街道,户籍人口95.09万。
2016年,据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411.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2.2%,增幅高于全国6.7%、全省7.5%、全市9.5%平均水平。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145867元,增长8.8%。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04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7.8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3.72亿元,增长18.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8:
36.8:
59.4调整为3.5:
33.9:
62.6。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400.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4.29亿元,分别增长31.0%、30.2%。
在支出结构中,城乡社区、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保障就业、教育分别增长90.8%、56.3%、43.0%、36.1%、22.4%、17.1%。
2016年,临平城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8.7%,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
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2016年,全区幼儿园114所,1791个班,在园幼儿55411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80%。
小学48所,在校学生91679人。
初中34所,在校学生34110人。
普通高中11所,在校学生13431人,毕业生4338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
全区文化经营单位有1533家,其中网络文化单位40家、演出经营机构13家、文化娱乐业场所180家。
截至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203.44万册。
全年出版《XX晨报》365期,日发行量达2.7万份。
线路附近尚未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文物古迹。
4环境质量现状
4.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输变电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产生废气亦无生产废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故本次评价对于现状调查主要为声及电磁环境。
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委托XX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采用积分声级计对本项目途径区域进行了昼间、夜间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
测量布点主要考虑所址区域及线路途径区域等,检测时间:
2017年4月5日。
测量布点见图2-2,测量结果见表4-1。
表4-1工程周围环境噪声测量结果
点位
代号
点位描述
Leq,dB(A)
主要声源
执行
标准
是否达
◆1
XX变电缆进线围墙外
昼间
56.3
交通噪声
4a类
是
夜间
47.7
交通噪声
◆2
昌达路与星河路交叉口(拟建电缆上方)
昼间
59.6
交通噪声
夜间
49.4
交通噪声
◆3
拟建电缆终端塔处
昼间
58.2
交通噪声
夜间
48.8
交通噪声
由表4-1可见,工程拟建线路途径区域各监测点位声环境测量值均符合执行的相应标准。
由电磁现状调查结果可知本工程周围各监测点位工频电场强度现场测量值最大为156.9V/m,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为1252.6nT;各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场测量值均未见异常。
详见电磁环境评价专题。
4.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工程的建设不涉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也不涉及古树名木保护及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也无居民住宅等环境保护目标。
5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工程拟建线路途径区域执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
相应标准见表5-1。
表5-1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4a
70
55
电磁场: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表1规定的电磁辐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当频率为50HZ时,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标准限值分别为4kV/m,0.1mT。
污染物排放标准
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5-2。
表5-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单位:
dB(A)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70
55
总量控制标准
无
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6.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6.1.1输电线路
输电线路是从电厂或变电所向消费电能地区输送大量电能的主要渠道或不同电力网之间互送大量电力的联网渠道,是电力系统组成网络的必要部分。
输电线路一般采用架空和电缆两种形式,本项目110kV进线均为电缆,电缆主要有电缆沟、井及电缆线等组成。
6.2施工组织
本工程新建电缆为新建电缆终端塔至星河路西侧现状已建沟体,建设规模按单回路4孔建设,穿越河道及星河路采用非开挖方式。
本工程新建400米线路主要施工活动包括材料运输、电缆沟的开挖或顶管及电缆的敷设。
6.3主要污染工序
6.3.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材料运输及电缆的敷设过程将产生一定的噪声;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将产生施工扬尘;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为施工期主要的固废。
6.3.2运行期
输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以后,在电能输送或电压转换过程中,高压线、主变压器和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50Hz)电场;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内通过强电流,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场。
工频电场、磁场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
因此,高压输电线及其有关配件构成电磁场源,其评价因子为工频电场、磁场。
110kV电缆输电线路运行不会对周围的声环境产生影响。
7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
内容
类型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
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施工材料
施工扬尘
——
——
营运期
无
无
——
——
水污染物
施工期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15t/d
CODcr:
200~400mg/L
BOD5:
150~200mg/L
SS:
200~400mg/L
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已有化粪池。
营运期
无
无
——
——
固体废物
施工期
生活垃圾等
生活垃圾
——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营运期
无
无
——
——
噪声
施工期
部分施工机械噪声
营运期
无
其他
特征污染物为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详见电磁场专项评价
主要生态影响
(1)生态环境功能规划相符性
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根据XX区环境功能区划图(图7-1),位于环境优化准入区(0110-V-0-1XX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优化准入区)。
本工程属非生产型项目,不属于《XX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中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符合生态功能区划。
(2)生态影响
本工程XX变侧电缆利用已建管沟1.2公里,新建单回路管沟0.4公里;泉漳侧新建电缆进线两回,路径长度0.08公里,均利用现状电缆管沟,无需新建电缆土建。
电缆沟上方开挖基面,土方妥善堆放,施工结束后土方回填,上方种植绿化,恢复原有用途。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110kV建富变
图7-1余杭区环境功能区划图
8环境影响分析
8.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8.1.1噪声影响分析
在线路施工中,设备材料运输主要采用汽车和人力运输,夜间不施工,施工时间较短,输电线路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8.1.2废水排放分析
开挖电缆沟时,会产生一定量废水。
产生的废水需排入沉淀池(无砼衬砌),上清液用于场地降尘,沉淀泥浆与建筑垃圾一同处理,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系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污水可纳入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8.1.3固废影响分析
工程新建电缆管沟仅400m,电缆沟施工时,将施工开挖产生的临时堆土堆放在沟道两侧,同时外侧用拦板进行拦挡,施工结束后对电缆管沟进行覆土回填,无弃渣产生,覆土后种植绿化植物,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线路施工属移动式施工,施工人员较少,停留时间较短,会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8.1.4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
线路施工材料均由汽车及人工运输,因本工程线路较短,仅400米,现有道路交通已能满足施工需要,无需砍伐树木并新建施工便道,不会对植被产生大的影响。
8.1.5扬尘影响分析
线路电缆沟开挖过程中,土地裸露产生局部、少量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暂时的影响,但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土地进行绿化后即可消除;汽车运输将使对外运输道路附近扬尘增加,但输电线路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小,因此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较小。
为保证周围空气环境少受粉尘污染影响,施工时要做到:
粉性材料堆放在料棚内,施工工地定期增湿,施工建筑设置滞尘网,以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
在采取上述抑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8.1.6电缆施工对交通影响分析
加强施工管理措施(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的管理),本工程XX变侧新建电缆进线一回,路径长度约1.6公里,其中利用已建管沟1.2公里,新建单回路管沟0.4公里;泉漳侧新建电缆进线两回,路径长度0.08公里,均利用现状电缆管沟,无需新建电缆土建。
只要注意施工时段的选择,不会对当地交通产生大的影响。
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8.2.1声环境影响分析
电缆线路运行期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
8.2.2废水排放分析
电缆线路运行不产生污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8.2.3固废简析
电缆线路运行不产生固废。
8.2.4电磁环境预测评价
(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9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类型
内容
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
污染物
施工期
施工材料
施工扬尘
洒水
每日洒水5次以上,减少70%施工扬尘。
营运期
无
无
无
无
水污染物
施工期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化粪池
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已有处理设施。
营运期
无
无
无
无
固体废物
施工期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营运期
无
无
无
无
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期
合理安排施工时段。
施工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修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
营运期
无
其他
见电磁专题评价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施工结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