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370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docx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

附件3:

天馈整治和优化的技术标准

 

总部根据天馈系统的工艺要求结合网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次整治的技术标准,各省分公司应以此作为整改的依据。

一、天馈整治的标准

(一)天线安装方式和要求

(二)

1、天线安装方式的要求

2、

1.1.全向天线

1.1.1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1.1.2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1.1.3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2.5m。

1.1.4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支的顶端平行。

(允许误差±5cm)

1.1.5全向天线安装时必须保证天线垂直。

(允许误差±0.5°)

1.2.定向天线

1.2.1同一扇区两个单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上间距应大于空间分集距离。

相邻的两个扇区之间两天线的水平间距应大于0.5m。

1.2.2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主瓣辐射面方向上,前方范围10m距离内无任何金属障碍物。

1.2.3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20cm。

天支底端应比天线长出20cm,以保证天线的牢固。

1.2.4微波天线与CDMA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CDMA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1.2.5天线安装在楼顶围墙上时,天线底部必须高出围墙顶部最高部分,应大于50cm。

1.2.6安装楼顶桅杆基站时,天线与楼面的夹角应大于45o。

1.2.7直放站中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水平间距≥30m,垂直间距≥15m

1.2.8天线方位角必须和设计要求相符合。

(允许误差±5°)

1.2.9同一扇区两个单极化天线的方位角必须一致,(允许误差在±5°)

1.2.10天线俯仰角必须和设计要求相符合。

(允许误差±0.5°)

 

1.3GPS天线

1.3.1GPS天线安装应牢固,应能适应各种天气状况。

应安装在坚固的金属框架上,不能使用木头,塑料等材料。

应用螺栓固定,不能使用绳、塑料、钉子、木材、线等固定。

所有外部接头都必须使用黑色防水胶带保护,胶带需将接头全部覆盖,并在接头两端延长5厘米,中间不能有缝隙。

GPS天线的电缆在进入电缆槽(盒)前,应有一段“雨滴弯”,以免雨水流入电缆槽(盒)。

1.3.2GPS天线应与地平面垂直,夹角应为90°±2°。

1.3.3以GPS天线为圆心,在天线所在水平面上方可作一半球面,在仰角10°以上的球面部分,障碍物的投影面积应小于球面面积的25%,而且障碍物不应过于集中(所有的阻挡不可以只存在于半球的一个半区之内)。

GPS天线应距铁塔边缘1米,应在铁塔南侧(北半球),以保证GPS天线至少可以接收四颗卫星。

1.3.4GPS天线在所属区域不是最高点。

GPS天线不能安装在铁塔顶端。

GPS应安装在具有接地装置的锥体雷电保护区内。

如果GPS安装在钢架上,钢架的接地应使用焊接方式

1.3.5GPS天线在水平及(或)垂直方向应距基站发射天线3米远。

1.4天线的隔离要求

GSM与CDMA系统共站的天线隔离

根据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频谱安排,在800MHzCDMA频段附近,共存在三种移动通信系统,即:

(1)中国移动的GSM9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中国联通的GSM9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中国电信的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分析表明,按干扰影响程度排序,CDMA对中国移动GSM900的干扰较为突出,CDMA对中国联通GSM900的影响较小。

针对上述干扰可能,工程实施时须采取相应措施以满足CDMA发射端同其他系统接收端的隔离度要求:

(1)在CDMA发射端加装带阻滤波器;

(2)合理利用空间隔离;

(3)合理利用地形地物阻挡;

(4)调整天线方向(尽量避免两系统天线近距离面对面安装)。

根据信部无[2002]65号文的要求,CDMA系统基站的杂散发射限值及CDMA系统与GSM系统共站时的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1)CDMA系统基站发射机和直放机在带外各频段的杂散发射限值指标须满足核准限值要求,详见下表。

800MHzCDMA系统基站带外杂散发射核准限值

表1.11.1

频率范围

测试带宽

极限值

检波方式

9kHz~150kHz

1kHz

-36dBm

峰值

150kHz~30MHz

10kHz

-36dBm

峰值

30MHz~1GHz

100kHz

-36dBm

峰值

1GHz~12.75GHz

1MHz

-36dBm

峰值

806MHz~821MHz

100kHz

-67dBm

有效值

885MHz~915MHz

100kHz

-67dBm

有效值

930MHz~960MHz

100kHz

-47dBm

峰值

1.7GHz~1.92GHz

100kHz

-47dBm

峰值

3.4GHz~3.53GHz

100kHz

-47dBm

峰值

发射工作频带两边各加上

1MHz过渡带内的噪声电平

100kHz

-22dBm

有效值

(2)两系统基站天线之间的水平距离≥50米时,CDMA系统基站的带外杂散发射限值须满足核准限值的指标要求,不需要加装滤波器。

(3)当两系统基站天线之间的水平距离>10米且≤50米时,中国电信的CDMA系统基站除满足核准限值的技术指标外,还须加装滤波器后方能进行实效发射,两系统天线之间水平距离在20-50m时,需加装滤波器值不小于10dB,两系统天线之间水平距离在10-20m时,需加装滤波器值不小于15dB。

(4)不允许在中国移动GSM系统已建基站天线10米以内新建中国电信CDMA系统基站;如中国电信CDMA系统已建基站,中国移动GSM系统拟在中国电信CDMA系统基站天线10米以内新建基站,除了中国电信的CDMA系统基站须按第三项的要求采取措施外,中国移动的GSM系统基站还需加装适当的滤波器,以防止GSM系统基站接收机发生阻塞。

 

1.4.3有关设备供货商根据其设备参数及滤波器性能,对天线隔离提出如下要求:

A.Lucent:

B.

(1)CDMA系统对联通GSM系统的干扰

两系统共站时:

天线垂直间隔:

0.6米。

天线水平间隔:

2.2米(如两系统天线增值之和为0dBi)。

两系统不共站时,隔离距离视天线增益而定,天线指向正对时,需要的间隔为:

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30dBi时(市区或郊区定向站):

68米

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36dBi时(郊区或乡村定向站):

135米

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20dBi时(全向站):

22米。

(2)CDMA系统对中国移动GSM系统的干扰

两系统共站时:

天线垂直间隔:

1.8米。

天线水平间隔:

20米(如两系统天线增值之和为0dBi)。

两系统不共站时,隔离距离视天线增益而定,天线指向正对时,若两系统天线增益之和为30dBi,需要的间隔为:

619米。

C.Ericsson:

D.

Ericsson的CDMA系统与GSM系统的天线间距应满足如下要求:

天线指向正对时,水平方向所要求的最小间距为:

100米。

天线指向相同时,水平方向所要求的最小间距为:

6米。

天线垂直间距(端到端)要求为:

2米。

E.Motorola:

F.

Motorola的CDMA系统与GSM系统的天线间距应满足如下要求:

天线指向正对时,水平方向所要求的最小间距为:

743.8米。

天线指向相同时,天线垂直间距(端到端)要求为:

2.3米。

G.中兴

H.

(1)CDMA系统与联通GSM系统共站时

垂直隔离:

0.7米。

水平隔离:

若均为定向天线,且天面朝向相同:

1米。

一个定向加一个全向,全向位于定向天线后面:

3.1米。

两个全向天线:

31米。

(2)CDMA系统与TACS系统和中国移动GSM系统共站时

垂直隔离:

1.3米。

水平隔离:

若均为定向天线,且天面朝向相同:

1.6米。

一个定向加一个全向,全向位于定向天线后面:

5.3米。

两个全向天线:

53米。

I.NORTEL:

J.

垂直隔离间距(端到端):

2—3米。

水平隔离间距:

CDMA天线与GSM天线在同一水平面并指向同一方向,两系统天线不能一前一后。

隔离距离在10米以上。

对于共站的情况,应尽可能采用垂直隔离的方法,各基站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加大隔离距离,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三)馈线安装方式和要求

(四)

1.馈线的量裁布放,按照节约的原则,先量后裁。

馈线的允许余量为3%。

2.制作馈线接头时,馈线的内芯不得留有任何遗留物。

3.接头必须紧固无松动、无划伤、无露铜、无变型。

4.布放馈线时,应横平竖直,严禁相互交叉,必须做到顺序一致。

两端表识明确,并两端对应。

表识应粘贴与两端接头向内约20CM处。

5.馈线必须用馈线卡子固定,垂直方向馈线卡子间距≤1.5m,水平方向馈线卡子间距≤1m。

如无法用馈线卡子固定时,用扎带将馈线之间相互绑扎。

6.馈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要求

线径

二次弯曲的半径

一次性弯曲的半径

7/8”

360mm

120mm

1/2”普通

210mm

70mm

1/2”超柔

120mm

40mm

 

8.馈线在布放、拐弯时,弯曲度应圆滑、无硬弯。

并避免接触到尖锐物体,防止划伤进水,造成故障。

9.馈线进线窗外必须有防水弯,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机房。

防水弯最低处与馈线入口的高度差应大于15cm,防水弯的切角应大于等于60度。

10.馈线、信号线必须与(220V以上)的电源线有20cm以上的间距。

11.天线、馈线等器件、线缆必须标识明确,一一对应。

12.室外必须用黑扎带,室内必须用白扎带,绑扎时应整齐美观、工艺良好。

13.馈线夹是用于固定馈线于走线梯上,使馈线走线整齐美观。

对于不同线径的馈线,馈线夹的固定间距如下表:

1/2"馈线

7/8"馈线

15/8"馈线

馈线水平走线时:

1.0米

1.5米

2.0米

馈线垂直走线时:

0.8米

1.0米

1.5米

(五)跳线的安装方式和要求

(六)

1.1/2″跳线的单次弯曲半径应≥20cm;多次弯曲半径应≥30cm。

2.跳线与天线、馈线的接头应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3.跳线应用扎带绑扎牢固,松紧适宜,严禁打硬折、死弯,以免损伤跳线。

4.应避免跳线与尖锐物体直接接触。

5.跳线与天线的连接处应留有适当的余量,以便日后维护。

6.跳线与馈线的接头处应固定牢靠,防止晃动。

(七)天馈系统的防雷接地安装要求

(八)

1.铁塔的两道防雷地线(40mm×4mm以上的镀锌扁铁),应直接由避雷针从铁塔两对角接至防雷地网。

2.主馈线必须有至少两道以上防雷接地线。

3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要求在馈线在下塔拐弯前1.5米处接地。

如果由此接地点到馈线入机房的长度大于20米时,在馈线进机房前再接一次地。

4当机房上没有铁塔,天线是固定在支撑杆时,要求馈线在由楼面拐弯下机房前接地。

如果从天线安装处到馈线拐弯下楼面处的长度大于20米时,中间要增加一次接地。

5室外馈线要求在距天线支撑杆1.5米处接地,当馈线长度大于20米时再增加接地一次。

6.制作主馈线防雷接地线必须顺着雷电泻流的方向单独直接接地,防雷接地线禁止回弯、打死折。

7.主馈线地线制作好以后必须用胶泥、胶带的缠绕密封。

8.密封包长度应超过密封处两端约5CM左右。

在密封包的两端应用扎带扎紧,防止开胶渗水。

9.防雷接地点应该接触可靠、接地良好,并涂覆防绣油(漆)。

10各小区馈线的接地点要分开,不能多个小区馈线在同一点接地,且每一接地点最多只能连接三条接地线(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