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0273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下列四项中,加线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    

2.(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

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

(去掉“一点”)

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

(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

(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

4.(2分)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2分)下列各组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6.(2分)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7.(2分)下列对文章《三峡》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2分)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9.(2分)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则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之:

时态助词,相当于“的”,用于“春冬”和“时(时候)”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者:

……的(事物,这里指修长的桃核)

D.飞漱其间。

其:

代词,它,指山峰。

10.(2分)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11.(2分)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2.(2分)翻译下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3.(2分)对《三峡》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水流速度之快。

C.选文的第四段描写了春季三峡的凄清悲凉。

D.文字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4.(2分)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二、填空题(共5题;共34分)

16.(5分)《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该书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7.(9分)填空。

a《三峡》选自《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

b《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学家。

18.(5分)《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9.(12分)给下列字注音。

阙________   湍________    涧________    曦________

巘________      啸________        溯________    漱________

嶂________     襄________    奔________    属________

20.(3分)读课文《三峡》,默写

①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

②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 

③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38分)

21.(2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③不蔓不枝()④濯清涟而不妖()

(2)下加线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权谓吕蒙曰      

B.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D.未果,寻病终     果如鹤立云端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5)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22.(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或王命急宣________

③素湍绿潭________    ④哀转久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本文从四个季节描写了三峡水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三峡?

结合文章说说喜欢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共5题;共34分)

16-1、

17-1、

18-1、

19-1、

20-1、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38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2-1、

22-2、

22-3、

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