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98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docx

自主创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4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4)

目录

自主创新

引进和培养并举,建设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

张天文

挖掘自身潜力,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张永卓周琼陈浩唐俊

环境营造

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建设高校和谐校园

王蕾魏英周先意

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

邱学青朱志成李文芳

以人为本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周琬*于桂兰

分配改革

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教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袁东孙殿明

科学设岗,合理分配,完善制度

李键梁旭李旭锋

大力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综合业绩津贴分配改革实践与总结   徐佑长 汪海建

高校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朱新义丁世学滕建河黄勇

绩效考核

高校教师考核方法难点分析及改革策略研究

孔庆如廖志琼

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安心在独立学院工作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胡金朝

院士春秋

大师·人梯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振岐教授牛宏泰魏景刚

封二左上:

李铁映给本刊题字

封面、封三及封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及剪影

◆自主创新◆

引进和培养并举建设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

张天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关键词 引进培养 自主创新

内容摘要 本文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角度出发,论述和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建设高素质、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采取超常规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汇聚高端人才;立足支持和培养。

推进优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引进和培养并举,建设和谐的人才生态环境等做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伟大号召,即“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面军,高等学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推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高等学校就必须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使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中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始者、新路径的引领者、新制度的倡导者和新氛围的营造者,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各高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上。

国家“十一五”规划,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明确作为工作重点。

这就需要我们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提高质量上,走内涵发展之路。

而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自主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角度,我们认为,在建设高素质、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超常规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汇聚高端人才

人才引进工作是高校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鲶鱼效应”启发我们,适度合理地引进人才,能有效激发一个组织群体的活力和竞争意识,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新时期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呈现出层次更高、力度更大、机制更灵活的特点,并逐步从数量向质量、从个体引进向团队引进、从国内引进向境外引进的趋势转化。

我校十分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虚实结合,科学规划

有的放矢是人才引进工作的关键所在。

要找准人才引进的靶心,就要紧密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规划,科学分析和比较人力资源的现状,对人才引进进行战略性思考,即总的方向和大原则。

明晰人才引进要为哪些,不为哪些,重点为哪些。

在这些原则和思路“实”了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比较,提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工作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方案。

(二)突显特色,打造品牌

人才引进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有一个选择的双向问题。

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就要有一定的宣传策略,就要有品牌意识。

因而,在我校的“京师学者奖励计划”和“985工程”二期平台基地人才招聘等人才引进的对外宣传中,我校十分注重突显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并加以强化,逐步在高端人才引进的市场中形成了我校独有的品牌。

(三)弹性政策,不拘一格

人才引进工作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

人才具有特殊性,由于其来源、背景、经历、能力以及学校急需程度等的不同,引进的政策、待遇也应有所区别,单一的政策会严重影响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

因而,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我校敢于打破常规,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急需人才可以通过“人才绿色通道”,给以特事特办,大大提高了人才工作的绩效。

(四)严格程序,规避风险

强化人才引进的风险管理意识。

一方面,要做到岗位任务明确,发展定位清晰,规范推荐、评价、审核的工作程序,严把入口关;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后的绩效考评及跟踪、监控机制,对人才工作进行及时地总结和反思,促进人才工作水平的提高。

(五)刚柔并举,注重实效

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要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人才引进的实效,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办法。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物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我所用,为学校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借助“985工程”二期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的机遇,学校领导多次率团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和人才招聘。

一年多来,陆续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工作二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等不同时间周期的形式来校工作,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六)稳妥运作,引进团队

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进行“团队引进”,发挥人才集聚效应,也是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拓展方向。

近年来,我校已成功引进了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团队、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团队等。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团队以海归学者张秀兰教授、尚晓援教授、顾昕教授等为核心,与世界很多著名大学和著名学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承担了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多项重大课题,课题资金上千万。

二、立足支持和培养,推进优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支持和培养是高校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根本。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引进”出来的,人才引进不能替代支持和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传统高校。

而且,即便是从外部引进的高端人才,也存在再提升、再发展的客观需求。

因而,只有立足于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创新观念,逐步完善人才支持和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优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

(一)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逐步形成教师培养的体系

以重点学科的发展为依据,设立“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基金”,健全教师专业进修和能力培养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科研和教学骨干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修,使他们的知识存量和结构得到继续的充实和改善,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科研和教学的基础队伍,并从中产生出重点学科新的带头人和拔尖人才,从队伍建设方面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以来,我校每年资助15名左右教师出国培养,资助30名左右教师国内进修,安排100名左右教师在岗培训,使70%的中青年教师得到各种培养和培训的机会,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出国研修计划”,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开阔学术视野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和合作研究。

近年来,我们努力扩大其他出国进修资源,积极支持单位公派、校际交流和出席国际会议。

每年我校长期在国/境外的教师都超过100人,短期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科研的人员都在500人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合国家“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以学科发展为导向,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学校国家公派的规模和针对性,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

2005年,我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以配套经费的形式签约执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出国研修计划”,目前已执行第一期。

(三)实施“百人计划”,造就学术领军人才

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的队伍建设,是打造创新团队,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按照“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我校通过设立“北京师范大学百人计划资助基金”,着力于培养和引进100名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建若干富有活力、能够保持和提升所在学科的已有优势的创新团队,为重点学科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持。

(四)完善科研资助办法,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我们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支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基金”,给青年教师以必要的科研资助。

2005年,“青年教师科研资助基金”共资助100余位青年教师200多万元,设立了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出版与会议专项基金,支持优秀学术著作和优秀教材出版、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发明专利申请和前沿重大研究成果推介等;资助跨学科研究小组的创新研究,给予创新团队以连续资助。

三、引进和培养并举,建设和谐的人才生态环境

大学是一个以学术为本位的文化组织,因此,高校人才工作要着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人才生态环境是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它包括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

我校在建设和谐的人才生态环境过程中,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妥善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关系,为教师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要透明政策,均等机会,保证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平等竞争,保护公平的分配资源,保护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使引进人才尽快融入学院、学科的发展中。

以“985二期”工程为契机,创新学科与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搭建研究型大学多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平台。

根据现代学科发展趋势与本校学科发展特点,建设学科群,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教师加强合作,通过项目、课题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交叉,形成合力。

加大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学科和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学科,发展优势学科,鼓励新兴交叉学科,为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二)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团结、合作,以及相互的包容和理解。

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进行科技攻关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

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产生,也需要团队这一肥沃的土壤。

“载人航天”的实现,“青藏铁路”的开通,依靠的就是团队的智慧和力量,靠的就是集中了一大批各个方面的精英,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

近年来,我校已组建了文艺学团队、量子化学生物学研究群体、心理学教学研究团队、概率论学术团队等16个创新团队。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批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的唯一数学学科群体——北京师范大学概率论研究群体,被国际上两个主要数学评论杂志誉为“马氏过程的中国学派”或“北京学派”。

他们先后获13项学术奖励,共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金30余项。

2004年该研究群体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第二期资助。

学术团队建设,为我校的学科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包容的人才氛围

遵循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讲求学术道德、鼓励百家争鸣、尊重学术自由、提倡兼容并包、引导团队合作、强调社会责任。

建立和形成自由、平等、开放、以严肃学术批评与宽松和谐相结合的学术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体制。

从舆论和政策上反对近亲繁殖、权威把持和学术失范。

在学术问题上减少行政干预,坚持在学术问题上人人平等,形成有利于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鼓励自由探索,逐步形成不同学术思想,通过交锋、竞争、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