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8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平1:

了解地震波的含义,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联系。

水平2:

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范围,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

水平3:

通过资料归纳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水平4:

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地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认识地球圈层结构,树立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理念。

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的影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研究方法:

地震波在不同

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概述: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

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

地壳、

地幔和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指的就是地壳。

(×)

(2)地球内部只有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

2.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

A.7千米B.17千米

C.35千米D.65千米

答案 B

解析 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地球最外部圈层是地壳。

我们看到很多岩石和土壤(土壤是岩石变化而来的)。

岩石圈与地壳存在怎样的包含关系?

(可以用图形表示)

提示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概述

(1)分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

(2)关系:

三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大气圈

(1)含义:

是指环绕地球的

气体层。

(2)位置:

地球海陆表面以上,

2_000~3_000千米的高空可大致看作大气的上界。

(3)特征:

大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

减小。

1.判断正误。

(1)地球外部圈层自内向外依次是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

(2)生物圈是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占地球外部圈层的质量比例极高。

(×)

2.生物圈存在于(  )

A.水圈下层、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上层

B.岩石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大气圈上层

C.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D.水圈下层、整个岩石圈和大气圈上层

3.水圈

(1)含义:

由地球表层

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水体:

包括地表水(

海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3)数量特征:

地球上的水中有

97%是海洋咸水,3%是

淡水。

约2/3的淡水储存在

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

4.生物圈

(1)含义:

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2)位置:

存在于

大气圈下层、整个

水圈和

岩石圈上层。

核心部分在地面以上

100米至水面以下

200米之间。

答案 C

解析 地球上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3.怎样理解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示 大气可以溶进水体,如水中的溶解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

水可以蒸发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水可以进入动植物内,成为生物水;生物更可以在水中生存、空气中生存。

任务探究

 地球的内部圈层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2月24日7时8分,在汤加群岛(20.26°S,175.11°W)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千米。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

请说明判断依据。

(2)地震发生后,汤加的居民看到地面物体晃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3)地震发生后,正在汤加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动是怎样的?

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地幔。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最厚约7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故震中位于地幔。

(2)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3)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故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不能感受到横波的影响。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以莫霍界面和

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

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

A.①的顶部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科学思维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分析思路

(1)题,根据波速大小和波速变化可判断纵波和横波,地震波突变处为不连续界面,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均增大;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突然消失。

(2)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

第(3)题,纵波影响下,上下颠簸;横波影响下,左右晃动。

纵波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答案] 

(1)C 

(2)C (3)C

  提升运用能力

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突然消失

④横波速度减慢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减慢,横波消失。

2.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

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

答案 C

解析 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位于地下80~400千米之间,图中d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地幔中,故C项正确。

3.下列组合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

A.a+b+cB.a+c+e

C.b+c+dD.c+d+e

答案 A

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

 

任务探究

 地球的外部圈层

下图为某地景观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直观地显示了哪个圈层?

该圈层有何特殊性?

(2)植物生长会从哪些圈层吸收养分?

[成果展示] 

(1)生物圈。

生物圈的特殊性是:

①生物圈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圈层是无机环境;②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明确的界线;③生物圈不仅包括全部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

                   

读黄果树瀑布附近景观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涉及的地球外部圈层共有(  )

A.2个B.3个

C.4个D.5个

(2)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水B.岩石

C.大气D.生物

科学思维

地球外部圈层的分析思路

(1)题,图中地理要素有水、生物和大气,故涉及的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2)题,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答案] 

(1)B 

(2)D

  提升运用能力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

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四绝”反映了地球圈层的数量是(  )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D

解析 奇松主要反映生物圈,怪石主要反映岩石圈,云海主要反映大气圈,温泉主要反映水圈。

2.某地理圈层不独自占空间,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该圈层的地理要素是(  )

A.奇松B.怪石

C.云海D.温泉

答案 A

解析 生物圈不独自占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14页“思考”]

点拨 根据生活体验,可以通过声音大小、强弱等猜测盒子内的物体。

所以我们看不到地球内部,也可以借助一些科学手段推测、推论地球内部结构。

答案 不打开盒子,可以猜测盒子中的物质。

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信息。

[教材第16页“思考”]

点拨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 应当节约用水;随手关闭自来水等。

[教材第18页“作业题”]

点拨 1.

(1)观察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层次与两个分界面,可知分界面是划分的依据。

(2)根据图示范围大小,找出包含或所属关系。

2.可以表示出外部的三大圈层,且表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3.通过地球上海洋深度、大气厚度与生物圈相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 1.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变化。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地壳是岩石圈的上部。

2.

3.水圈最薄。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制作地球内部圈层模型。

2.在校园中寻找相关地理要素,判断其所属的圈层结构。

3.调查最新重大地震资料,判断其与地球圈层结构的关系。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地球的内部圈层

1、2、3、7、8、11、12、13

地球的外部圈层

4、5、6、9、10、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7年3月22日,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7千米。

2017年4月5日,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地震、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

A.地壳 上地幔B.上地幔 地壳

C.地壳 地壳D.岩石圈 上地幔

答案 B

解析 根据震源深度和地壳平均厚度可知,这两次地震分别位于上地幔和地壳。

2.印度尼西亚地震后,地震波从震中传播至地面过程,波速的变化特点是(  )

A.增大B.减小

C.纵波消失D.横波消失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地震波从地幔传播到地壳,经过莫霍界面,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故B项正确。

2017年6月19日上午,海拔3283米的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高达15000米的灰柱,场面极为壮观。

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航空造成影响,但火山灰降落下来,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

A.岩石圈B.地核

C.地壳D.软流层

答案 D

解析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A项正确。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右图为地球圈层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