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85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教案

1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表、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

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

爷、桌、毛笔、元、你、用、羊、成、表、示、休、息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写、字、笔

课前预习:

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教法:

讲授法

学情分析: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

2、抓住文中字例,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具、学具: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猜字

出示课件。

(甲骨文的“马”字)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谁知道叫什么?

(甲骨文)教师适当讲解。

2、课件出示教材p2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课件“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

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

汉字怎么有趣?

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

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2、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课件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②游戏巩固生字

三、读课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同学读课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的句子。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句子。

③课件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课件“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

(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

一种是——,另一种是——。

(教师指板书)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

5、教师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使我们了解汉字来源和构造原理,体会到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6、作业:

(1)熟读课文;

(2)识记本文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评议。

3、指名说说:

古代人是用什么办法来表示一个事物或一个意思?

(1)、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2)、教师总结:

古代人真聪明,可以画的就用图画出事物,意思画不来的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4、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2

(1)学生独立做题

(2)指名反馈,上台板演

(3)评议、订正

(4)引导联系插图,说说“灾、苗、闯、采”四个汉字所表示的意思。

5、教师小结:

以后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这个有趣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记住有关的汉字。

二、识记生字

1、抽读下面的生字,及时正音

元、汉、桌、爷、毛、笔、您、事、表、示、休、息、啦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扩词或说话。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1)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2)你还有哪些生字记不住,需要大家帮忙的?

4、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引导掌握识字难点。

5、引导辨析:

“你——您”的不同用法。

你:

用于对晚辈或同辈的称呼。

您:

有礼貌,用于对长辈或客人、领导等称呼,表示尊称。

6、学生齐读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读两遍。

三、归类指导,正确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7个汉字

2、学生观察字形,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分类。

(1)独体字:

用、毛

(2)上下结构:

元、示、写、字、笔

3、分类指导书写

4、指导书写“毛”字。

(1)课件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

竖弯钧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5、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

问:

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

然后课件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

课件出示“笔”。

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课件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课件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

6、指导书写“元、太、字、写、示”。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看。

①“元”和“示”进行比较。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右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又处稍向上一点起笔。

②“写”与“字”进行比较。

a“写”的偏旁是“秃宝盖”,提醒学生注意“秃宝盖”与“宝盖头”的区别。

b“写”的第四笔是“竖折折钧”,注意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7、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并进行评议。

四、课后作业

学生收集课外象形、会意字等在词语积累本上。

板书            1有趣的汉字

山、羊 用图画出事物

口---鸟-----鸣

人---木-----休 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教学反思:

 

2、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

“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提高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动。

3、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儿歌认识13个生字,并会写7个生字。

2、认识“日”和“小”两个新部首。

教学难点:

在认识生字的同时,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活学活用。

课前预习:

收集由两个独体字组成的字

教法:

讲授法

学情分析:

1、激发孩子的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汉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的同时,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具、学具: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利用课件(简笔画),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看!

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这里都有什么?

(和书中的图相符)

2.显示独体字:

小嘴说一说:

图中有什么?

木、水、石……  小手写一写:

书空字的笔画 我们读一读:

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3.提出问题:

一棵大树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树林的“林”可以怎样写呢?

一片森林的“森”呢?

(课件中演示两个木合成林,三个木合成森)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听儿歌,想原因:

为什么“日”、“月”合起来就念“明”?

看课件或听录音,在听、看、思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合体字的组合原因,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读儿歌,讲道理:

(1)教师教:

集体读儿歌第一节,再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学生学:

小组读儿歌第二节,讨论生字的字形。

(3)师生合作:

读儿歌、理解字义 师:

一个太阳和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生:

日月明

(4)男女生对读:

通过竞赛式的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男:

日月 女:

3.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碰碰撞》:

教师组合独体字,并说:

“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谁来认?

”学生答:

“碰出生字我来认,日+月就念明。

4.认读生词,巩固生字  游戏:

悄悄话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

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方悄悄告诉另一方,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词卡:

明月男生尘土尖刀森林从来众人泉水岩石鲜花甜水

三、学写字学笔画

1.出示:

从林

观察:

两个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时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左边的偏旁中捺变成了点。

   2.学写:

从林 

(1)观察教师书写,点部分描红。

 

(2)端正书写姿势,写“从、林”的字头。

四、齐读儿歌

五、布置作业:

自选熟读课文与自编儿歌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习情况:

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找朋友:

发独体字的字卡,让学生找朋友。

找到就大声地说:

“……合在一起就念……”

2.开火车认读合体字生字卡片

3.小老师带读生词卡。

二、学写生字

1.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错的笔画。

2.讲讲:

甘 中间的小横靠左不靠右。

尖 小字的竖勾变成竖。

明 日字旁变小、变窄。

右边的月第一笔为竖撇,从竖中线的偏右的地方起笔,到左下格收笔。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

三、读课文:

让我们再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编了什么儿歌。

四、课后作业:

1复习生词2收集类似汉字并编儿歌

板书2合在一起成新字

日月→明田力→男小土→尘小大→尖

木木→林木林→森人人→从人从→众

白水→泉山石→岩鱼羊→鲜舌甘→甜

教学反思:

 

3添“口”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2发现规律,练习拓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通顺的朗读儿歌,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教学难点:

并能运用生字组词说句。

教法:

讲授法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课前收集带”口”字旁的汉字

教具、学具: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美丽的汉字王国里做客。

(出示汉字王国图,路上有已经学过的“叫、叶、鸡、啦、听、吧”等字)你们看,通往汉字王国的路并不好走,有许多小花等着考考你们,我们只有读出花儿身上的汉字才能顺利到达。

2、师:

祝获你们顺利到达,你们发现没有刚才读过的汉字有什么特点?

(都有“口”字)

3、今天在汉字王国里接待我们的就是一些带有“口”字的汉字,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好吗?

(出示课题)

二、读儿歌,汉字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听准字音。

2、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